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出版时间:2023-0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获奖信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现代通信原理(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9787121427060
  • 1-2
  • 439177
  • 47245721-7
  • 平塑
  • 16开
  • 2023-01
  • 530
  • 316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与电气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通信的概念及系统模型 1.1.1通信的概念 1.1.2通信系统模型 1.1.3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2通信的发展过程 1.3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1通信系统的分类 1.3.2通信方式 1.4信息及其度量 1.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习题1 第2章确定信号分析 2.1引言 2.2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2.3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1帕塞瓦尔(Parseval)定理 2.3.2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3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4卷积 2.4.1卷积的定义 2.4.2卷积的性质 2.5相关函数 2.5.1波形的互相关与自相关 2.5.2相关函数与谱密度 习题2 第3章随机信号分析 3.1引言 3.2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3.3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3.1随机过程 3.3.2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3.3.3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4平稳随机过程 3.4.1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3.4.2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3.5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3.5.1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3.5.2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及其与自相关函数的关系 3.6高斯过程 3.6.1高斯过程的定义 3.6.2高斯过程的性质 3.6.3高斯白噪声 3.7窄带随机过程 3.7.1窄带随机过程的概念 3.7.2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3.7.3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3.8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 3.9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习题3 第4章信道 4.1引言 4.2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4.2.1信道的定义 4.2.2信道的数学模型 4.3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3.1恒参信道 4.3.2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1随参信道 4.4.2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3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4.5信道的加性噪声 4.6信道的容量 4.6.1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4.6.2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习题4 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1引言 5.2幅度调制与解调 5.2.1标准调制 5.2.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5.2.3单边带调制 5.2.4残留边带调制 5.2.5调幅系统的解调 5.3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1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5.3.2线性调制系统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5.3.3线性调制系统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5.4角度调制 5.4.1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5.4.2窄带调频 5.4.3宽带调频 5.4.4调频信号的功率分布 5.4.5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5.5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1NBFM的抗噪声性能 5.5.2WBFM的抗噪声性能 5.6调频系统的预加重和去加重 5.7调频系统的专用芯片 5.7.1低功耗调频调制器芯片 5.7.2高增益低功耗解调器芯片 5.8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习题5 第6章模拟信号数字化 6.1引言 6.2采样定理 6.2.1低通信号采样定理 6.2.2带通信号采样定理 6.3脉冲振幅调制(PAM) 6.3.1自然采样 6.3.2平顶采样 6.4脉冲编码调制(PCM) 6.4.1量化 6.4.2编码和译码 6.4.3PCM集成编译码器简介 6.4.4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5增量调制(ΔM) 6.5.1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6.5.2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和过载噪声 6.5.3增量调制系统中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影响 6.5.4PCM和ΔM的性能比较 6.6改进型增量调制 6.6.1总和增量调制(Δ-ΣM) 6.6.2自适应增量调制(ADM) 6.6.3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6.6.4增量调制解调器芯片 6.7语音与图像压缩编码简介 6.7.1语音压缩编码简介 6.7.2图像压缩编码简介 习题6 第7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7.1引言 7.2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7.2.1码型设计的原则 7.2.2常用码型 7.3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 7.3.1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7.3.2常用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密度 7.4基带传输的码间串扰与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 7.4.1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模型 7.4.2基带传输的码间串扰 7.4.3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7.4.4无码间串扰的理想低通基带传输系统 7.4.5无码间串扰的滚降系统 7.5部分响应技术 7.5.1第Ⅰ类部分响应 7.5.2差错传播和预编码 7.5.3第Ⅳ类部分响应波形 7.6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7眼图 7.8均衡 7.8.1时域均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7.8.2时域均衡器的输出及抽头系数的计算 习题7 第8章数字调制系统 8.1引言 8.2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8.2.1二进制幅移键控 8.2.2二进制频移键控 8.2.3二进制相移键控 8.3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8.3.1 2ASK信号的功率谱 8.3.2 2FSK信号的功率谱 8.3.3 2PSK信号的功率谱 8.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1 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2 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3 2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8.5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8.5.1MASK调制原理 8.5.2MFSK调制原理 8.5.3MPSK调制原理 8.5.4M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6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8.6.1正交幅度调制 8.6.2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8.6.3π/4-QPSK 8.6.4最小频移键控 8.6.5OFDM调制 8.6.6其他恒包络调制 习题8 第9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9.1引言 9.2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及其最佳接收机 9.3最小均方差准则及其最佳接收机 9.4最小差错概率准则及其最佳接收机 9.4.1最小差错概率准则 9.4.2恒参信道确定信号的最佳接收 9.5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最佳接收 9.5.1 2ASK系统最佳接收机结构 9.5.2 2FSK系统最佳接收机结构 9.5.3 2PSK系统最佳接收机结构 9.6最佳接收机的性能及其潜力 9.6.1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9.6.2最佳接收机与实际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习题9 第10章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 10.1引言 10.2频分复用及多级调制 10.2.1频分多路复用 10.2.2多级调制 10.3时分复用 10.3.1时分复用原理 10.3.2PCM基群帧结构 10.3.3准同步与同步数字体系 10.3.4复接与码率调整 10.4码分复用 10.4.1码分复用原理 10.4.2伪随机码 10.4.3扩频通信原理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