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5-05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环境保护概论(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52245
  • 3版
  • 546459
  • 16开
  • 2025-05
  • 300
  • 188
  • ①X
  • 本科
作者简介
刘芃岩,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系主任 教授,主编长期以来从事环境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科研经历:2001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状况、生成降解及分析方法研究;2003年底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2008年美国东南路易斯安那大学访问学者,对新奥尔良地区水环境污染水平进行调研。
承担和主要参加的课题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与中科院生态中心合作的863子课题、省自然基金、国家环境化学与毒理重点实验室基金等课题十七项,其中主持十项。迄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2篇,8篇SCI收录。
主讲课程包括:《环境监测》及《环境监测实验》、《环境保护概论》、《环境污染化学》、《文献》等本科生课程;《有机污染物分析》、《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及《有机污染化学》等研究生课程。
查看全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概述1
一、环境的概念1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1
第二节 环境问题6
一、环境问题的分类6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6
三、当代环境问题8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1
一、国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1
二、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2
思考题15

第二章 生态学及生态环境16
第一节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16
一、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概念16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16
第二节 生态平衡及其意义25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25
二、生态平衡的破坏25
三、生态学及应用25
思考题27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8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8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28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29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与特征30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0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31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31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32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法32
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35
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36
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37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39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事件39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1
思考题42

第四章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43
第一节 清洁生产43
一、清洁生产概述43
二、清洁生产的概念44
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45
第二节 循环经济46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46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46
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46
四、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47
五、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47
第三节 低碳经济49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49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50
三、低碳经济的目标50
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51
五、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53
思考题54

第五章 资源环境保护55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述55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55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55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55
第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6
一、水体56
二、水资源57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59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0
一、土地资源60
二、土地资源的保护61
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2
一、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62
二、草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64
三、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66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66
五、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68
第五节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70
一、矿产资源70
二、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70
三、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71
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71
思考题72

第六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73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73
一、人与环境73
二、环境与疾病74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75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75
二、环境污染物的特征75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76
四、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79
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79
六、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81
第三节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82
一、室内污染源82
二、居室污染的预防84
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84
思考题85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86
第一节 概述86
一、水体污染与污染源86
二、主要废水的成分和性质88
三、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89
四、水污染现状90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91
一、水质和水质指标91
二、水质标准92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94
一、水污染控制94
二、废水处理常见方法及流程95
三、污泥处理技术97
第四节 水资源化99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99
二、调节水源量,增加可靠供水99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100
第五节 海洋污染100
一、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危害100
二、海洋污染的特征101
三、海洋污染的控制102
思考题103

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04
第一节 概述104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104
二、大气污染物分类及来源105
三、大气污染现状107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影响108
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8
第二节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109
一、大气圈及其结构109
二、风和湍流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110
三、气温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111
四、大气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112
第三节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技术114
一、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114
二、主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116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与行动118
思考题120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21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121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土壤污染121
二、土壤污染的特征122
三、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类型124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125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125
二、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危害影响126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130
第三节 农药污染132
一、农药污染概述132
二、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133
第四节 化肥污染135
一、化肥污染的概述135
二、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136
三、化肥污染的防治136
思考题137

第十章 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138
第一节 概述138
一、固体废物有关概念138
二、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140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原则141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142
一、破碎处理142
二、分选142
三、固化143
四、生物处理技术143
五、热处理技术143
第三节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144
一、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概念和意义144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144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145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系统和系统技术145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145
一、固体废物处置的目标和方法145
二、土地填埋处置技术146
第五节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146
一、基本现状146
二、垃圾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147
三、电子垃圾及其回收利用148
思考题149

第十一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150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50
一、噪声与噪声源150
二、噪声的危害151
三、噪声的评价153
四、噪声控制155
第二节 电磁性污染及其控制157
一、电磁辐射及其危害157
二、电磁污染的控制158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58
一、放射性污染与污染源158
二、放射性污染的控制159
第四节 光污染、热污染及其防治160
一、光污染及其防治160
二、热污染及其防治160
思考题161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162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162
一、环境管理的意义及内容162
二、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手段163
三、我国环境管理制度163
四、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165
第二节 环境法168
一、环境法规概述168
二、环境立法的目的及作用169
三、环境法规体系170
第三节 环境标准171
一、环境标准概述171
二、我国环境标准体系171
第四节 环境监测172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及作用172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72
三、环境监测的特点173
四、环境监测中污染物分析方法简介174
五、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趋势174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175
思考题176

第十三章 环境质量评价177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77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177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77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8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178
二、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179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180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180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和内容181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182
思考题186

参考文献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