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2版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系列教材
定价:¥59.00
作者: 余晓玫
出版时间:2025-07-18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780977
- 2-1
- 553575
- 平装
- 2025-07-18
- 422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以及第二代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典型系统及应用。本书充分反映了当前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技术需求。本书共9 章,包括: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及损耗模型、编码及调制技术、抗信道衰落技术、组网技术、2G/B2G 移动通信系统、3G 移动通信系统、4G 移动通信系统、5G 移动通信系统。此外,在本书中还增加了6G 的相关知识。本书是一本工程案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1~5 章介绍移动通信相关技术,第6~9 章介绍移动通信系统及应用。本书前后呼应,精选素材,尽量避免烦琐的公式推导,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1~5 章介绍移动通信相关技术,第6~9 章介绍移动通信系统及应用。本书前后呼应,精选素材,尽量避免烦琐的公式推导,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移动通信概述
1.1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1.1.1移动通信的概念
1.1.2移动通信的特点
1.2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1.2.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2.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1.2.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3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
1.3.1移动通信的分类
1.3.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4移动通信采用的基本技术
1.4.1调制技术
1.4.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1.4.3多址方式
1.4.4抗干扰措施
1.4.5编码技术
1.4.6组网技术
1.5移动通信的典型应用系统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及损耗模型
2.1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2.1.1概况
2.1.2电波传播方式
2.1.3直射波传播
2.1.4反射波传播
2.1.5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1.6障碍物的影响及绕射损耗
2.2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2.2.1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
2.2.2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
2.2.3多普勒频移
2.3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
2.3.1时延扩展
2.3.2相关带宽
2.4阴影衰落
2.5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5.1电波传播的地形环境
2.5.2奥村模型
2.5.3Hata模型
2.5.4Hata模型扩展
2.5.5IMT2000模型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编码及调制技术
3.1信源编码概述
3.1.1语音编码
3.1.2语音编码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3.1.3脉冲编码调制
3.1.4线性预测编码
3.1.5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3.2信道编码概述
3.2.1分组码
3.2.2卷积码
3.2.3交织编码
3.2.4Turbo码
3.3调制技术概述
3.3.1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
3.3.2移动通信实用的调制技术
3.4线性调制技术
3.4.1四相相移键控
3.4.2交错四相相移键控
3.4.3π/4QPSK
3.4.4正交振幅调制
3.5恒包络调制技术
3.5.1最小频移键控
3.5.2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3.6扩频调制技术
3.6.1扩频调制技术概述
3.6.2PN码序列
3.6.3直接序列扩频
3.6.4跳频扩频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抗信道衰落技术
4.1抗衰落技术概况
4.2分集技术及应用
4.2.1分集原理
4.2.2分集的分类
4.2.3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
4.2.4Rake接收机
4.2.5分集技术的应用
4.3均衡技术及应用
4.3.1均衡原理
4.3.2均衡的分类
4.3.3线性均衡技术
4.3.4非线性均衡技术
4.3.5自适应均衡技术
4.3.6均衡技术的应用
4.4智能天线技术及应用
4.4.1智能天线技术概况
4.4.2智能天线原理
4.4.3智能天线的分类
4.4.4智能天线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组网技术
5.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5.2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5.2.1邻道干扰
5.2.2同频干扰
5.2.3互调干扰
5.2.4阻塞干扰
