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电源及应用 / 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纳米材料与技术系列教材
定价:¥69.80
作者: 赵海雷,王捷,王欣然等
出版时间:2025-07-22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776505
- 1-1
- 554632
- 平装
- 2025-07-22
- 495
- 本科
内容简介
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电化学储能电源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挑战对电化学储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主要涵盖电化学储能的基础理论和当前不同种类储能电源体系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电化学储能基础、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全固态电池和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源,力争为读者构建全面的电化学储能电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前沿知识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新能源的发展
1.1.1新能源的发电形式
1.1.2新能源发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能源储存技术概述
1.2.1储能的分类
1.2.2各类储能技术特点
1.2.3储能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1.3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
1.3.1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历史
1.3.2电化学储能技术特点
1.3.3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电化学储能基础
2.1电化学储能电源的基本概念
2.1.1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2.1.2电极过程及电极的极化
2.1.3电池的性能参数
2.2电化学储能电源电化学表征技术
2.2.1充放电性能测试
2.2.2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
2.2.3电化学阻抗谱技术
2.2.4恒电流间歇滴定和恒电势间歇
滴定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锂离子电池
3.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3.2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3.2.1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3.2.2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3.2.3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3.3正极材料
3.3.1层状结构正极材料
3.3.2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3.3.3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
3.3.4其他正极材料
3.4负极材料
3.4.1碳基负极材料
3.4.2非碳基负极材料
3.5电解液
3.5.1锂盐
3.5.2溶剂
3.5.3添加剂
3.6隔膜和其他辅材
3.6.1隔膜
3.6.2其他辅材
3.7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技术与应用
3.7.1电池制造技术
3.7.2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钠离子电池
4.1钠离子电池的发展
4.2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4.2.1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4.2.2钠离子电池的特点
4.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4.3.1过渡金属氧化物
4.3.2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4.3.3普鲁士蓝类化合物
4.3.4有机类正极材料
4.4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4.4.1碳基负极材料
4.4.2钛基化合物负极材料
4.4.3合金类负极材料
4.4.4转化型负极材料
4.4.5有机类负极材料
4.5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4.5.1概述
4.5.2钠盐
4.5.3溶剂
4.5.4功能添加剂
4.5.5典型的有机电解液体系
4.6钠离子电池其他材料
4.6.1黏结剂和导电剂
4.6.2隔膜和集流体材料
4.7水系钠离子电池
4.8钠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与应用
4.8.1钠离子电池类型
4.8.2钠离子电池制造
4.8.3钠离子电池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液流电池
5.1液流电池概述
5.2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5.3液流电池性能的评价方法
5.4液流电池的结构
5.4.1电极
5.4.2隔膜
5.4.3双极板
5.5液流电池的分类
5.6水系液流电池
5.6.1铁/铬液流电池
5.6.2全钒液流电池
5.6.3锌/溴液流电池
5.6.4钒/溴液流电池
5.6.5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
5.6.6锌/铈液流电池
5.6.7锌/铁液流电池
5.6.8锌/溴单液流电池
5.6.9锌/镍单液流电池
5.6.10铅酸单液流电池
5.7非水液流电池
5.7.1活性物质
5.7.2溶剂
5.7.3支持电解质
5.7.4NARFB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6章铅酸电池
6.1铅酸电池的发展史与基本原理
6.2铅酸电池正极关键材料
6.2.1铅酸电池正极的反应机理
6.2.2铅酸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
6.2.3铅酸电池正极失效机制与改性
关键技术
6.3铅酸电池负极关键材料
6.3.1铅酸电池负极概述
6.3.2铅酸电池负极添加剂
6.3.3铅炭电池概述
6.3.4铅炭电池国内外研究进展
6.3.5碳材料在铅炭电池负极中的作用
机制研究进展
6.4其他提升铅酸电池寿命关键技术
6.4.1新型轻质板栅技术
6.4.2耐腐蚀板栅合金技术
6.4.3和膏和化成工艺技术
6.5铅酸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情况
6.5.1铅酸电池用于光伏储能
6.5.2铅酸电池用于风电储能
6.5.3铅酸电池用于电网调频储能
6.5.4铅酸电池用于配网侧储能
6.5.5铅酸电池用于用户侧储能
6.5.6铅酸电池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
6.5.7铅酸电池用于数据中心、核电站、
国防工程等
6.6铅酸电池用于储能的技术经济性与发展
趋势
6.6.1铅酸电池的储能经济性分析
6.6.2铅酸电池储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液态金属电池
7.1液态金属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7.2液态金属电池的基本组成
7.2.1电极材料
7.2.2电解质材料
7.2.3其他材料
7.3常见液态金属电池体系
7.3.1Li基液态金属电池
7.3.2Na基和K基液态金属电池
体系
7.3.3Mg基和Ca基液态金属电池
体系
7.4常见电解质材料体系
7.4.1熔盐电解质
7.4.2其他电解质
7.5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全固态电池
8.1概述
8.1.1全固态电池的发展背景
8.1.2固体电解质概述
8.2固体电解质基础理化性质
8.2.1离子电导率
8.2.2离子迁移活化能
8.2.3离子迁移数
8.2.4电化学窗口
8.3固体电解质离子传输机理
8.3.1无机固体电解质离子扩散机制
