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01-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电工学(第3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091205
  • 3版
  • 62099
  • 45240173-0
  • 平装
  • 大32开
  • 2001-01
  • 480
  • 579
  • 工学
  • 电气工程
  • TM1
  • 物理类
  • 本科 高职
内容简介

本书以郭木森、廖玄九等合编的《电工学》为基础,参照原国家教委1980年审定颁布的《高等师范物理专业电工学教学大纲》及1983年(审定颁布)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电工学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而成。

全书共13章,包括:绪论,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仪表,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安全用电。此外书末还有两个附录及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电工学教材,也可作为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电工学课程的远程网络教育教材。

本书对动态元件和二端网络的无功功率、旋转磁场、脉动磁场的分解、异步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等重点内容的叙述较为独特,故可供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电工学教师参考。

目录

 前辅文
 绪论
 第1章 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
  1.1 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 电流和电压的波形
   1.1.1 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
   1.1.2 电流和电压的常见波形
  1.2 元件的特性方程
   1.2.1 电阻元件的特性方程
   1.2.2 电容元件的特性方程
   1.2.3 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
   1.2.4 电压源的特性方程
   1.2.5 电流源的特性方程
  1.3 基尔霍夫定律
   1.3.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1.3.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4 结点分析法
  1.5 回路分析法
   1.5.1 回路电流
   1.5.2 独立回路及其选取
   1.5.3 建立回路方程的步骤
  1.6 动态网络分析举例
   1.6.1 二阶常微分方程解法简介
   1.6.2 一个典型的实例
  1.7 有互感的网络
   1.7.1 互感电动势
   1.7.2 互感元件的特性方程
   1.7.3 互感网络的分析方法
  1.8 二端网络的功率
  习题
 第2章 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
  2.1 引言
  2.2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2.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3.1 同频率正弦量的叠加
   2.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4 无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1 电阻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2 电容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3 电感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4 实际元件
  2.5 复阻抗 有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5.1 复阻抗
   2.5.2 复阻抗的串联 相量模型
   2.5.3 有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6 复导纳
   2.6.1 复导纳及其计算
   2.6.2 复导纳的并联
  2.7 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方法
   2.7.1 分析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7.2 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8 有互感的网络
  2.9 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
   2.9.1 无源元件吸收的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2.9.2 二端网络吸收的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2.9.3 动态元件和二端网络吸收的无功功率
   2.9.4 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2.9.5 复功率
  2.10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2.10.1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
   2.10.2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习题
 第3章 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
  3.1 叠加原理
  3.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3 戴维宁定理 诺顿定理
   3.3.1 戴维宁定理
   3.3.2 诺顿定理
  3.4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3.5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3.5.1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的分解
   3.5.2 非正弦周期电动势作用下线性电路的分析
  习题
 第4章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4.1 受控源
   4.1.1 受控源的引出
   4.1.2 受控源的种类
   4.1.3 理想受控源与实际受控源
  4.2 受控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3 受控源电路的简化分析
   4.3.1 叠加原理在分析受控源电路中的应用
   4.3.2 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4.3.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在分析受控源电路中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5.1 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5.2 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法
   5.2.1 电源绕组的星形接法(Y形接法)
   5.2.2 电源绕组的三角形接法(△形接法)
  5.3 三相负载的连接法
   5.3.1 负载的星形接法
   5.3.2 负载的三角形接法
  5.4 三相负载的功率
   5.4.1 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
   5.4.2 不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
  习题
 第6章 电工仪表
  6.1 概述
   6.1.1 电工仪表的分类
   6.1.2 常用电工仪表表面上的符号及其意义
   6.1.3 仪表的准确度
  6.2 磁电系仪表与电磁系仪表
   6.2.1 磁电系仪表
   6.2.2 电磁系仪表
  6.3 电动系仪表
   6.3.1 电动系仪表的测量机构
   6.3.2 电动系仪表的转矩
   6.3.3 电动系功率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4 感应系仪表
   6.4.1 感应系电度表的构造
   6.4.2 铝盘所受的转矩
   6.4.3 制动磁铁的作用
  6.5 流比计
   6.5.1 流比计的测量机构和工作原理
   6.5.2 兆欧表
  习题
 第7章 变压器
  7.1 变压器的用途、分类和基本结构
   7.1.1 变压器的用途和分类
   7.1.2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7.2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7.2.1 空载运行时的电磁现象和参考方向(参考极性)的规定
   7.2.2 变压器原、副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
   7.2.3 空载电流和空载相量图
  7.3 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7.3.1 负载运行时的电磁现象
   7.3.2 原、副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
   7.3.3 变换电压的原理
   7.3.4 磁通势平衡方程和变换电流的原理
   7.3.5 变压器有负载时的相量图