5.2.5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5.3区域覆盖与信道配置
5.3.1区域覆盖
5.3.2信道配置
5.4多址接入技术
5.4.1频分多址
5.4.2时分多址
5.4.3码分多址
5.4.4空分多址
5.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5.5.1FDMA和TDMA蜂窝系统容量
5.5.2CDMA蜂窝系统容量
5.6系统移动性管理
5.6.1位置登记和更新
5.6.2越区切换
思考与练习题
第6章2G/B2G移动通信系统
6.1GSM系统概述
6.1.1GSM系统的特点
6.1.2GSM系统网络结构
6.2GSM移动通信网络接口
6.2.1GSM系统的主要接口
6.2.2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
网的接口
6.2.3无线接口
6.3GSM的主要业务
6.3.1GSM的基本业务
6.3.2GSM的补充业务
6.4GSM无线网络规划
6.5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
6.5.1IS95 CDMA系统概述
6.5.2IS95 CDMA系统的无线
传输方式
6.5.3功率控制
6.5.4呼叫处理
6.6第二代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系统
6.6.1GPRS系统
6.6.2EDGE系统
6.6.3CDMA2000 1x系统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3G移动通信系统
7.1概述
7.23G业务及应用
7.33G的关键技术
7.4WCDMA移动通信系统
7.4.1WCDMA系统概述
7.4.2无线接口的分层
7.4.3信道结构
7.4.4信道编码和复用
7.4.5切换及优化案例
7.5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
7.5.1CDMA2000系统概述
7.5.2信道结构
7.5.3CDMA2000基本工作过程
7.6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
7.6.1TDSCDMA系统概述
7.6.2系统原理
7.73G无线网络规划
7.7.13G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7.7.23G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4G移动通信系统
8.14G系统概述
8.24G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
8.2.13GPP的演进系统架构
8.2.24G系统架构
8.3LTE的两种制式
8.3.1LTE两种制式的由来
8.3.2LTE两种制式的对比
8.44G的主要业务及特征
8.4.14G的主要业务
8.4.24G的业务特征
8.54G的关键技术
8.5.1LTE关键技术
8.5.2LTEAdvanced关键技术
8.64G的语音解决方案
8.6.1CSFB语音方案
8.6.2SVLTE语音方案
8.6.3VoLTE语音方案
8.7LTE无线网络规划
8.7.1LTE规划要点
8.7.2LTE覆盖估算
8.7.3LTE容量估算
8.7.4工程应用案例
思考与练习题
第9章5G移动通信系统
9.15G系统概述
9.1.15G的研发背景
9.1.25G的发展现状
9.1.35G的特点
9.1.45G的频谱
9.25G应用场景和主要业务
9.2.15G应用场景
9.2.25G主要业务
9.35G网络体系架构
9.3.15G网络设计原则
9.3.25G网络逻辑架构
9.3.35G网络总体架构
9.45G关键技术
9.4.1无线传输技术
9.4.2无线网络技术
9.4.35G场景和关键技术的关系
9.55G网络部署模式演进
9.5.1组网部署模式架构
9.5.2组网部署模式演进
9.65G无线网络规划
9.6.15G网络规划面临的挑战
9.6.25G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9.6.3网络建设方式
9.6.4工程案例
9.75G发展演进
9.7.15G发展趋势
9.7.2未来6G网络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
第1章移动通信概述
1.1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1.1.1移动通信的概念
1.1.2移动通信的特点
1.2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1.2.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2.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1.2.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3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
1.3.1移动通信的分类
1.3.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4移动通信采用的基本技术
1.4.1调制技术
1.4.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1.4.3多址方式
1.4.4抗干扰措施
1.4.5编码技术
1.4.6组网技术
1.5移动通信的典型应用系统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及损耗模型
2.1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2.1.1概况
2.1.2电波传播方式
2.1.3直射波传播
2.1.4反射波传播
2.1.5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1.6障碍物的影响及绕射损耗
2.2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
2.2.1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
2.2.2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
2.2.3多普勒频移
2.3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
2.3.1时延扩展
2.3.2相关带宽
2.4阴影衰落
2.5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5.1电波传播的地形环境
2.5.2奥村模型
