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13-05-1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72857
  • 4
  • 74329
  • 0045153135-4
  • 平装
  • 16开
  • 2013-05-17
  • 690
  • 440
  • 理学
  • 生物学
内容简介

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聂剑初、吴国利、张翼伸、杨绍钟、刘鸿铭5位教授编写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一版,第二版,分别在1981年和198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罗纪盛、张丽萍、杨建雄、秦德安、高天慧、颜卉君、鲁心安修订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于1999年出版。《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由于内容简明扼要、科学性强、适用面广而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成为各类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首选教材。

2005年《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6年9月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召开了教材编写研讨会。鉴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及新作者参与的情况,决定重新编写该教材。会议确定了第4版教材的编写原则:(1)教材力求传承简明和重点突出的特色,保持教材的基本框架不变。(2)注重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引进生物化学的新概念和新知识。增加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容。(3)为给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留出空间,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适当整合。(4)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增了绪论、本章小结、中英文索引、文献导读。(5)书后配学习卡,通过学习卡可访问相关网站获得书中各章思考题详细的解题思路与答案,为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全书共分16章。第1章、第4章、第8章、第9章由东北师范大学张丽萍编写,第3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由陕西师范大学杨建雄编写,第10章、第11章、 第15章、第16章由华东师范大学鲁心安编写,第6章、第7章由北京师范大学李森编写,第2章、第5章由东北师范大学周义发编写。

编者虽然花费很大的精力,但由于水平所限,不妥甚至差错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批评指正。

衷心地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及王莉同志对教材编写工作多方面的支持!感谢曾世明同志对本教材的支持和付出。

向编写《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的前辈们致敬!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读者们致谢!

