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二版) /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54.00定价
作者: 吴潜蛟
出版时间:2024-11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60672335
- 2-1
- 549883
- 16开
- 2024-11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本科
目录
第1章 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 1
1.1 交换的引入 1
1.2 交换方式 3
1.2.1 电路交换 3
1.2.2 报文交换 4
1.2.3 分组交换 4
1.3 交换技术发展概述 6
1.3.1 快速电路交换 7
1.3.2 帧中继 7
1.3.3 ATM交换与多协议标记交换 7
1.3.4 光交换 8
1.4 以交换为核心的通信网 8
1.4.1 通信网的分类 9
1.4.2 通信网分层体系结构 9
1.4.3 通信网的结构 10
1.4.4 电话通信网的结构 12
1.4.5 编号制度 15
本章小结 18
习题1 19
第2章 交换机基础理论 20
2.1 排队系统(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20
2.1.1 排队系统的基本模型 21
2.1.2 常用的与排队论相关的
概率分布 24
2.1.3 排队系统中常用的几个概念 28
2.2 通信业务量 35
2.2.1 话务量的概念 35
2.2.2 数据业务量 38
2.2.3 交换系统的服务质量和
业务负载能力 38
2.3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理论 40
2.3.1 呼损指标分配 40
2.3.2 利用度的概念 41
2.3.3 服务设备占用概率分布 41
2.3.4 呼损率与设备利用率 45
2.4 分组交换系统的基本理论 49
2.4.1 电路交换系统中的信令分组
传输系统 49
2.4.2 数据通信中的分组交换 52
本章小结 53
习题2 54
第3章 信令系统 55
3.1 信令概述 55
3.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55
3.1.2 信令的分类 57
3.1.3 信令的传送方式 60
3.1.4 控制方式 61
3.2 中国No.1信令 62
3.2.1 线路信令 63
3.2.2 记发器信令 66
3.3 CCS7号信令 71
3.3.1 CCS7信令系统概述 72
3.3.2 CCS7信令网 73
3.3.3 消息传递部分 77
3.3.4 电话用户部分 84
3.3.5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92
3.3.6 事务能力应用部分 96
3.3.7 移动应用部分 98
3.3.8 ISDN用户部分 99
本章小结 104
习题3 104
第4章 数字程控交换原理与技术 106
4.1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组成 106
4.1.1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106
4.1.2 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107
4.2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 107
4.2.1 集中控制 108
4.2.2 分散控制 108
4.2.3 处理机的冗余配置 112
4.2.4 多处理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113
4.3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14
4.3.1 语音信号数字化和
时分多路通信 114
4.3.2 数字交换的基本过程 116
4.4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117
4.4.1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 117
4.4.2 中继器 119
4.4.3 信令设备 121
4.4.4 交换网络与交换单元 122
4.5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140
4.5.1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
系统的特点 140
4.5.2 交换软件中程序设计语言的
种类 142
4.5.3 局数据和用户数据 145
4.5.4 操作系统 147
4.5.5 呼叫处理程序 153
本章小结 167
习题4 168
第5章 分组交换原理与技术 170
5.1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170
5.1.1 分组交换方式 172
5.1.2 统计时分复用 174
5.1.3 路由选择 176
5.1.4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177
5.2 通信网的层次结构 179
5.2.1 通信网的层次结构 179
5.2.2 OSI协议参考模型 180
5.3 X.25通信协议与帧中继 183
5.3.1 X.25通信协议的建议 183
5.3.2 帧中继协议的建议 192
本章小结 198
习题5 198
第6章 ATM原理与技术 199
6.1 异步转移模式(ATM)基础 199
6.1.1 ATM信元结构 202
6.1.2 ATM协议参考模型 205
6.2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208
6.3 ATM交换机的模块结构和组成 210
6.3.1 ATM交换机的模块结构 210
6.3.2 ATM交换机的组成 211
6.4 ATM交换结构 212