2.5.3Hata模型
2.5.4Hata模型扩展
2.5.5IMT2000模型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编码及调制技术
3.1信源编码概述
3.1.1语音编码
3.1.2语音编码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3.1.3脉冲编码调制
3.1.4线性预测编码
3.1.5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3.2信道编码概述
3.2.1分组码
3.2.2卷积码
3.2.3交织编码
3.2.4Turbo码
3.3调制技术概述
3.3.1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
3.3.2移动通信实用的调制技术
3.4线性调制技术
3.4.1四相相移键控
3.4.2交错四相相移键控
3.4.3π/4QPSK
3.4.4正交振幅调制
3.5恒包络调制技术
3.5.1最小频移键控
3.5.2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3.6扩频调制技术
3.6.1扩频调制技术概述
3.6.2PN码序列
3.6.3直接序列扩频
3.6.4跳频扩频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抗信道衰落技术
4.1抗衰落技术概况
4.2分集技术及应用
4.2.1分集原理
4.2.2分集的分类
4.2.3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
4.2.4Rake接收机
4.2.5分集技术的应用
4.3均衡技术及应用
4.3.1均衡原理
4.3.2均衡的分类
4.3.3线性均衡技术
4.3.4非线性均衡技术
4.3.5自适应均衡技术
4.3.6均衡技术的应用
4.4智能天线技术及应用
4.4.1智能天线技术概况
4.4.2智能天线原理
4.4.3智能天线的分类
4.4.4智能天线的应用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组网技术
5.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5.2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5.2.1邻道干扰
5.2.2同频干扰
5.2.3互调干扰
5.2.4阻塞干扰
5.2.5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5.3区域覆盖与信道配置
5.3.1区域覆盖
5.3.2信道配置
5.4多址接入技术
5.4.1频分多址
5.4.2时分多址
5.4.3码分多址
5.4.4空分多址
5.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5.5.1FDMA和TDMA蜂窝系统容量
5.5.2CDMA蜂窝系统容量
5.6系统移动性管理
5.6.1位置登记和更新
5.6.2越区切换
思考与练习题
第6章2G/B2G移动通信系统
6.1GSM系统概述
6.1.1GSM系统的特点
6.1.2GSM系统网络结构
6.2GSM移动通信网络接口
6.2.1GSM系统的主要接口
6.2.2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
网的接口
6.2.3无线接口
6.3GSM的主要业务
6.3.1GSM的基本业务
6.3.2GSM的补充业务
6.4GSM无线网络规划
6.5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
6.5.1IS95 CDMA系统概述
6.5.2IS95 CDMA系统的无线
传输方式
6.5.3功率控制
6.5.4呼叫处理
6.6第二代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系统
6.6.1GPRS系统
6.6.2EDGE系统
6.6.3CDMA2000 1x系统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3G移动通信系统
7.1概述
7.23G业务及应用
7.33G的关键技术
7.4WCDMA移动通信系统
7.4.1WCDMA系统概述
7.4.2无线接口的分层
7.4.3信道结构
7.4.4信道编码和复用
7.4.5切换及优化案例
7.5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
7.5.1CDMA2000系统概述
7.5.2信道结构
7.5.3CDMA2000基本工作过程
7.6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
7.6.1TDSCDMA系统概述
7.6.2系统原理
7.73G无线网络规划
7.7.13G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7.7.23G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4G移动通信系统
8.14G系统概述
8.24G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
8.2.13GPP的演进系统架构
8.2.24G系统架构
8.3LTE的两种制式
8.3.1LTE两种制式的由来
8.3.2LTE两种制式的对比
8.44G的主要业务及特征
8.4.14G的主要业务
8.4.24G的业务特征
8.54G的关键技术
8.5.1LTE关键技术
8.5.2LTEAdvanced关键技术
8.64G的语音解决方案
8.6.1CSFB语音方案
8.6.2SVLTE语音方案
8.6.3VoLTE语音方案
8.7LTE无线网络规划
8.7.1LTE规划要点
8.7.2LTE覆盖估算
8.7.3LTE容量估算
8.7.4工程应用案例
思考与练习题
第9章5G移动通信系统
9.15G系统概述
9.1.15G的研发背景
9.1.25G的发展现状
9.1.35G的特点
9.1.45G的频谱
9.25G应用场景和主要业务
9.2.15G应用场景
9.2.25G主要业务
9.35G网络体系架构
9.3.15G网络设计原则
9.3.25G网络逻辑架构
9.3.35G网络总体架构
9.45G关键技术
9.4.1无线传输技术
9.4.2无线网络技术
9.4.35G场景和关键技术的关系
9.55G网络部署模式演进
9.5.1组网部署模式架构
9.5.2组网部署模式演进
9.65G无线网络规划
9.6.15G网络规划面临的挑战
9.6.25G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9.6.3网络建设方式
9.6.4工程案例
9.75G发展演进
9.7.15G发展趋势
9.7.2未来6G网络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