目录

 1 绪论
  1.1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2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1.2.1 蛋白质的研究历程
   1.2.2 核酸的研究历程
  1.3 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
   1.3.1 生命物质主要元素组成的规律
   1.3.2 生物大分子组成的共同规律
   1.3.3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规律性
   1.3.4 生物界遗传信息传递的统一性
 2 蛋白质
  2.1 蛋白质的分类
   2.1.1 根据分子形状分类
   2.1.2 根据分子组成分类
   2.1.3 根据功能分类
  2.2 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
   2.2.1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2.2 氨基酸的分类
   2.2.3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3 肽
   2.3.1 肽的结构
   2.3.2 生物活性肽的功能
   2.3.3 活性肽的来源
   2.3.4 活性肽的应用
  2.4 蛋白质的结构
   2.4.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4.2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5.1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5.2 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2.6 蛋白质的性质与分离、分析技术
   2.6.1 蛋白质的性质
   2.6.2 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2.6.3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确定
 3 核酸
  3.1 核酸的组成成分
   3.1.1 戊糖
   3.1.2 含氮碱
   3.1.3 核苷
   3.1.4 核苷酸
  3.2 核酸的一级结构
  3.3 DNA的二级结构
   3.3.1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
   3.3.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3.3.3 DNA二级结构的其他类型
  3.4 DNA的高级结构
   3.4.1 环状DNA的超螺旋结构
   3.4.2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
  3.5 DNA和基因组
   3.5.1 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
   3.5.2 病毒和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3.5.3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3.6 RNA的结构和功能
   3.6.1 t RNA
   3.6.2 r RNA
   3.6.3 mRNA和hnRNA
   3.6.4 s nRNA和s noRNA
   3.6.5 as RNA和RNAi
   3.6.6 非编码RNA的多样性
  3.7 核酸的性质
   3.7.1 一般理化性质
   3.7.2 紫外吸收性质
   3.7.3 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3.7.4 核酸的变性
   3.7.5 核酸的复性
   3.7.6 核酸的分子杂交
  3.8 核酸的序列测定
   3.8.1 链终止法测序技术
   3.8.2 焦磷酸测序技术
 4 糖类
  4.1 单糖
   4.1.1 单糖的构型
   4.1.2 单糖的结构
   4.1.3 单糖的构象
  4.2 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
  4.3 寡糖
  4.4 多糖
  4.5 多糖代表物
   4.5.1 淀粉
   4.5.2 糖原
   4.5.3 纤维素
   4.5.4 半纤维素
   4.5.5 琼脂
   4.5.6 壳多糖(几丁质)
   4.5.7 右旋糖酐
   4.5.8 糖胺聚糖
  4.6 糖复合物
   4.6.1 糖蛋白与蛋白聚糖
   4.6.2 糖脂与脂多糖
 5 脂质和生物膜
  5.1 三酰甘油
   5.1.1 三酰甘油的结构
   5.1.2 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5.2 脂肪酸
   5.2.1 脂肪酸的种类
   5.2.2 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5.2.3 必需脂肪酸
  5.3 磷脂
   5.3.1 甘油磷脂
   5.3.2 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5.4 鞘脂类
   5.4.1 鞘磷脂类
   5.4.2 脑苷脂类
   5.4.3 神经节苷脂
  5.5 类固醇
   胆固醇
  5.6 生物膜
   5.6.1 细胞中的膜系统
   5.6.2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5.6.3 生物膜的结构
 6 酶
  6.1 酶的概念与特点
   6.1.1 酶的概念
   6.1.2 酶的特点
  6.2 酶的化学本质与组成
   6.2.1 酶的化学本质
   6.2.2 酶的化学组成
   6.2.3 酶的类型
  6.3 酶的命名和分类
   6.3.1 酶的命名
   6.3.2 酶的分类
  6.4 酶的专一性
   6.4.1 酶专一性的类型
   6.4.2 酶专一性的假说
  6.5 酶的作用机制
   6.5.1 酶的活性部位
   6.5.2 酶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
   6.5.3 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
   6.5.4 酶作用机制的实例———胰凝乳蛋白酶
  6.6 酶促反应动力学
   6.6.1 酶促反应速率的概念
   6.6.2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6.6.3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6.7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6.7.1 抑制剂的影响作用
   6.7.2 温度的影响作用
   6.7.3 pH的影响作用
   6.7.4 激活剂的影响作用
  6.8 酶活性的调节
   6.8.1 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6.8.2 酶的别构调控
   6.8.3 可逆的共价修饰调节
   6.8.4 酶原的激活
  6.9 核酶、抗体酶与同工酶
   6.9.1 核酶
   6.9.2 抗体酶
   6.9.3 同工酶
  6.10 酶的研究方法与酶工程
   6.10.1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6.10.2 酶的分离纯化
   6.10.3 酶工程
 7 维生素和辅酶
  7.1 脂溶性维生素
   7.1.1 维生素A
   7.1.2 维生素D
   7.1.3 维生素E
   7.1.4 维生素K
  7.2 水溶性维生素
   7.2.1 维生素B1和硫胺素焦磷酸
   7.2.2 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
   7.2.3 泛酸和辅酶A
   7.2.4 维生素PP和烟酰胺辅酶
   7.2.5 维生素B6和B6辅酶
   7.2.6 生物素和羧化酶辅酶
   7.2.7 叶酸和叶酸辅酶
   7.2.8 维生素B12和B12辅酶
   7.2.9 硫辛酸
   7.2.10 维生素C
 8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8.1 新陈代谢总论
   8.1.1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8.1.2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8.1.3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8.1.4 肌酸磷酸是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形式
   8.1.5 辅酶A的递能作用
  8.2 生物氧化
   8.2.1 生物氧化的特点
   8.2.2 呼吸链的组成及电子传递顺序
   8.2.3 氧化磷酸化作用
   8.2.4 胞液中NADH的跨膜运转
