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94850
 - 1版
 - 457018
 - 42260392-8
 - 2022
 - 文化艺术大类
 - 表演艺术类
 - 艺术类
 - 本科 高职
 
本书以中国舞蹈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为线,以舞蹈艺术发展的文化内涵为点,勾勒出中国舞蹈的历史发展图卷。全书综合舞蹈学、艺术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史论结合、点线交织,注重培养舞蹈史学研究的综合学科素养与理论研究意识。本书适合国内各高等院校舞蹈史课程学习者及广大舞蹈爱好者与研究者使用。
  前辅文
  第一讲 舞以敬神:巫祭仪式的歌舞始源
   一、原始巫术舞蹈
    (一)交感巫术
    (二)先秦巫舞
    (三)图腾舞蹈
    (四)后世演变
   二、祭祀仪式舞蹈
    (一)巫祭交融
    (二)祭礼舞蹈
    (三)后世迁化
  第二讲 婆娑世间:乐舞文化的功能分化
   一、三代奴隶女乐
    (一)夏商女乐
    (二)春秋战国女乐
    (三)伎乐之姿
   二、两周宫廷雅乐
    (一)由巫到礼
    (二)“先王之乐”
    (三)礼乐制度
    (四)礼崩乐坏
   三、春秋战国民间俗乐
    (一)《 国风》之舞
    (二)郑卫之音
    (三)楚巫之风
  第三讲 斑斓景象:以俗入雅、胡汉互化
   一、秦汉俗乐百戏
    (一)秦汉乐府
    (二)以俗入雅
    (三)百戏盛行
    (四)女乐伎人
   二、六朝迤逦清商
    (一)中原清商
    (二)清商杂舞
    (三)名士之舞
   三、北朝胡汉合舞
    (一)汉晋乐舞北传
    (二)北朝歌舞南迁
    (三)羌胡伎乐盛行
    (四)胡汉乐舞交融
  第四讲 灿若星河:承贯古今、海纳中外
   一、隋唐乐舞机构
    (一)太常筦执
    (二)教坊群芳 62 
    (三)梨园别枝
   二、盛唐宫廷燕乐
    (一)部伎诸乐
    (二)健软二舞
    (三)燕乐大曲
   三、世俗散乐百戏
    (一)百戏伎艺
    (二)歌舞戏弄
    (三)俳优杂戏
  第五讲 情意理趣:程式综合的古典意趣
   一、教坊宴乐体制
    (一)教坊乐部
    (二)部色大曲
   二、宫廷队舞大曲
    (一)队舞之制
    (二)队舞程式
   三、理学乐舞思想
    (一)“天理”之统
    (二)人心妙用
  第六讲 余韵芳华:宫廷乐舞的寂然式微
   一、两宋宫廷乐舞
    (一)重雅抑俗
    (二)教坊式微
    (三)女乐转向
   二、元代宫廷乐舞
    (一)宫廷“乐队”
    (二)蒙俗之风
   三、明代宫廷乐舞
    (一)雅乐复兴
    (二)雅俗杂出
    (三)“舞学”滥觞
   四、清代宫廷乐舞
    (一)雅乐佾舞
    (二)宴飨队舞
    (三)内廷杂戏
  第七讲 世俗图景:乡野歌舞的人间烟火
   一、民间“舞队”
    (一)瓦舍勾栏的兴起
    (二)民间舞队的繁盛
   二、俗世歌舞
    (一)“社火”与“走会”
    (二)“内地”与“边疆”
  第八讲 现实映射:宗教乐舞的人神调和
   一、宗教乐舞活动
    (一)佛事歌舞的传入
    (二)宫廷佛道乐舞
    (三)民间宗教歌舞戏
   二、宗教石窟乐舞
    (一)克孜尔石窟中的乐舞形象
    (二)敦煌石窟中的乐舞形象
    (三)云冈石窟中的乐舞形象
    (四)龙门石窟中的乐舞形象
    (五)石窟舞蹈的艺术特征
  第九讲 舞容歌声:戏曲舞蹈的粉墨登场
   一、 宋元杂剧与戏曲舞蹈的出现
    (一)宋杂剧:与歌舞联姻的开始
    (二)元杂剧:表演的舞台艺术化
   二、 明清传奇与戏曲舞蹈的 发展
    (一)昆山腔与文人家班
    (二)弋阳诸腔与民间戏班
   三、 清代花部与戏曲舞蹈的丰富
    (一)地方戏的兴起
    (二)清代地方戏中的舞蹈
   四、 京剧与戏曲舞蹈的成熟
    (一)清宫演剧的兴盛
    (二)国粹京剧的成型
    (三)戏曲舞蹈的特征
  第十讲 市井民风:传统舞蹈的近代流变
   一、民间舞蹈的转变
    (一)城乡游艺中的综艺形态
    (二)市井娱乐场中的民间舞蹈
    (三)农民战争中的民间舞蹈
   二、戏曲舞蹈的流变
    (一)京剧艺术从成熟到鼎盛
    (二)戏曲舞蹈向时代的流变
  第十一讲 西学东渐:民国舞蹈的启蒙先声
   一、裕容龄的舞蹈之路
    (一)欧洲习舞人
    (二)御前舞蹈家
   二、西方舞蹈的传入
    (一)歌舞团的演出
    (二)歌舞电影的流传
    (三)西洋舞的启蒙
   三、学堂歌舞的兴起
    (一)美育思想的发轫
    (二)学堂歌舞的出现
    (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
   四、流行歌舞的滥觞
    (一)黎锦晖的流行歌舞
    (二)早期歌舞团的演出
  第十二讲 革命风云:红色歌舞的时代光芒
   一、新舞蹈运动
    (一)“新舞蹈”的革命意识
    (二)“边疆舞”的民族话语
   二、红色革命之舞
    (一)古田会议与红色歌舞
    (二)“赤色跳舞明星”
    (三)革命烽火中的歌舞
   三、延安新秧歌运动
    (一)《 讲话》与“新秧歌”
    (二)根据地的普及
    (三)国统区的传播
  第十三讲 百花齐放:新中国舞蹈的审美构建
   一、现代专业体系的建设
    (一)舞蹈行业协会的成立
    (二)舞蹈团体的体制转型
    (三)舞蹈院校的专业起步
   二、传统舞蹈的当代重建
    (一)以“中国古典舞”之名
    (二)从广场到舞台的民族民间舞
   三、西方舞蹈的本土构建
    (一)中国芭蕾的民族化探索
    (二)方兴未艾的中国现代舞
   四、当代舞蹈的多样呈现
    (一)从“新舞蹈”到“当代舞”
    (二)“军旅舞蹈”的一枝奇葩 261 
  第十四讲 文化共享:当代中国舞蹈的社会价值
   一、舞蹈与主流文化
    (一)“乐以载道”之传统
    (二)“乐与政通”之根脉
    (三)当代舞蹈的道德传扬
    (四)文艺政策与当代舞蹈的发展
   二、舞蹈与大众文化
    (一)音乐剧魅影
    (二)街舞的青春异彩
    (三)国标舞的激情
    (四)健身广场舞
   三、舞蹈与市场经济
    (一)从“计划”到“市场”
    (二)在竞争中繁荣
  第十五讲 身心合一:舞蹈美与舞蹈美育
   一、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圆(圜)道之势
    (二)气韵生动
    (三)立象尽意
   二、舞蹈美育的哲学要义
    (一)舞蹈“身体美学”
    (二)“ 感性”:舞蹈美育的具身性
    (三)舞蹈美育的整体性
    (四)舞蹈美育的超越性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