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创作 / 未来影像·创智写作丛书
定价:¥68.00
作者: 郑炀,钟芝红
出版时间:2025-07
最新印次日期:2025-7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9787313328588
- 1-1
- 557579
- 32开
- 2025-07
- 电影学、戏剧与影视文学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乃新形态教材品牌“未来影像·创智写作丛书”的首部教材。本书聚焦影视文学写作,特别是循“观念—技法—拓展”螺旋递进:第一、二章奠定剧作思维与格式规范;第三至第九章详解人物、情节、对白、结构等核心技法,以类型模型为影视创作的公共语法;第十、十一章引入认知科学方法与AI写作指南,示范人机协作流程。全书嵌入案例拉片与项目化练习,贯穿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目标,帮助读者在打牢经典范式创作功底的同时,把握产业链需求与技术前沿,成为兼具叙事力与创新力的影视创作者。本书有数字教材,旨在通过文本拆分、交互场景与 AI 写作工具融合,构建跨端、可迭代的编剧学习生态。关注的不只载体转换,更在于教学关系与创作实践的再组织:让理论在即时反馈中成经验,让经验在共创中再理论化。项目采滚动迭代法,由教学共同体驱动,探索内容—技术—场域的更新链,形成向未来的“数智写作范式”,为影视教育数字化提供可复制样本,吸引行业相关群体。
本书既适用于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学等专业课堂,也适合进入影视创作行业的青年学生循章对照、自我校正。
本书既适用于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学等专业课堂,也适合进入影视创作行业的青年学生循章对照、自我校正。
目录
第一章 创作的起点:形成编剧思维
第一节 如何看待“一剧之本”?
第二节 写剧本是在写什么?
第三节 为自己的作品定位
第二章 作为文本的剧本
第一节 剧本的写作要素
第二节 剧本的通用格式
第三节 作为编剧利器的软件
第三章 作为剧作灵魂的人物
第一节 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其他人?
第二节 作为视点与关注对象的人物
第三节 障碍与反面人物
第四章 目不转睛:将观众的注意力收入囊中
第一节 与经验作对:悬念的形成
第二节 拒绝平淡!戏剧性从何而来?
第三节 张弛有度:善用时间的工具
第五章 场景写作
第一节 融入巧思!场景不是背景板
第二节 别做无用功,场景亦有功能
第三节 上天入地,处处皆为场景
第六章 对白(一):基础
第一节 拒绝陈腔滥调!
第二节 别用奇怪的腔调说话
第七章 对白(二):如何让对白变得生动?
第一节 千人千面:符合角色的身份
第二节 迂回前进:潜台词
第三节 删除对白!拒绝信息倾泻
第八章 用结构来洞悉创作(上)
第一节 作为蓝图的结构
第二节 序幕与第一幕
第三节 第二幕(直到中点)
第九章 用结构来洞悉创作(下)
第一节 第二幕(中点之后)
第二节 第三幕
第十章 作为科学的剧作方法论
第一节 关于同理心的科学
第二节 对比与注意力的科学
第十一章 未来的创作方式:人工智能写作
第一节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创意写作
第二节 可以应用于AI编剧的若干路径
第三节 如何给出有效指令
第四节 人工智能编剧相关的问题
第一节 如何看待“一剧之本”?
第二节 写剧本是在写什么?
第三节 为自己的作品定位
第二章 作为文本的剧本
第一节 剧本的写作要素
第二节 剧本的通用格式
第三节 作为编剧利器的软件
第三章 作为剧作灵魂的人物
第一节 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其他人?
第二节 作为视点与关注对象的人物
第三节 障碍与反面人物
第四章 目不转睛:将观众的注意力收入囊中
第一节 与经验作对:悬念的形成
第二节 拒绝平淡!戏剧性从何而来?
第三节 张弛有度:善用时间的工具
第五章 场景写作
第一节 融入巧思!场景不是背景板
第二节 别做无用功,场景亦有功能
第三节 上天入地,处处皆为场景
第六章 对白(一):基础
第一节 拒绝陈腔滥调!
第二节 别用奇怪的腔调说话
第七章 对白(二):如何让对白变得生动?
第一节 千人千面:符合角色的身份
第二节 迂回前进:潜台词
第三节 删除对白!拒绝信息倾泻
第八章 用结构来洞悉创作(上)
第一节 作为蓝图的结构
第二节 序幕与第一幕
第三节 第二幕(直到中点)
第九章 用结构来洞悉创作(下)
第一节 第二幕(中点之后)
第二节 第三幕
第十章 作为科学的剧作方法论
第一节 关于同理心的科学
第二节 对比与注意力的科学
第十一章 未来的创作方式:人工智能写作
第一节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创意写作
第二节 可以应用于AI编剧的若干路径
第三节 如何给出有效指令
第四节 人工智能编剧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