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5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获奖信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纪录片:影像的意义系统》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078882
  • 1-1
  • 57004
  • 42210550-2
  • 16开
  • 2015年
  • 292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J952
  • 影视艺术与传媒
  • 本专科
内容简介
本书在借鉴语言学、叙事理论等学科和对大量作品作为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将纪录片定位于一种影像的意义系统,通过分析影像语言的特点、影像语言意义的生成、叙事作为一种意义形成的机制,以及内容核心(动机)与结构核心(模式)所承载的叙事结构的深层含义,研究了纪实表象之下隐藏在更深层的那些逻辑因素,揭示了如何利用现实的影像来创造一个属于纪录片的真正的意义系统。
目录
绪论第一章 影像成为意义 一、作为媒介的影像 二、画面——指意场 三、镜头——指意链第二章 作为支配性指意的语言 一、纪录片的语言风格 二、语言的陈述性特征 三、语言的作用第三章 影像语言的特点 一、直观视听形象系统 二、体验式的感性认知 三、多义性的语意第四章 呈现:自然的“表达” 一、影像的意义生成 二、指示意义:“呈现” 三、自然表达的语意群 四、语意成分配置第五章 内涵意义:“呈现”的超越 一、可视的影像背后 二、表现过程与创造象征第六章 审美意义:诗化的精神品格 一、创作思维:从现实中感悟美 二、影像操作:创造艺术化的屏幕形象 三、个案——张以庆的心灵象征第七章 从“现实的意义”到“影像的意义” 一、真实是什么 二、纪录片的真实观 三、影像与再现的真实第八章 纪录片的叙事 一、叙事视点 二、叙述行为 三、叙事类型第九章 叙事的深层结构 一、动机——内容核心 二、模式——结构核心第十章 叙事中的文化侵入 一、纪录片的多重价值取向 二、“仁者人也”的人生境界 三、“爱人修己”的道德完善 四、“中庸和谐”的宽容品格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