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 #

出版时间:2012-0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57561
  • 2版
  • 53532
  • 41240841-1
  • 平装
  • 16开
  • 2012-08
  • 850
  • 541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I209.6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高职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分为上、下二编,结合师范院校的层次特点、教学需要和培养目标,通过对文学思潮、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分析,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既兼顾了文学社团、流派的特点,又重点分析评介了重点作家、作品,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掌握分析、鉴赏作品的方法。本次修订,有选择地吸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当代文学部分改写较多,增加了部分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史内容;在体例上,每章后增加思考题,便于提示读者思考。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现代文学教学,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前辅文
 导言
 上编
 文学思潮篇
  第一章 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新旧文学思潮的交战
   第三节 变革中的文学观
  第二章 左翼十年文学思潮
   第一节 普罗文学思潮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二节 新现实主义的倡导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第三节 关于人性、文艺自由论等问题的论争
  第三章 抗战文艺运动与工农兵文学思潮
   第一节 关于民族形式、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战国策派”与“孤岛”文艺运动
   第三节 毛泽东的《讲话》与解放区文艺运动
 小说篇
  第四章 现代小说的产生
   第一节 从近代“小说界革命”到现代小说的产生
   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现代小说观念
  第五章 鲁迅的小说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与思想发展
   第二节《阿Q正传》、《祝福》、《伤逝》
   第三节《呐喊》、《彷徨》的现代性开拓
   第四节《故事新编》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短篇小说
   第一节 人生派小说与叶圣陶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乡土文学”与鲁彦、许杰的创作
   第三节 浪漫派小说与郁达夫的创作
  第七章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成熟
   第一节 茅盾及其《子夜》
   第二节 巴金及其《家》
   第三节 老舍及其《骆驼祥子》
   第四节 李劼人及其《死水微澜》
  第八章 左翼青年作家的小说
   第一节 左翼青年作家小说创作概况
   第二节 蒋光慈与柔石的小说
   第三节 丁玲的早期小说与艾芜的小说
   第四节 张天翼与沙汀的小说
   第五节“东北作家群”与萧红的小说
  第九章“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
   第一节“京派”小说创作
   第二节 沈从文及其《边城》
   第三节“新感觉派”小说
  第十章 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的多重变奏
   第一节“七月派”小说与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第二节 钱鍾书的《围城》
   第三节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
   第四节 张爱玲等的“洋场小说”
  第十一章 小说创作的新变革
   第一节 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新特征
   第二节 赵树理的小说
   第三节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四节 孙犁的短篇小说
 诗歌篇
  第十二章 白话自由体诗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从近代“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运动
   第二节 胡适的新诗理论及其《尝试集》
   第三节 民歌体新诗与刘半农的诗
   第四节 湖畔诗派与“冰心体”小诗
  第十三章 郭沫若的诗歌
   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与早期创作思想
   第二节《女神》
   第三节 从《星空》到《恢复》
  第十四章 现代格律诗
   第一节 新月诗派及其诗歌理论
   第二节 闻一多的诗
   第三节 徐志摩的诗
  第十五章 象征派诗与现代派诗
   第一节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
   第二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
   第三节 何其芳与卞之琳的诗
  第十六章 普罗诗潮与现实主义诗歌
   第一节 普罗诗潮
   第二节 中国诗歌会与蒲风的诗
   第三节 臧克家与田间的诗
   第四节 艾青的诗
   第五节 七月诗派
  第十七章 20世纪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
   第一节 冯至及其《十四行集》
   第二节 九叶诗派与穆旦的诗
  第十八章 民歌体新诗
   第一节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与阮章竞的《漳河水》
   第二节 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
 散文篇
  第十九章 杂文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从随感录到“语丝”杂文
   第二节 鲁迅杂文
   第三节 左翼青年作家杂文与瞿秋白杂文
   第四节《鲁迅风》杂文与《野草》杂文作家群
  第二十章 小品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从近代“文界革命”到白话美文的产生
