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3-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307293
  • 3-18
  • 65183
  • 42247952-7
  • 平装
  • 16开
  • 2023-01
  • 398
  • 334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F119.9
  • 经管、地理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新经济地理学是由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开启的一个新领域。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重新发现了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之间的内在关联,而经济地理学家力推的制度、文化、关系、演化等转向,则重启了经济地理学与主流经济学和异端经济学之间的竞争和对话。《BR》  本书由中、美经济地理学教授联挟撰写,系统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构与方向论争、主要学术思潮和研究流派,与区域发展相关的产业集聚与集群、新产业区、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学习与创新机制、新区域主义与经济整合、服务业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中国区域发展等论题,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的**进展。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区位、空间与地方
第三节 经济、社会与自然
第四节 技术、制度与文化
第五节 关系、尺度与调节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转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范式的建立
第三节 从区域地理学到空间科学
第四节 从空间科学到区域主义
第五节 区域主义的批判与解构
第六节 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
第七节 从“新区域主义”到“新经济地理学”
第八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经济地理学的方向论争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学的三大流派
第三节 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
第四节 结语:经济地理学“三足鼎立”的时代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
第四章 制度转向与新区域主义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度转向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制度转向的内容与特征
第四节 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
第五节 “新区域主义”
第六节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文化转向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拓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与文化转向
第三节 经济地理研究中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的社会文化嵌入
第五节 社会资本及其社会空间过程
第六节 文化经济
第七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关系、演化与新经济地理学的拓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关系转向与关系经济地理学
第三节 演化转向与演化经济地理学
第四节 结语:新经济地理学的问题与前景
参考文献

第三篇 产业区、集群与学习创新
第七章 新产业区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马歇尔及其产业区理论
第三节 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复兴及其发展
第四节 产业区的类型
第五节 产业区研究的主要学派
第六节 学习型产业区的理论建构
第七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产业集聚与集群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地理学与经济学有关产业集聚研究的比较
第三节 关于产业集群的争论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区域创新体系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创新与学习
第三节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四节 演化经济学、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
第五节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
第六节 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技术学习与创新机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重要性的发现
第三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地理接近与面对面交流
第四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关系接近与“实践社团”
第五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制度接近、嵌人、路径依赖与创造场
第六节 学习场与空间创新体系
第七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城市一区域发展
第十一章 城市一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业经济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节 服务业地理
第四节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新区域主义与区域整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区域整合
第三节 国家内部的区域整合
第四节 区域整合的机制
第五节 知识经济下的区域整合
第六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全球化、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城市世纪与区域世界
第三节 全球城市的思想渊源
第四节 全球城市的研究路径
第五节 重要研究议题
第六节 我国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中国区域发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区域差异:跨越收敛与发散之争
第三节 区域发展:制度、区域与嵌入式全球化
第四节 区域重组:杂合经济、边缘化场所与转型制度的局限
第五节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