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出版时间:2013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获奖信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媒介文化:互动传播新环境》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10506
  • 1-1
  • 98625
  • 42245800-0
  • 16开
  • 2013年
  • 267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
  • G206.2
  • 新闻传播学
作者简介
陈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伴随着跨入新世纪的步伐,中国传媒业也进入了剧烈的变革期。媒体集团、资本运作、产业化、新媒体……这些词汇不断地进入传媒操作和传媒研究的视野。而中国电视更显得生机勃勃和伤痕累累,其生机勃勃表现在电视不断地被品牌化、频道专业化、经营模式、媒介产品等新生概念裹挟着去寻求创新;其伤痕累累则表现在白热化的竞争、收视率的压力、盈利指标等将电视逼入了寻求生存的茫然境地。
  这种变革,为电视理论研究撼供.了更加多维的思考取向。
  我们将电视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沿研究,它着眼于变革时期的中国电视,对其间出现的新的电视现象、电视形态以及新问题和新趋势进行理论的探讨,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不稳定性。二是实用理论研究,它侧重于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规律和操作规则等的研究,这是一种本体论的研究,它具有相对的实用性和稳定性。三是基础理论研究,它侧重于从一个宏观的哲学视角来对电视的传播属性和功能作研究,这是一种学理性的研究,通常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对于电视研究而言,打破这些层次之间的界限,使前沿研究有基础理论的指引,又使基础理论研究有更多的实用性,一直是电视研究与教学在不断尝试的。
目录
第一章 媒介文化重构人类生存新环境
 一、文化转向:媒介文化新环境
  1.文化转向
  2.美学的转向
  3.商业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
 二、麦克卢汉的洞见
  1.地球被电子媒介的“大漩涡”包裹起来
  2.媒介是人的延伸
  3.声觉空间意识与重新部落化
  4.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方法
  5.大众媒介下,人的身份失落
 三、波德里亚的视野与解构
  1.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
  2.波德里亚论后现代的“消失模式”
第二章 后现代文化与电视文化
 一、利奥塔论后现代状况
  1.差异性与多元化
  2.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二、后现代美学特征
  1.波德里亚的“超现实”
  2.后美学的影视文化
 三、后现代文化特征
  1.从深度的时间模式转向平面的空间模式
  2.从中心化的自我焦虑转向非中心化的主体零散化
  3.非真实化、形象文化、广告文化
第三章 电视文化的阐释及功能
 一、文化的阐释
  1.电视文化
  2.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体文化
 二、电视文化的功能
  1.宣传导向及社会舆论功能
  2.交流一对话功能
  3.消费娱乐功能
  4.记录生活空间与历史同步功能
  5.艺术审美功能
  6.交互功能与生活信息服务功能
 三、电视文化——大众消费文化
  1.大众文化
  2.文化产业
  3.电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 电视文化以观众为中心
 一、从“传者中心”向:‘观众中心”的转移
  1.“魔弹说”和“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2.“使用与满足”的传播模式
 二、解释——接受美学理论
  1.观众的理解、参与
  2.观众接受的期待视野
 三、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1.对话理论
  2.民间文化与狂欢化
 四、观众接受的过程及心理驱动
  1.观众接受过程
  2.观众心理驱动
第五章 影视文化的人文关怀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
第七章 国际上几种典型的电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