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第5版)下册
作者: 王少杰,顾牡,王祖源
出版时间:2017-05-3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73247
 - 5版
 - 86843
 - 48262115-8
 - 平装
 - 16开
 - 2017-05-31
 - 450
 - 356
 - O4
 - 工学
 - 本科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使用教材, 是根据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 改编的。全书以基本要求的A类知识点为核心内容, 对B类知识点有选择地作了适当拓展, 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 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在选材上加强近代物理讲解, 关注物理前沿, 突出物理图像, 弱化数学推演。
上册有力学和电磁学两篇内容, 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基础、流体力学简介、狭义相对论、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电磁场与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等。下册有热学、振动、波动和光学以及近代物理基础三篇内容, 包括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振动学基础、波动学基础、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固体与分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等。每章都有思考题和习题, 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还适当考虑双语教学需求, 增加了物理量和物理学名词的英文注释。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教学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上作了适当尝试, 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文档、视频、数字物理应用案例的源程序、演示实验和精彩的阅读材料, 适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成为本书的一大亮点。
本书难度适宜, 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也可供文科相关专业和社会读者阅读。
  第3篇 热学
   第9章 气体动理论
    §9.1状态参量平衡态准静态过程
     9.1.1气体的状态参量
     9.1.2平衡态
     9.1.3准静态过程
    §9.2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9.3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9.3.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9.3.2三个统计速率
     9.3.3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
    §9.4玻耳兹曼分布
     9.4.1玻耳兹曼分布律
     *9.4.2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
     *9.4.3统计规律性与涨落
    §9.5理想气体的压强
     9.5.1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9.5.2平衡状态气体的统计假设(又称分子混沌性假设)
     9.5.3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及其统计意义
    §9.6温度的微观本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推证
     9.6.1温度的微观解释
     *9.6.2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推证
    §9.7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9.7.1自由度
     9.7.2能量均分定理
     9.7.3理想气体的内能
    §9.8真实气体
     9.8.1真实气体的等温线
     9.8.2范德瓦耳斯方程
    §9.9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
    *§9.10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9.10.1黏性现象(内摩擦)
     9.10.2热传导
     9.10.3扩散现象
     9.10.4低压下的热传导
    思考题9
    习题9
   第10章 热力学基础
    §10.1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
     10.1.1热力学第一定律
     10.1.2内能
     10.1.3功
     10.1.4热量和热容量
    §10.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0.2.1等体过程
     10.2.2等压过程
     10.2.3等温过程
    §10.3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10.3.1理想气体的准静态绝热过程
     *10.3.2非静态绝热过程
     *10.3.3多方过程
    §10.4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10.4.1循环过程
     10.4.2卡诺循环
    §10.5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10.5.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10.5.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10.5.3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的等效性
     10.5.4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10.5.5卡诺定理
    §10.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和熵的概念
     10.6.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10.6.2熵和玻耳兹曼熵公式及熵增加原理
     10.6.3熵的热力学表示及熵差计算
    思考题10
    习题10
  第4篇 振动、波动和光学
   第11章 振动学基础
    §11.1简谐振动的描述
     11.1.1弹簧振子
     11.1.2简谐振动的表达式
     11.1.3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11.1.4振动的相位
     11.1.5旋转矢量表示法
    §11.2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11.2.1简谐振动的动力学定义
     11.2.2简谐振动的实例
     11.2.3简谐振动的能量
    §11.3简谐振动的合成
     11.3.1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1.3.2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1.3.3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11.4阻尼振动
    §11.5受迫振动共振
    §11.6电磁振荡
    思考题11
    习题11
   第12章 波动学基础
    §12.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12.1.1机械波的形成
     12.1.2描述波动的物理量
    §12.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12.2.1波函数的建立
     12.2.2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12.3波动方程与波速
     12.3.1物体的弹性形变
     12.3.2波动方程
     12.3.3决定波速的因素
    §12.4波的能量
     12.4.1平面简谐纵波传播时介质元的能量
     12.4.2波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12.4.3波的吸收
     12.4.4球面波
