基础化学(第2版) / 高等医学教育课程“十四五”规划基础医学类系列教材(第2版)
¥62.80定价
作者: 余燕敏
出版时间:2024-09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77212197
- 2-1
- 535879
- 61251120-4
- 大16开
- 2024-09
- 医学类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医学教育课程‘十四五’规划基础医学类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全书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统一安排,和谐关联,共包括15章: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础,四大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与相应的容量分析、重量分析、电位分析应用,物质结构,元素化学与简单仪器分析及应用等。本书对学生在较短学时内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书中设置了相关知识点的拓展链接,重点阐述新进展以及与知识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点和课堂重点内容;在每章后面设置了课后小结、思考题、推荐文献阅读,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学,采用纸质版教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本书适用于临床、预防、基础、口腔、护理、麻醉、药学、检验等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临床医生、社区医疗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1
第二节基础化学课程简介及学习要求/6
第三节混合物的组成标度/7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1
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14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17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理论/23
第二节酸碱理论/2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28
第四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30
第五节医学中常见的电解质溶液/33
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37
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39
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在医学中的意义/42
第五章缓冲溶液
第一节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46
第二节缓冲溶液pH的计算/47
第三节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49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50
第五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53
第六章胶体
第一节分散系及胶体分散系/59
第二节溶胶/60
第三节高分子溶液与凝胶/64
第四节胶体在医学中的应用/67
第七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71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72
第三节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74
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77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82
第二节化学平衡/93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医学/99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05
第二节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及影响因素/112
第三节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的应用/115
第四节电动势法测定溶液的pH/118
第十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性/124
第二节氢原子的波函数/127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33
第四节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137
第五节生命中的化学元素/141
第十一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第一节现代价键理论/149
第二节杂化轨道理论/154
第三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57
第四节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58
第五节分子间力/162
第十二章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68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73
第三节配位平衡/177
第四节螯合物/180
第五节配位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181
第十三章滴定分析
第一节滴定分析概述/187
第二节滴定分析的计算/191
第三节酸碱滴定法/196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03
第五节配位滴定法/210
第六节沉淀滴定法/214
第十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概述/222
第二节基本原理/226
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31
第四节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235
第十五章核化学及其应用简介
第一节核化学的基本概念/243
第二节放射性衰变和核化学方程式/244
第三节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246
第四节核反应和核辐射/247
附录A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251
附录B平衡常数表/254
附录C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262
附录D一些氧化还原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φ(298.15 K)/266
附录E希腊字母表/270
参考文献/271
第一节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1
第二节基础化学课程简介及学习要求/6
第三节混合物的组成标度/7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1
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14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17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理论/23
第二节酸碱理论/2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28
第四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30
第五节医学中常见的电解质溶液/33
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37
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39
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在医学中的意义/42
第五章缓冲溶液
第一节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46
第二节缓冲溶液pH的计算/47
第三节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49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50
第五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53
第六章胶体
第一节分散系及胶体分散系/59
第二节溶胶/60
第三节高分子溶液与凝胶/64
第四节胶体在医学中的应用/67
第七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71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72
第三节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74
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77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82
第二节化学平衡/93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医学/99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05
第二节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及影响因素/112
第三节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的应用/115
第四节电动势法测定溶液的pH/118
第十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性/124
第二节氢原子的波函数/127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33
第四节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137
第五节生命中的化学元素/141
第十一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第一节现代价键理论/149
第二节杂化轨道理论/154
第三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57
第四节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58
第五节分子间力/162
第十二章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68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73
第三节配位平衡/177
第四节螯合物/180
第五节配位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181
第十三章滴定分析
第一节滴定分析概述/187
第二节滴定分析的计算/191
第三节酸碱滴定法/196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03
第五节配位滴定法/210
第六节沉淀滴定法/214
第十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概述/222
第二节基本原理/226
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31
第四节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235
第十五章核化学及其应用简介
第一节核化学的基本概念/243
第二节放射性衰变和核化学方程式/244
第三节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246
第四节核反应和核辐射/247
附录A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251
附录B平衡常数表/254
附录C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262
附录D一些氧化还原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φ(298.15 K)/266
附录E希腊字母表/270
参考文献/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