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5-03

最新印次日期:2025-3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摄影简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682127
  • 1-1
  • 556701
  • 16开
  • 2025-03
  • 通用
  • 本科 高职
作者简介
徐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专职教师。核心论文发表《民俗文化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应用与影响》、
《道儒释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等,绘画作品《眸》、《避役物语》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被选择与选择》,参与教材编写《环境模型设计与制作》等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为了使读者系统地掌握摄影的发展历程,《摄影简史》对摄影自诞生以来,近二百年的历程,在技术进步、美学观念、社会功能和价值体现等方面均做了全面的梳理与阐释。 《摄影简史》共分为九章节。第一章主要讲述摄影诞生之初与社会驱动下的工艺进步、早期的光学认识、两种摄影方法及普及情况;第二章对摄影初创期表现类型、涵盖的范围进行介绍说明;第三章重点介绍画意摄影的国际性美学思潮,画意摄影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衍生发展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第四章对摄影本体性探索与现代主义美学构建进行讲解说明;第五章重点介绍纪实摄影;第六章介绍“决定性瞬间”美学思潮及其在新闻摄影等领域的影响;最后三章对现当代摄影的整体发展、表现形式及影响范围进行解析与说明。 作为一门记录和表达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摄影简史》以摄影技术的发展为主线,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摄影技术革新与摄影艺术发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科学的思考。《摄影简史》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摄影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摄影相关从业人员或者爱好者的参考书。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摄影的诞生与工艺进步 1

1.1 摄影诞生时人们的光学认识与审美 .2

1.1.1 早期光学认识与探索实践 2

1.1.2 暗箱雏形与审美驱动 2

1.1.3 社会环境与民众精神呼唤 3

1.2 两种摄影法的不同特质与美的表现 4

1.2.1 达盖尔摄影法的“正像”工艺 4
1.2.2 卡罗式摄影法“负像 -正像”的成像系统 8
1.2.3 两种摄影法的不同特质与运用表现 10
1.3 摄影的其他发展 11

1.3.1 早期摄影术的其他发展 12

1.3.2 工艺进步与实用期的到来 13

1.3.3 明胶干版让速拍成为可能 14

思考题 14


第2章 摄影初创期的美与真 15

2.1 肖像摄影的审美满足与人性的表达 16
2.1.1 肖像摄影的功利性与大众审美 17
2.1.2 肖像摄影刻画式流露出的人性 21
2.2 风景摄影的记录性与纪实性 26

2.2.1 欧洲摄影自然风情的真实再现 27
2.2.2 地形勘察在西部风光摄影的体现 30
2.3 “悲凉”的艺术影像——战争与冲突 33
2.3.1 “有违真实”的欧洲战地摄影 34
2.3.2 遵循内心精神的美国内战摄影 36
2.3.3 东方战争期间的摄影 40

思考题 41


第3章 画意摄影的国际性美学思潮 43

3.1 摄影由技术向艺术的转型 44

3.1.1 机械审美的样式经验 44

3.1.2 艺术美的表述之路 45

3.2 画意摄影的理念与实践 46

3.2.1 高艺术摄影的美学取向 46

3.2.2 自然主义摄影实践 51

3.2.3 光影朦胧的印象主义摄影 54

3.3 后画意时期的美学探究与延伸 58

3.3.1 从连环会到摄影分离派 59

3.3.2 画意摄影的理念在东方 64

思考题 66


第4章 摄影本体性探索与现代主义美学构建 67
4.1 技术推动与新摄影美学探究 68

4.1.1 器材发展成为全新的力量源泉 68
4.1.2 摄影记录性的美学思考 69

4.2 现代摄影理念的确立 69

4.2.1 直接摄影的美学主张 70

4.2.2 现代摄影的纯粹性 72

4.2.3 精确主义及其摄影家 73

4.3 现代主义摄影实验与先锋艺术思潮 79
4.3.1 “新客观”主义摄影表现 79

4.3.2 现代主义摄影实验的体现 82

4.3.3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摄影 85
4.3.4 构成主义与苏联先锋摄影 89

4.3.5 日本新兴摄影 91
思考题 92


第5章 摄影在社会观察与舆论引导上的作用与反思 93
5.1 摄影者的探索与发现 94

5.1.1 大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录 94

5.1.2 异域探索与民俗风情 99

5.2 社会纪实的萌芽 102

5.2.1 社会纪实摄影出现 102

5.2.2 社会纪实的雏形 105

5.3 社会纪实摄影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思考 108
5.3.1 社会纪实引导下的舆论力量 109
5.3.2 社会纪实摄影的记录性与传播性 112
思考题 117

第6章 摄影艺术的功能与决定性瞬间 119
6.1 “决定性瞬间”理论 120

6.1.1 “决定性瞬间”的缔造者 120

6.1.2 “决定性瞬间”美学理念与影响 124
6.2 摄影宣传与新闻报道 124

6.2.1 杂志的亮相及与摄影的融合 124
6.2.2 图片的提供者 127

6.2.3 战争伤痕的记录者 133

6.2.4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力量 137
6.3 战后摄影观念的转变 139

6.3.1 摄影与社会的关系 139

6.3.2 用艺术承载的商品与时尚 144

思考题 148


第7章 战后摄影的走向与摄影“新时代” 149
7.1 战后摄影的发展趋势 150

7.1.1 德国主观摄影之风 150

7.1.2 战后美国摄影探索 151

7.1.3 日本摄影的崛起 154

7.2 新时代的新观念 155

7.2.1 对“决定性瞬间”的反思 156

7.2.2 新纪实摄影 158

7.2.3 新地形摄影 161

7.2.4 新彩色摄影 163

7.2.5 私摄影的艺术价值 167

思考题 169


第8章 后现代时期摄影艺术的多元空间 171
8.1 “难以捉摸”的后现代主义摄影 172

8.1.1 后现代主义摄影艺术的雏形 173
8.1.2 新商业运作与摄影艺术民主 173
8.2 多元的后现代主义摄影空间 177

8.2.1 挪用促进“类像”新现实观的产生 178
8.2.2 摄影与美术的亲密结合 185

8.2.3 拼贴和蒙太奇 188

8.2.4 “身体”成为重要的视觉议题 192
8.2.5 打破和重建视觉规则 194

思考题 196


第 9章 当代摄影与摄影的“大时代” 197
9.1 当代摄影艺术与资本市场 198

9.1.1 当代摄影的轮廓 198

9.1.2 资本下的摄影艺术 200

9.2 “大时代”下的数字摄影 204

9.2.1 “大时代”的格局 204

9.2.2 摄影视角的转变 208

9.2.3 “大时代”的美学体现 210

思考题 213


参考文献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