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出版时间:2022-08-1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获奖信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医学免疫学(第9版)(附数字课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89917
  • 9版
  • 456160
  • 69247251-7
  • 16开
  • 2022-08-15
  • 479
  • 292
  • 医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医学免疫学(第9 版)》共二十五章,内容包括免疫学概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组织、细胞和分子,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免疫防治和免疫学检测技术等。全书各章安排顺序符合认知规律,专有名词概念准确,内容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易于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必要的医学免疫学知识和理论,了解医学免疫学新进展和趋势。

本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及药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还可作为成人教育及普通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教材。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内涵及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免疫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一、免疫学学科开创期
   二、抗感染免疫研究兴盛期
   三、现代免疫学学科发展期
  第三节 医学免疫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及其独特性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特性
   二、免疫学的重大贡献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一、抗原表位的概念
   二、抗原表位的分类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四、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Th细胞辅助分类
   二、根据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分类
   三、其他分类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佐剂
   二、超抗原
   三、丝裂原
 第三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二、胸腺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一、淋巴结
   二、脾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第四章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一节 吞噬细胞
   一、单核巨噬细胞
   二、中性粒细胞
  第二节 NK细胞
   一、NK细胞受体
   二、NK细胞识别靶细胞模式
   三、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节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二、肥大细胞
   三、嗜碱性粒细胞
   四、嗜酸性粒细胞
   五、固有样淋巴细胞
   六、固有淋巴样细胞
 第五章 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
  第一节 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一、TCR-CD3复合体
   二、其他膜分子
  第二节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一、根据TCR类型分类
   二、根据CD分子分类
   三、根据功能特征分类
   四、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
 第六章 适应性免疫细胞——B细胞
  第一节 B细胞在外周淋巴组织内的存活和成熟
  第二节 B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功能
   一、B细胞受体复合体
   二、其他膜分子
  第三节 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一、B细胞亚群
   二、B细胞的功能
 第七章 抗原提呈细胞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一、树突状细胞
   二、巨噬细胞
   三、B细胞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一、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三、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
   四、交叉提呈(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
 第八章 抗体
  第一节 抗体的分子结构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二、抗体的其他成分
   三、抗体的功能区
   四、抗体的水解片段
  第二节 抗体的类型与生物学活性
   一、抗体的类型
   二、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三、抗体的Fc受体
   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第三节 各类抗体的生物学特性
   一、IgG
   二、IgM
   三、IgA
   四、IgD
   五、IgE
  第四节 抗体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一、抗体的基因库
   二、抗体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三、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
   四、抗体的类别转换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
 第九章 补体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三、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二、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三、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一、自身衰变的调节
   二、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
  第四节 补体受体
   一、补体受体1(CR1)
   二、补体受体2(CR2)
   三、补体受体3(CR3)
   四、补体受体4(CR4)
   五、C3a/C4a受体和C5a受体
  第五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膜攻击复合体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二、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第六节 补体与临床疾病
   一、补体与疾病发生
   二、补体与疾病诊治
 第十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三、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
   一、白细胞介素
   二、干扰素
   三、肿瘤坏死因子家族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趋化因子
   六、生长因子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一、膜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二、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疾病
   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MHC的基因组成及特点
   一、小鼠MHC:H-2复合体
   二、人类MHC:HLA复合体
  第二节 MHC分子的结构及其特性
   一、HLA I类分子
   二、HLAⅡ类分子
   三、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一、参与抗原提呈和MHC限制性
   二、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
   三、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四、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第四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HLA分型
   二、HLA与器官移植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四、HLA与肿瘤
   五、HLA与法医学
 第十二章 细胞黏附分子
  第一节 各类黏附分子的特性与功能
   一、整合素家族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三、选择素家族
   四、钙黏蛋白家族
   五、黏蛋白样家族
  第二节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参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二、参与炎症反应
   三、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
  第三节 黏附分子的临床意义
   一、黏附分子与遗传病
   二、黏附分子与炎症性疾病
   三、黏附分子与肿瘤
   四、黏附分子与移植排斥反应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组织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和特点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二、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三、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与临床
   一、固有免疫与感染性疾病
   二、固有免疫与肿瘤
 第十四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一、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
   二、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第二节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一、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刺激
   二、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及基因表达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一、Th1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二、Th2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三、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四、Tfh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五、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
   六、CTL介导的免疫效应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提呈
   一、B细胞对TI-Ag的识别
   二、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和提呈
  第二节 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一、B细胞在Th细胞辅助下活化
   二、B细胞在生发中心增殖与分化
  第三节 抗体的产生及其介导的免疫效应
   一、抗体的产生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抗体的免疫效应
 第十六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第二节 抗原的调节作用
   一、抗原的结构
   二、抗原的剂量和进入机体的途径
   三、抗原竞争现象
  第三节 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一、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二、特异性抗体的反馈调节
   三、CD28超家族的免疫调节
   四、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
  第四节 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一、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二、B细胞的调节作用
   三、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
   一、下行通路和上行通路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三、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第十七章 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一、中枢耐受机制
   二、外周耐受机制
  第二节 影响适应性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一、人工诱导耐受
   二、人工终止耐受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免疫学特征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特征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一、分子模拟
   二、免疫隔离部位抗原释放
   三、自身抗原改变
   四、表位扩展
   五、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逃避“克隆清除”
   六、自身反应性B细胞旁路活化或多克隆激活
   七、免疫调节异常
   八、遗传
   九、年龄与性别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组织损伤(Ⅱ型超敏反应)
   二、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的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
   三、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Ⅳ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治疗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第五节 几种常见自身免疫病免疫学特征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类风湿关节炎
   三、重症肌无力
   四、1型糖尿病
   五、Graves病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三、遗传与环境因素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五、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Ⅱ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Ⅳ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第二十章 移植免疫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细胞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第三节 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一、组织配型
   二、应用免疫抑制剂
   三、物理学方法延长移植物存活
   四、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第四节 人类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特点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分类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
 第二十一章 肿瘤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二、肿瘤相关抗原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肿瘤作用
   二、抗肿瘤的固有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一、肿瘤细胞逃逸免疫应答
   二、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性细胞及分子
   三、宿主免疫缺陷或功能低下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和治疗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二、肿瘤免疫治疗
 第二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二、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
  第二节 固有免疫防御机制
   一、组织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
   一、细胞免疫应答
   二、体液免疫应答
  第四节 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的主要类型
   一、抗细菌感染免疫
   二、抗病毒感染免疫
   三、抗真菌感染免疫
   四、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第五节 免疫逃逸与免疫病理
   一、免疫逃逸
   二、免疫病理
 第二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
   五、补体缺陷病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其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查与治疗原则
   一、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查原则
   二、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四章 免疫预防
  第一节 人工主动免疫
   一、疫苗
   二、计划免疫
  第二节 人工被动免疫
   一、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二、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应用
 第二十五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技术
   一、凝集反应
   二、沉淀反应
  第二节 免疫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分析
   二、免疫酶技术
   三、免疫荧光技术
   四、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五、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功能检测
   一、淋巴细胞分离制备技术
   二、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
  第四节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一、生物学测定法
   二、免疫学测定法
   三、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附录 CD抗原
 汉英专业名词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