   第二节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
   第三节 冰心的散文
   第四节 朱自清的散文
   第五节 鲁迅的《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二十一章 小品散文的繁荣
   第一节 茅盾、吴组缃的社会化“新小品文”
   第二节 丰子恺、梁遇春的“絮语家常”散文
   第三节 沈从文、萧红的自传性散文
   第四节 徐志摩、郁达夫的写景纪游散文
   第五节 何其芳、丽尼的“内心探索”散文
   第六节 林语堂、梁实秋的“闲适”“性灵”小品
  第二十二章 报告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产生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的发展
   第三节 在民族解放浪潮中报告文学的繁荣
 戏剧篇
  第二十三章 开创期的现代戏剧
   第一节 现代话剧的诞生与新剧运动
   第二节 社会问题剧与国剧运动
   第三节 南国戏剧运动与田汉早期剧作
   第四节 洪深的戏剧与丁西林的喜剧
  第二十四章 成熟期的现代戏剧
   第一节 左翼戏剧运动与创作
   第二节 曹禺的戏剧
   第三节 李健吾的戏剧
  第二十五章 现代戏剧的新发展
   第一节 夏衍的戏剧
   第二节 历史剧的繁荣与阿英、阳翰笙的历史剧
   第三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及其《屈原》
   第四节 讽刺喜剧的发展与陈白尘的《升官图》
   第五节 解放区戏剧运动与歌剧《白毛女》
 下编
 文学思潮篇
  第一章“十七年”文艺思潮
   第一节 全国文代会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贯彻传播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思想论争及创作倾向批判
   第三节“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
   第四节 文艺政策调整与“左”倾文艺思潮
  第二章“文革”十年文艺思潮
   第一节 由《海瑞罢官》批判到“文艺黑线专政论”
   第二节 从“革命样板戏”到文艺“三突出”原则
   第三节 文艺界与极左路线和文化专制主义的斗争
  第三章 新时期文艺思潮
   第一节 文艺思想解放与文艺理论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回归与开拓
   第三节 现代主义探求中的多重变奏
 小说篇
  第四章“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第一节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概貌
   第二节 吴强的《红日》与曲波的《林海雪原》
   第三节 梁斌的《红旗谱》与欧阳山的《三家巷》
   第四节 杨沫的《青春之歌》与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与茹志鹃的短篇小说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
   第一节 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作概况
   第二节 赵树理的《三里湾》与孙犁的《铁木前传》
   第三节 柳青的《创业史》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第四节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与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
   第五节 李准、马烽、王汶石的短篇小说
  第六章 从“文革”十年小说到新时期小说
   第一节“文革”时期的三类小说与浩然的创作
   第二节 张扬等人的“地下”小说创作
   第三节 新时期小说的繁荣与发展
  第七章 历史反思与社会改革小说
   第一节 历史反思与社会改革小说创作概述
   第二节 刘心武与张贤亮的小说
   第三节 王蒙的小说
   第四节 工业题材与蒋子龙的小说
   第五节 农村改革题材与高晓声、贾平凹的小说
  第八章 知青题材与寻根小说
   第一节 知青题材小说的崛起
   第二节 梁晓声与张承志的小说
   第三节 文化寻根与小说变革
   第四节 阿城的《棋王》与韩少功的《爸爸爸》
  第九章“先锋小说”与“新写实小说”
   第一节 从艺术探索到“先锋小说”
   第二节 莫言的《红高粱》与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第三节 余华、苏童与格非的小说
   第四节 新写实小说
   第五节 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与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第十章 新时期其他小说创作
   第一节 女作家群及张洁、谌容、王安忆的创作
   第二节 汪曾祺、邓友梅与陆文夫的小说
   第三节 李存葆、朱苏进等人的军旅小说
   第四节 张炜的《古船》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第五节 姚雪垠的《李自成》与凌力的《少年天子》
  第十一章 台港小说
   第一节 台湾小说发展概况
   第二节 白先勇、陈映真的小说
   第三节 香港小说与金庸等人的创作
 诗歌篇
  第十二章“十七年”诗歌
   第一节“十七年”诗歌创作概述
   第二节 闻捷、李瑛的诗歌
   第三节 郭小川的诗歌
   第四节 贺敬之的诗歌
  第十三章 新时期诗歌
   第一节 新时期诗歌创作概述
   第二节 艾青等归来诗人的诗歌
   第三节 舒婷等朦胧诗人的诗歌
   第四节“新生代”诗歌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诗歌
  第十四章 台港诗歌
   第一节 台湾诗歌发展概况
   第二节 余光中、洛夫的诗歌
   第三节 香港诗歌与张诗剑等人的诗作
 散文篇
  第十五章“十七年”散文
   第一节 通讯特写的兴起与魏巍的散文
   第二节 杨朔的抒情散文
   第三节 秦牧、刘白羽与吴伯箫的散文
   第四节 杂文的兴盛与邓拓等人的创作
  第十六章 新时期散文
   第一节 散文的多样化与报告文学的勃兴
   第二节 巴金、孙犁的散文
   第三节 贾平凹、余秋雨的散文
   第四节 徐迟、黄宗英、理由的报告文学
   第五节 全景式报告文学与李延国、钱钢的创作
  第十七章 台港散文
   第一节 台湾散文发展概貌
   第二节 三毛、张秀亚的散文
   第三节 郭枫、余光中的散文
   第四节 香港散文概况
 戏剧篇
  第十八章“十七年”话剧创作
   第一节“十七年”话剧创作概述
   第二节 现实题材剧本与《霓虹灯下的哨兵》
   第三节 老舍及其《茶馆》
   第四节 田汉、曹禺、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第十九章 新时期话剧
   第一节 新时期话剧创作概述
   第二节 苏叔阳、沙叶新、刘锦云、高行健的话剧
  第二十章 台港戏剧
   第一节 台湾话剧与姚一苇等的创作
   第二节 香港话剧创作
 后记
 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