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出版时间:2022-0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教育学原理(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614807
  • 2-1
  • 453374
  • 42246771-2
  • 平装
  • 16开
  • 2022-09
  • 394
  • 268
  • 教育学
  • 本科 高职
作者简介
姜德君,沈阳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和参与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社科联课题等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高校教材3部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教育学原理(第2版)》在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反映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注重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反思,尝试用教育理论诠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教育学原理(第2版)》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概述、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目的、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内容——课程、教师和学生、教育的实施、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管理。 《教育学原理(第2版)》依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编写而成,既适用于高校师范类专业师生的教与学,又适用于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人员阅读与参考,也可作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
目录
目 录

绪论 教育学概述 1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1

二、教育学的性质 2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

一、学科萌芽时期 3

二、学科独立时期 6

三、学科多元化发展时期 8

四、学科分化与发展时期 11

五、对教育学的展望 13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15

一、教育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15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5

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17

实践指导 18

问题与思考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教育概述 20

第一节 教育的界定及属性 20

一、教育的概念 20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23

三、教育的属性 24

第二节 教育的演进 28

一、教育的起源 28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0

第三节 21世纪主要的教育改革 37

一、美国21世纪的教育改革 37

二、日本的教育改革 39

三、德国的教育改革 40

四、中国21世纪的教育改革 41

实践指导 42

问题与思考 42

参考文献 43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44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 44

一、政治对教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44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 47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 50

一、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 50

二、教育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52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56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56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58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59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59

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61

实践指导 63

问题与思考 63

参考文献 64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65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65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65

二、关于人的发展动力观 65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66

一、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66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69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71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 76

第三节 教育与个体的身心发展 78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78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80

实践指导 81

问题与思考 81

参考文献 81

第四章 教育目的 8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82

一、教育目的及与教育目的相关的概念 82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83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84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8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88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8

二、我国近现代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91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94

四、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96实践指导 99

问题与思考 99

参考文献 99

第五章 教育的形态 100

第一节 家庭教育 100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00

二、家庭中影响教育的因素 103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106

第二节 学校教育 108

一、学校教育概述 108

二、学校教育制度 111

三、义务教育 117

第三节 社会教育 119

一、社会教育概述 119

二、社区教育 121

三、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 124实践指导 125

问题与思考 126

参考文献 126

第六章 教育的内容——课程 127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27

一、课程概念的内涵 127

二、课程的理论流派 128

三、课程的类型 130

四、课程的结构(课程的文本呈现形式) 132

第二节 课程开发 133

一、影响课程的因素 133

二、课程开发的内涵、模式和过程 134

第三节 课程改革 136

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36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138

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144

实践指导 146

问题与思考 146

参考文献 146

第七章 教师和学生 147

第一节 教师 147

一、教师职业 147

二、教师的作用 150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51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152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 160

第二节 学生 161

一、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61

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62

三、学生在教育中的权利 163

第三节 师生关系 166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166

二、师生关系的作用 167

三、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特征 167

四、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69

实践指导 170

问题与思考 170

参考文献 170

第八章 教育的实施 171

第一节 课堂教学 171

一、课堂教学的任务 171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73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75

四、教学原则 177

五、教学方法 180

六、教学组织形式 183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86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 189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189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190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及实施的原则 190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192

第三节 网络教育 192

一、网络教育的界定 192

二、网络教育的作用 193

三、网络教育的实施 194

四、移动学习 195

五、“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 195

实践指导 196

问题与思考 196

参考文献 196

第九章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 197

第一节 学校德育 197

一、德育的内涵 197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198

三、德育的原则 201

四、德育的心理策略 205

五、德育的方法 208

六、德育的基本途径 210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 211

一、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211

二、班主任的素养 212

三、组织和培养健全的班集体 213

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216

实践指导 217

问题与思考 217

参考文献 218

第十章 教育评价 219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 219

一、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219

二、教育评价的定义 220

三、教育评价的功能 220

四、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221

五、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222

六、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224

第二节 教师评价 225

一、教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25

二、教师评价的内容 226

三、教师评价的方法 227

四、教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28

五、教师评价新发展 228

第三节 学生评价 230

一、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 230

二、学生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32

实践指导 235

问题与思考 235

参考文献 235

第十一章 中小学教育研究 236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研究概述 236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意义 236

二、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37

三、中小学教育研究的过程 237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242

一、观察研究法 242

二、调查研究法 242

三、实验研究法 243

四、行动研究法 243

五、个案研究法 243

实践指导 245

问题与思考 245

参考文献 245

第十二章 中小学教育管理 246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意义 246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过程 247

第三节 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248

第四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 249

第五节 学校管理的方法 252

第六节 学校依法治校 254

实践指导 257

问题与思考 257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