    §12.5惠更斯原理
     12.5.1惠更斯原理
     12.5.2惠更斯原理的应用
    §12.6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
     12.6.1波的叠加原理
     12.6.2波的干涉
    §12.7驻波
     12.7.1驻波的形成
     12.7.2驻波的波函数
     12.7.3半波损失
     12.7.4弦线振动的简正模式
    §12.8多普勒效应
    *§12.9声波
     12.9.1声压
     12.9.2声强和声强级
    §12.10电磁波
     12.10.1电磁波及其性质
     12.10.2电磁波的能量
     12.10.3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12.10.4电磁波谱
    思考题12
    习题12
   第13章 光学
    §13.1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13.1.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3.1.2全反射
     13.1.3费马原理
    §13.2几何光学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薄透镜成像规律
     13.2.1同心光束物和像
     13.2.2光在平面上的反射
     13.2.3光在球面上的折射和反射
     13.2.4薄透镜
    §13.3光学仪器
     13.3.1照相机
     13.3.2显微镜
     13.3.3望远镜
    §13.4光的相干性
     13.4.1光源
     13.4.2光的干涉现象
     13.4.3光程
    §13.5双缝干涉
     13.5.1杨氏双缝干涉
     13.5.2菲涅耳双镜
     13.5.3劳埃德镜
    §13.6薄膜干涉
     13.6.1薄膜的等倾干涉
     13.6.2薄膜的等厚干涉
     13.6.3迈克耳孙干涉仪
     13.6.4多层薄膜系统
    §13.7单缝衍射
     13.7.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3.7.2单缝衍射
    §13.8光栅衍射
     13.8.1衍射光栅
     13.8.2光栅衍射的光强分布
    §13.9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3.10X射线衍射
    §13.11偏振光与自然光
     13.11.1偏振光
     13.11.2自然光
    §13.12马吕斯定律
     13.12.1偏振片
     13.12.2马吕斯定律
    §13.13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13.14双折射现象
     13.14.1双折射的寻常光和非常光
     13.14.2光轴和主平面
     13.14.3双折射现象的解释
     13.14.4偏振棱镜
    §13.15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波片
     13.15.1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13.15.2波片
     13.15.3偏振光的检验
    §13.16偏振光的干涉人为双折射现象旋光现象
     13.16.1偏振光的干涉
     13.16.2人为双折射现象
     13.16.3物质的旋光性
    思考题13
    习题13
  第5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4章 量子物理
    §14.1黑体辐射和普朗克量子假设
     14.1.1黑体辐射
     14.1.2普朗克量子假设和普朗克公式
    §14.2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14.2.1光电效应
     14.2.2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14.2.3光的波粒二象性
    §14.3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散射)
    §14.4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4.4.1经典原子模型
     14.4.2氢原子光谱
     14.4.3玻尔氢原子理论
    §14.5德布罗意假设与电子衍射实验
     14.5.1德布罗意假设
     14.5.2电子衍射实验
    §14.6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4.6.1关于粒子和波的分析
     14.6.2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4.6.3态叠加原理
    §14.7不确定关系
    §14.8薛定谔方程
     14.8.1薛定谔方程的引入
     14.8.2定态薛定谔方程
    §14.9一维定态
     14.9.1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14.9.2隧道效应
     14.9.3一维线性谐振子宇称
    §14.10原子中的电子原子的壳层结构
     14.10.1氢原子中电子的波函数及其概率分布
     14.10.2电子的自旋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14.10.3泡利原理多电子原子的壳层结构
     14.10.4元素周期表
    思考题14
    习题14
   *第15章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15.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5.1.1原子核的组成
     15.1.2核素图
     15.1.3原子核的大小和形状
     15.1.4核的自旋和磁矩
    §15.2原子核的结合能
    §15.3核力
     15.3.1核力的一般性质
     15.3.2核力的介子理论
    §15.4原子核的放射性
     15.4.1放射性的一般现象
     15.4.2衰变规律
     15.4.3放射性强度与辐射剂量
    §15.5核反应
     15.5.1核反应
     15.5.2 Q方程
     15.5.3反应截面
     15.5.4核反应机制
    §15.6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15.6.1重核裂变
     15.6.2裂变机制
     15.6.3裂变能的利用
     15.6.4轻核聚变
    §15.7粒子物理的基本特点
    §15.8粒子的分类
     15.8.1粒子的分类
     15.8.2共振态
    §15.9守恒定律
     15.9.1轻子数和重子数
     15.9.2同位旋I和同位旋z分量Iz
     15.9.3奇异数
     15.9.4电荷共轭
     15.9.5宇称
    §15.10夸克(层子)模型
    §15.11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性探索
     15.11.1相互作用
     15.11.2统一性探索
    思考题15
    习题15
   第16章 分子与固体
    §16.1化学键
     16.1.1离子键
     16.1.2共价键
     16.1.3金属键
     16.1.4分子间的作用力
    §16.2晶体结构
     16.2.1晶格的周期性
     16.2.2晶体分类
    §16.3能带理论
    §16.4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16.4.1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差异
     16.4.2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16.4.3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
     16.4.4pn结
    思考题16
   第17章 天体物理与宇宙学
    §17.1广义相对论印证
     17.1.1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
     17.1.2光线引力偏折和弯曲时空
     17.1.3引力辐射
     17.1.4引力红移
    §17.2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17.2.1白矮星
     17.2.2中子星
     17.2.3黑洞
    §17.3宇宙论
     17.3.1哈勃定律与膨胀宇宙
     17.3.2大爆炸宇宙学说
     17.3.3暴胀宇宙学问世
    思考题17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附录1书中物理量及单位的符号
   附录2名词索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