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获奖信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以下为《地下水开发与利用》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9787517036890
  • 1版
  • 70075
  • 0047164966-5
  • 16开
  • 2015年10月
  • 224
  • 工学
  • 水利工程
  • TV 水利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本科
作者简介
戴长雷(1978~ ),男,汉族,山东郓城人,博士,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创新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大学首届优秀学业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3年、26年于吉林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分获硕士、博士学位,26年6月至今任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开展寒区地下水及国际河流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贫水区地下水勘查技术总论,咸淡水共存地区寻找淡水体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基岩山区地下水勘查技术,薄层含水层勘查技术,机井技术概述,粗骨料井技术研究,新型贴砾过滤器研制,新型抗於堵滤水材料试验研究,傍河取水技术与辐射井技术概述,傍河取水辐射井工程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人工含水层辐射井工程技术研究等。 本书可供地下水勘查、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水资源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地下水调查
  1.1 水文地质测绘
  1.1.1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1.1.2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1.1.3 水文地质测绘的工作阶段
  1.2 水文地质钻探
  l.2.1 水文勘探钻孔的布置原则
    1.2.2 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和钻孔设计
    1.2.3 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1.3 水文地质试验与地下水动态调查
    1.3.1 水文地质试验
    1.3.2 地下水动态调查
  1.4 地下水调查成果
    1.4.1 地下水调查成果的编制要求
    1.4.2 地下水调查成果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地下水动态监测
  2.1 地下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
  2.2 地下水水位监测
    2.2.1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任务
    2.2.2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布设
  2.3 地下水位动态图件制作
    2.3.1 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统计表的编制
    2.3.2 多年动态曲线及综合曲线的绘制
  2.4 地下水水质l监测与处理
    2.4.1 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的布设
    2.4.2 水样的采取、保存和送验
    2.4.3 地下水水质分析项目
    2.4.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2.4.5 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
    2.4.6 水化学分析成果的检查
    2.4.7 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
第3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评价
  3.1 地下水资源量的类别
    3.1.1 补给量
    3.1.2 储存量
    3.1.3 允许开采量
  3.2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3.2.1 水量均衡法
    3.2.2 数值法
    3.2.3 解析法
    3.2.4 开采试验法
    3.2.5 回归分析法
    3.2.6 地下水水文分析法
  3.3 水文地质参数分析与试验
    3.3.1 给水度
    3.3.2 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
    3.3.3 储水率和储水系数
    3.3.4 越流系数和越流因素
    3.3.5 降水人渗系数和潜水蒸发强度
    3.3.6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3.3.7 水动力弥散系数
  3.4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评价
第4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4.1 地下水水质评价概述
  4.2 供水水质评价
    4.2.1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4.2.2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4.2.3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4.3 矿泉水的水质评价
    4.3.1 天然饮用矿泉水基本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
    4.3.2 天然饮用矿泉水特殊组分的界限指标与水质评价
    4.3.3 天然饮用矿泉水的分类与命名
  4.4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4.4.1 评价的内容及原则
    4.4.2 评价的类型
    4.4.3 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
    4.4.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5章 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5.1 管井
    5.1.1 钻孔(井)及其要素
    5.1.2 管井结构
    5.1.3 井管的选择与联结
    5.1.4 滤水管设计
    5.1.5 井孔钻进
    5.1.6 成井工艺
  5.2 渗渠
    5.2.1 渗渠的位置的选择和布置方式
    5.2.2 渗渠的构造
    5.2.3 渗渠出水量的衰减及其控制措施
    5.2.4 渗渠的水力计算
    5.2.5 渗渠模拟
  5.3 辐射井
    5.3.1 辐射井的概念
    5.3.2 辐射井的型式
    5.3.3 辐射井的特点
    5.3.4 辐射井的发展历史
    5.3.5 几种典型辐射井
    5.3.6 中国辐射井技术
    5.3.7 辐射井设计
    5.3.8 出水量计算
  5.4 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形式
第6章 中国水文地质区划
  6.1 中国地下水分布的地质、地理背景
  6.2 地下水区域划分讨论
  6.3 水文地质分区概述
    6.3.1 东部大平原半湿润气候季风带水文地质区
    6.3.2 内蒙古高原、陕甘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草原带水文地质区
    6.3.3 西北内陆盆地干旱气候沙漠带水文地质区
    6.3.4 华东、华中及西南丘陵山地潮湿气候带水文地质区
    6.3.5 东南、华南海洋气候亚热带水文地质区
    6.3.6 青藏高原冰漠及高山草原带水文地质区
第7章 地下水专论
  7.1 地热水
    7.1.1 地热资源主要调查内容
    7.1.2 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7.2 矿泉水
    7.2.1 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内容
    7.2.2 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方法
    7.2.3 天然矿泉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
  7.3 瓶装水
    7.3.1 水源建设
    7.3.2 产水量下降常见原因
  7.4 农用地下水
    7.4.1 农用地下水调查
    7.4.2 专门水文地质实验
    7.4.3 农用地下水开发
  7.5 矿山地下水
    7.5.1 矿山水文地质分类
    7.5.2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7.5.3 井下水文地质调查
    7.5.4 矿山充水条件调查
    7.5.5 矿山水文地质评价
  7.6 永冻区地下水
    7.6.1 永冻区地下水的分类
    7.6.2 冻结层上水的类型
    7.6.3 冻结层上水的分布规律
    7.6.4 人类活动对冻结层上水的补给的影响
    7.6.5 冻结层上水地区实用排水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