8.3.2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离子扩散
机制
8.4固体电解质种类
8.4.1无机固体电解质
8.4.2聚合物电解质
8.4.3复合固体电解质
8.5全固态电池中的界面
8.5.1全固态电池中的界面问题
8.5.2全固态电池中的界面改性
8.6全固态电池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源
9.1多电子反应储能电源
9.1.1锂硫电池体系的演进与发展
9.1.2钠硫电池
9.1.3镁离子电池
9.1.4钙离子电池
9.1.5锌离子电池
9.1.6铝二次电池
9.2金属空气电池
9.2.1金属空气电池概述
9.2.2锌/铝空气电池
9.2.3锂空气电池
9.2.4其他金属空气电池
参考文献
第1章绪论
1.1新能源的发展
1.1.1新能源的发电形式
1.1.2新能源发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能源储存技术概述
1.2.1储能的分类
1.2.2各类储能技术特点
1.2.3储能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1.3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
1.3.1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历史
1.3.2电化学储能技术特点
1.3.3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电化学储能基础
2.1电化学储能电源的基本概念
2.1.1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2.1.2电极过程及电极的极化
2.1.3电池的性能参数
2.2电化学储能电源电化学表征技术
2.2.1充放电性能测试
2.2.2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
2.2.3电化学阻抗谱技术
2.2.4恒电流间歇滴定和恒电势间歇
滴定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锂离子电池
3.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3.2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3.2.1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3.2.2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3.2.3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3.3正极材料
3.3.1层状结构正极材料
3.3.2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3.3.3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
3.3.4其他正极材料
3.4负极材料
3.4.1碳基负极材料
3.4.2非碳基负极材料
3.5电解液
3.5.1锂盐
3.5.2溶剂
3.5.3添加剂
3.6隔膜和其他辅材
3.6.1隔膜
3.6.2其他辅材
3.7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技术与应用
3.7.1电池制造技术
3.7.2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钠离子电池
4.1钠离子电池的发展
4.2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4.2.1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4.2.2钠离子电池的特点
4.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4.3.1过渡金属氧化物
4.3.2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4.3.3普鲁士蓝类化合物
4.3.4有机类正极材料
4.4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4.4.1碳基负极材料
4.4.2钛基化合物负极材料
4.4.3合金类负极材料
4.4.4转化型负极材料
4.4.5有机类负极材料
4.5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4.5.1概述
4.5.2钠盐
4.5.3溶剂
4.5.4功能添加剂
4.5.5典型的有机电解液体系
4.6钠离子电池其他材料
4.6.1黏结剂和导电剂
4.6.2隔膜和集流体材料
4.7水系钠离子电池
4.8钠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与应用
4.8.1钠离子电池类型
4.8.2钠离子电池制造
4.8.3钠离子电池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液流电池
5.1液流电池概述
5.2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5.3液流电池性能的评价方法
5.4液流电池的结构
5.4.1电极
5.4.2隔膜
5.4.3双极板
5.5液流电池的分类
5.6水系液流电池
5.6.1铁/铬液流电池
5.6.2全钒液流电池
5.6.3锌/溴液流电池
5.6.4钒/溴液流电池
5.6.5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
5.6.6锌/铈液流电池
5.6.7锌/铁液流电池
5.6.8锌/溴单液流电池
5.6.9锌/镍单液流电池
5.6.10铅酸单液流电池
5.7非水液流电池
5.7.1活性物质
5.7.2溶剂
5.7.3支持电解质
5.7.4NARFB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6章铅酸电池
6.1铅酸电池的发展史与基本原理
6.2铅酸电池正极关键材料
6.2.1铅酸电池正极的反应机理
6.2.2铅酸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
6.2.3铅酸电池正极失效机制与改性
关键技术
6.3铅酸电池负极关键材料
6.3.1铅酸电池负极概述
6.3.2铅酸电池负极添加剂
6.3.3铅炭电池概述
6.3.4铅炭电池国内外研究进展
6.3.5碳材料在铅炭电池负极中的作用
机制研究进展
6.4其他提升铅酸电池寿命关键技术
6.4.1新型轻质板栅技术
6.4.2耐腐蚀板栅合金技术
6.4.3和膏和化成工艺技术
6.5铅酸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情况
6.5.1铅酸电池用于光伏储能
6.5.2铅酸电池用于风电储能
6.5.3铅酸电池用于电网调频储能
6.5.4铅酸电池用于配网侧储能
6.5.5铅酸电池用于用户侧储能
6.5.6铅酸电池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
6.5.7铅酸电池用于数据中心、核电站、
国防工程等
6.6铅酸电池用于储能的技术经济性与发展
趋势
6.6.1铅酸电池的储能经济性分析
6.6.2铅酸电池储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液态金属电池
7.1液态金属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7.2液态金属电池的基本组成
7.2.1电极材料
7.2.2电解质材料
7.2.3其他材料
7.3常见液态金属电池体系
7.3.1Li基液态金属电池
7.3.2Na基和K基液态金属电池
体系
7.3.3Mg基和Ca基液态金属电池
体系
7.4常见电解质材料体系
7.4.1熔盐电解质
7.4.2其他电解质
7.5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全固态电池
8.1概述
8.1.1全固态电池的发展背景
8.1.2固体电解质概述
8.2固体电解质基础理化性质
8.2.1离子电导率
8.2.2离子迁移活化能
8.2.3离子迁移数
8.2.4电化学窗口
8.3固体电解质离子传输机理
8.3.1无机固体电解质离子扩散机制
8.3.2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离子扩散
机制
8.4固体电解质种类
8.4.1无机固体电解质
8.4.2聚合物电解质
8.4.3复合固体电解质
8.5全固态电池中的界面
8.5.1全固态电池中的界面问题
8.5.2全固态电池中的界面改性
8.6全固态电池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源
9.1多电子反应储能电源
9.1.1锂硫电池体系的演进与发展
9.1.2钠硫电池
9.1.3镁离子电池
9.1.4钙离子电池
9.1.5锌离子电池
9.1.6铝二次电池
9.2金属空气电池
9.2.1金属空气电池概述
9.2.2锌/铝空气电池
9.2.3锂空气电池
9.2.4其他金属空气电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