6.4.1 空分交换结构 213
6.4.2 时分交换结构 218
6.5 ATM交换网络的路由选择 221
6.6 AT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23
本章小结 225
习题6 225
第7章 IP交换技术 227
7.1 IP协议 227
7.1.1 IP地址 227
7.1.2 域名服务 229
7.1.3 IP数据报分组格式 230
7.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31
7.2.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231
7.2.2 路由协议 234
7.2.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39
7.3 IP交换技术 242
7.3.1 IP交换的基本概念 242
7.3.2 IP交换协议 243
7.3.3 IP交换机的组成与工作
原理 245
7.4 标记交换技术 247
7.4.1 标记交换部件 248
7.4.2 ATM中的标记交换 252
7.4.3 服务质量 252
7.4.4 标记交换移植策略 253
7.5 多协议标记交换 253
7.5.1 MPLS的基本概念 253
7.5.2 MPLS的标记分配与管理 255
7.5.3 MPLS的基本交换原理 256
7.5.4 MPLS的特点与应用 260
本章小结 261
习题7 261
第8章 移动交换技术 263
8.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63
8.1.1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263
8.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口 265
8.1.3 编号计划 266
8.2 移动交换的信令系统 268
8.2.1 无线接口信令 268
8.2.2 基站接口信令 271
8.2.3 网络接口信令 274
8.3 移动交换的工作原理 275
8.3.1 移动呼叫处理的一般过程 275
8.3.2 位置登记 278
8.3.3 MS的呼叫处理 280
8.3.4 漫游与越区切换 281
本章小结 283
习题8 283
第9章 下一代交换技术及应用 284
9.1 软交换技术 284
9.1.1 软交换的基本要素 284
9.1.2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285
9.1.3 软交换的参考模型 288
9.1.4 软交换网关 289
9.1.5 软交换协议 297
9.1.6 基于软交换的NGN组网及
发展 301
9.2 光交换 303
9.2.1 光交换概述 303
9.2.2 光交换原理 306
9.2.3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 310
9.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317
9.3.1 概述 317
9.3.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组成及
功能 319
9.3.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示例 321
本章小结 325
习题9 325
参考文献 327
1.1 交换的引入 1
1.2 交换方式 3
1.2.1 电路交换 3
1.2.2 报文交换 4
1.2.3 分组交换 4
1.3 交换技术发展概述 6
1.3.1 快速电路交换 7
1.3.2 帧中继 7
1.3.3 ATM交换与多协议标记交换 7
1.3.4 光交换 8
1.4 以交换为核心的通信网 8
1.4.1 通信网的分类 9
1.4.2 通信网分层体系结构 9
1.4.3 通信网的结构 10
1.4.4 电话通信网的结构 12
1.4.5 编号制度 15
本章小结 18
习题1 19
第2章 交换机基础理论 20
2.1 排队系统(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20
2.1.1 排队系统的基本模型 21
2.1.2 常用的与排队论相关的
概率分布 24
2.1.3 排队系统中常用的几个概念 28
2.2 通信业务量 35
2.2.1 话务量的概念 35
2.2.2 数据业务量 38
2.2.3 交换系统的服务质量和
业务负载能力 38
2.3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理论 40
2.3.1 呼损指标分配 40
2.3.2 利用度的概念 41
2.3.3 服务设备占用概率分布 41
2.3.4 呼损率与设备利用率 45
2.4 分组交换系统的基本理论 49
2.4.1 电路交换系统中的信令分组
传输系统 49
2.4.2 数据通信中的分组交换 52
本章小结 53
习题2 54
第3章 信令系统 55
3.1 信令概述 55
3.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55
3.1.2 信令的分类 57
3.1.3 信令的传送方式 60
3.1.4 控制方式 61
3.2 中国No.1信令 62
3.2.1 线路信令 63
3.2.2 记发器信令 66
3.3 CCS7号信令 71
3.3.1 CCS7信令系统概述 72
3.3.2 CCS7信令网 73
3.3.3 消息传递部分 77
3.3.4 电话用户部分 84
3.3.5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92
3.3.6 事务能力应用部分 96
3.3.7 移动应用部分 98
3.3.8 ISDN用户部分 99
本章小结 104
习题3 104
第4章 数字程控交换原理与技术 106
4.1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组成 106
4.1.1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106
4.1.2 交换机的基本组成 107
