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 #

出版时间:198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获奖信息: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  

以下为《世界现代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009538
  • 1版
  • 74518
  • 42240606-6
  • 平装
  • 32开
  • 1988
  • 415
  • 489
  • 历史学
  • 世界史
  • 历史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世界现代史的教科书,内容包括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史。本书作者力图向读者展示历史的本来面貌,叙述力求翔实,便于自学;本书吸收近年的研究成果,注意理论概括,反映了当前的学术水平。

本书可供师范本科专科、卫星电视教育、教育学院使用,也可供自学者和一般研究者学习参考。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前提
   一、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二、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
  第二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和实行
   一、 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二、 社会主义革命方针、策略的制定
   三、 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政治危机
   四、 七月事变和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
   五、 革命形势的成熟和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第三节 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一、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内外政策措施
  第四节 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一、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
   二、 苏俄人民为保卫苏维埃国家而斗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三、 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及其被粉碎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凡尔赛体系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
   二、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华盛顿体系
   一、 战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二、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一、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局面的出现
   二、 英苏贸易协定
   三、 热那亚欧洲经济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四、 1924年各国同苏联建交热
 第三章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第一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
   一、 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二、 德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三、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第二节 匈牙利革命
   一、 奥匈帝国的崩溃和匈牙利共和国的建立
   二、 匈牙利共产党的建立和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三、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
  第三节 英、法、意、美、日等国的革命运动
   一、 英国
   二、 法国
   三、 意大利
   四、 美国
   五、 日本
  第四节 1923年的欧洲革命风暴
   一、 1923年德国汉堡起义
   二、 保加利亚九月人民起义
   三、 波兰克拉科夫工人起义
  第五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一、 共产国际的建立
   二、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第四章 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节 概论
   一、 一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
   二、 两次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第二节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 概况
   二、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三、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四、 朝鲜民族解放斗争
  第三节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 概况
   二、 埃及独立运动
   三、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第四节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 概况
   二、 阿根廷一月风暴
   三、 尼加拉瓜的抗美游击战争
   四、 巴西的圣保罗起义和普列斯特斯长征
   五、 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的改革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苏联的建立
   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和任务
   二、 新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三、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四、 列宁逝世前后的苏联政局
   五、 国民经济恢复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一、 国民经济恢复后的形势和任务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
   三、 工业化初期苏联的党内斗争
   四、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途径、方法的争论和反对布哈林及其拥护者的斗争
   五、 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六、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和发展
   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和新宪法的颁布
   三、 肃反运动
   四、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卫国战争前加强战备的努力
 第六章 相对稳定时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相对稳定时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 概论
   二、 美国
   三、 英国
   四、 法国
   五、 德国
   六、 日本
   七、 意大利
  第二节 相对稳定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 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
   二、 德国赔款问题和道威斯计划
   三、 欧洲安全问题和洛加诺公约
   四、 裁军问题和非战公约
  第三节 相对稳定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一、 概论
   二、 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三、 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
 第七章 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 经济危机的特点
   三、 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后果
   四、 资产阶级代理人图谋解决经济危机的对策
  第二节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一、 危机的突发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二、 罗斯福推行反危机的“新政”
  第三节 日本的法西斯化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 经济危机和日本的法西斯运动
   二、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四节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 希特勒上台,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二、 纳粹德国的独裁恐怖统治和战争准备
 第八章 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的扩大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
  第一节 德国毁约扩军和苏法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
   一、 德国毁约扩军
   二、 苏法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和成果
  第二节 共产国际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二、 法国人民阵线运动
   三、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第三节 德、意、日扩大侵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高涨
   一、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战争
   二、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全民抗战
   四、 德意“轴心”和德日意《反共产国际协定》
  第四节 德国侵吞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 英法全面推行绥靖政策
   一、 希特勒的战争行动计划
   二、 张伯伦上台和绥靖政策的全面推行
   三、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英法的纵容
   四、 美国的中立政策
   五、 《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的顶峰
  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
   一、 德国进军布拉格和英法苏外交政策的新动向
   二、 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步伐和德意军事同盟的建立
   三、 英法对德的遏制行动和英法苏谈判
   四、 苏德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大战的全面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一、 德国闪击波兰
   二、 美国的中立
   三、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行动
   四、 德国入侵北欧、西欧和法国的败降
   五、 英伦保卫战
   六、 北非争夺战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 法国败降后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动
   二、 苏德战争的爆发
   三、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四、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第三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
   一、 1942年战争的战略转折
   二、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
  第四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进攻
   一、 1944年苏军的战略进攻和德军被逐出苏联国土
   二、 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法国的光复
   三、 德国的政治经济危机
   四、 盟军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进攻
   五、 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高涨
  第五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 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
   二、 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