 9 糖代谢
  9.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9.1.1 淀粉的酶促水解
   9.1.2 纤维素的酶促水解
  9.2 糖的分解代谢
   9.2.1 糖酵解
   9.2.2 糖的有氧分解
   9.2.3 乙醛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支路
   9.2.4 戊糖磷酸途径
   9.2.5 葡糖醛酸代谢途径
  9.3 糖的合成代谢
   9.3.1 糖原的合成
   9.3.2 蔗糖的合成
   9.3.3 淀粉的合成
   9.3.4 糖异生作用
 10 脂质代谢
  10.1 脂质的酶促水解
   10.1.1 三酰甘油的酶促水解
   10.1.2 磷脂的酶促水解
   10.1.3 胆固醇酯的酶促水解
  10.2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0.2.1 甘油的氧化
   10.2.2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10.2.3 脂肪酸氧化的其他途径
   10.2.4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0.3 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10.3.1 甘油α磷酸的生物合成
   10.3.2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0.3.3 三酰甘油的合成
  10.4 磷脂的代谢
  10.5 胆固醇的代谢
 11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1.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11.1.1 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11.1.2 外源蛋白的酶促降解
  11.2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1.2.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1.2.2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1.2.3 氨的代谢去路
   11.2.4 α酮酸的代谢去路
  11.3 氨基酸合成代谢
   11.3.1 氨基酸合成途径的类型
   11.3.2 氨基酸代谢与一碳单位
   11.3.3 氨基酸与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12 核苷酸代谢
  12.1 核苷酸的分解
   12.1.1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12.1.2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12.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2.2.1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概况
   12.2.2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12.2.3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12.2.4 核苷三磷酸的合成
   12.2.5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12.2.6 胸苷酸的合成
   12.2.7 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12.3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12.3.1 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控
   12.3.2 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控
  12.4 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
   12.4.1 嘌呤类似物
   12.4.2 嘧啶类似物
   12.4.3 核苷类似物
   12.4.4 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类似物
   12.4.5 叶酸类似物
  12.5 辅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2.5.1 烟酰胺核苷酸的合成
   12.5.2 黄素核苷酸的合成
   12.5.3 辅酶A的合成
 13 DNA的生物合成
  13.1 DNA复制的概况
   13.1.1 DNA的半保留复制
   13.1.2 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
  13.2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13.2.1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13.2.2 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起始
   13.2.3 DNA链的延伸
   13.2.4 复制的终止
  13.3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3.3.1 参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13.3.2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
   13.3.3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13.4 逆转录作用
  13.5 DNA的损伤与修复
   13.5.1 DNA损伤的产生
   13.5.2 DNA损伤的修复
  13.6 DNA重组和克隆
   13.6.1 DNA的重组
   13.6.2 DNA的克隆
 14 RNA的生物合成
  14.1 RNA生物合成的概况
  14.2 原核生物的转录
   14.2.1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14.2.2 转录的起始
   14.2.3 RNA链的延伸
   14.2.4 转录的终止
  14.3 真核生物的转录
   14.3.1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14.3.2 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
   14.3.3 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
  14.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特点
  14.5 转录的选择性抑制
  14.6 转录产物的加工
   14.6.1 内含子剪接的4种类型
   14.6.2 r RNA前体的加工
   14.6.3 t RNA前体的加工
   14.6.4 mRNA前体的加工
   14.6.5 RNA编辑
  14.7 RNA的复制
  14.8 无模板的RNA合成
 15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5.1 蛋白质合成体系
   15.1.1 mRNA
   15.1.2 核糖体
   15.1.3 t RNA
  15.2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5.2.1 氨基酸的活化
   15.2.2 活化氨基酸的转运
   15.2.3 肽链合成的起始
   15.2.4 肽链合成的延长
   15.2.5 肽链合成的终止
  15.3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
  15.4 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量
  15.5 蛋白质的定向转运
  15.6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15.7 寡肽的生物合成
 16 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
  16.1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6.2 分子水平的调节
   16.2.1 酶活性的调节
   16.2.2 基因表达的调节
  16.3 细胞水平的调节
  16.4 多细胞整体水平的调节
   16.4.1 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16.4.2 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