  7.4 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和效率
   7.4.1 变压器的外特性与电压变动率
   7.4.2 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7.4.3 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
  7.5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理想变压器
   7.5.1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和变换阻抗的原理
   7.5.2 理想变压器
  7.6 三相变压器
   7.6.1 三相变压器的结构
   7.6.2 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连接法
   7.6.3 变压器的主要额定数据
  7.7 其他变压器
   7.7.1 自耦变压器
   7.7.2 仪用变压器
   7.7.3 钳形电流表
  习题
 第8章 异步电动机
  8.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8.2.1 旋转磁场的定性描述
   8.2.2 旋转磁场的数学表示式
   8.2.3 转子的转动原理
  8.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电磁关系
   8.3.1 主磁感应电动势和漏磁感应电动势
   8.3.2 定子、转子电路电压平衡方程
   8.3.3 等效不动转子 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
   8.3.4 “两类转子”的电流所产生磁场的一致性
   8.3.5 磁通势平衡方程
   8.3.6 简化等效电路
  8.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运行特性
   8.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8.4.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与运行稳定性
   8.4.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性能
  8.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常识
   8.5.1 三相定子绕组的联接法
   8.5.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8.5.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和主要额定数据
  8.6 单相异步电动机
   8.6.1 电容起动式异步电动机
   8.6.2 电阻起动式异步电动机
   8.6.3 电容运转式异步电动机
   8.6.4 电容起动和运转式异步电动机
  8.7 直线异步电动机
   8.7.1 直线异步电动机的模型与工作原理
   8.7.2 直线异步电动机的类型
  习题
 第9章 同步电机
  9.1 同步发电机的结构
  9.2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
   9.2.1 主磁场和主磁感应电动势
   9.2.2 电枢磁场及“同步”一词的意义
   9.2.3 合成磁场与电枢反应
   9.2.4 电枢电路的电压平衡方程
  9.3 同步发电机的单机运行分析
   9.3.1 同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9.3.2 同步发电机的功率传递和损耗
   9.3.3 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反转矩
   9.3.4 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9.4 同步电动机
   9.4.1 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9.4.2 同步电动机的起动
  9.5 单相同步电动机
   9.5.1 单相永磁式同步电动机
   9.5.2 单相磁阻式同步电动机
   9.5.3 单相磁滞式同步电动机
  习题
 第10章 直流电机
  10.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0.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10.1.2 电磁式直流电机的结构
   10.1.3 电磁式直流电机按励磁方式的分类
   10.1.4 直流电机的用途
  10.2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
   10.2.1 直流电机的电枢结构
   10.2.2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
   10.2.3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
  10.3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0.3.1 直流电动机电枢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
   10.3.2 并励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0.3.3 串励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0.4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和调速
   10.4.1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反转
   10.4.2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10.5 常用微型直流电动机
   10.5.1 永磁式微型直流电动机
   10.5.2 通用电动机
   10.5.3 直流无刷电动机
  10.6 并励式直流发电机
   10.6.1 并励直流发电机的电压及电流平衡方程
   10.6.2 并励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特性曲线和自励过程
   10.6.3 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负载运行
  习题
 第11章 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
  11.1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1.1.1 交流接触器
   11.1.2 按钮
   11.1.3 行程开关
   11.1.4 继电器
  11.2 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电路
   11.2.1 控制电路图的绘制规则
   11.2.2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11.2.3 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11.3 电动机的减压起动控制电路
   11.3.1 自耦减压起动器
   11.3.2 星→三角起动器
  习题
 第12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
  12.1 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2.1.1 晶闸管的结构、符号和外形
   12.1.2 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12.1.3 晶闸管的导通原理
  12.2 晶闸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和型号
   12.2.1 晶闸管的阳极伏安特性
   12.2.2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和型号的命名规则
  12.3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12.3.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2.3.2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12.4 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12.4.1 触发电路的基本要求
   12.4.2 简单的触发电路
   12.4.3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12.5 交流调压电路与晶闸管开关
   12.5.1 双向晶闸管
   12.5.2 双向触发二极管
   12.5.3 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
   12.5.4 晶闸管开关
  12.6 单相并联逆变电路
   12.6.1 单相并联逆变电路的主电路
   12.6.2 单相并联逆变电路的触发电路
  12.7 晶闸管的选用与保护
   12.7.1 晶闸管的选用
   12.7.2 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
   12.7.3 晶闸管的过电流保护
   12.7.4 过电流保护
  习题
 第13章 安全用电
  13.1 触电
  13.2 保护接地
   13.2.1 接地和接地电阻
   13.2.2 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
   13.2.3 有地线的住宅供电线路
  13.3 保护接零
   13.3.1 保护接零
   13.3.2 重复接地
   13.3.3 有保护零线的住宅供电线路
  13.4 空气开关和漏电开关
   13.4.1 空气开关
   13.4.2 漏电开关
  习题
 附录一 单相小容量电源变压器的设计
 附录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
 部分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