4.2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 107
4.2.1 集中控制 108
4.2.2 分散控制 108
4.2.3 处理机的冗余配置 112
4.2.4 多处理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113
4.3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14
4.3.1 语音信号数字化和
时分多路通信 114
4.3.2 数字交换的基本过程 116
4.4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117
4.4.1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 117
4.4.2 中继器 119
4.4.3 信令设备 121
4.4.4 交换网络与交换单元 122
4.5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140
4.5.1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软件
系统的特点 140
4.5.2 交换软件中程序设计语言的
种类 142
4.5.3 局数据和用户数据 145
4.5.4 操作系统 147
4.5.5 呼叫处理程序 153
本章小结 167
习题4 168
第5章 分组交换原理与技术 170
5.1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170
5.1.1 分组交换方式 172
5.1.2 统计时分复用 174
5.1.3 路由选择 176
5.1.4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177
5.2 通信网的层次结构 179
5.2.1 通信网的层次结构 179
5.2.2 OSI协议参考模型 180
5.3 X.25通信协议与帧中继 183
5.3.1 X.25通信协议的建议 183
5.3.2 帧中继协议的建议 192
本章小结 198
习题5 198
第6章 ATM原理与技术 199
6.1 异步转移模式(ATM)基础 199
6.1.1 ATM信元结构 202
6.1.2 ATM协议参考模型 205
6.2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208
6.3 ATM交换机的模块结构和组成 210
6.3.1 ATM交换机的模块结构 210
6.3.2 ATM交换机的组成 211
6.4 ATM交换结构 212
6.4.1 空分交换结构 213
6.4.2 时分交换结构 218
6.5 ATM交换网络的路由选择 221
6.6 AT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23
本章小结 225
习题6 225
第7章 IP交换技术 227
7.1 IP协议 227
7.1.1 IP地址 227
7.1.2 域名服务 229
7.1.3 IP数据报分组格式 230
7.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31
7.2.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231
7.2.2 路由协议 234
7.2.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39
7.3 IP交换技术 242
7.3.1 IP交换的基本概念 242
7.3.2 IP交换协议 243
7.3.3 IP交换机的组成与工作
原理 245
7.4 标记交换技术 247
7.4.1 标记交换部件 248
7.4.2 ATM中的标记交换 252
7.4.3 服务质量 252
7.4.4 标记交换移植策略 253
7.5 多协议标记交换 253
7.5.1 MPLS的基本概念 253
7.5.2 MPLS的标记分配与管理 255
7.5.3 MPLS的基本交换原理 256
7.5.4 MPLS的特点与应用 260
本章小结 261
习题7 261
第8章 移动交换技术 263
8.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63
8.1.1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263
8.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口 265
8.1.3 编号计划 266
8.2 移动交换的信令系统 268
8.2.1 无线接口信令 268
8.2.2 基站接口信令 271
8.2.3 网络接口信令 274
8.3 移动交换的工作原理 275
8.3.1 移动呼叫处理的一般过程 275
8.3.2 位置登记 278
8.3.3 MS的呼叫处理 280
8.3.4 漫游与越区切换 281
本章小结 283
习题8 283
第9章 下一代交换技术及应用 284
9.1 软交换技术 284
9.1.1 软交换的基本要素 284
9.1.2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285
9.1.3 软交换的参考模型 288
9.1.4 软交换网关 289
9.1.5 软交换协议 297
9.1.6 基于软交换的NGN组网及
发展 301
9.2 光交换 303
9.2.1 光交换概述 303
9.2.2 光交换原理 306
9.2.3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 310
9.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317
9.3.1 概述 317
9.3.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组成及
功能 319
9.3.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示例 321
本章小结 325
习题9 325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