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下册)
作者: 毛骏健、顾牡
出版时间:2006-01-1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77800
 - 1
 - 135753
 - 0045152437-5
 - 平装
 - 16开
 - 2006-01-13
 - 500
 - 270
 
 本书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项目的成果,该项目整体已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五”重点规划,本书也是同济大学国家工科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本书的思路清晰、表述精练,继承了国内教材的传统特色;同时在教材体例、写作风格、图片和插图设计等方面又充分借鉴了国外优秀物理教材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重物理思想和物理图像,内容通俗易懂且不乏趣味。
为满足教育部最新制订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本书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对内容有所扩充。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振动与波动以及电磁学,其中在力学中增加了流体力学;下册包括热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其中在光学中增加了几何光学,在近代物理学中增加了广义相对论和粒子物理简介。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理科、工科和医科等各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第9章 热力学基础
   9-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9-1-1 热力学系统
    9-1-2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9-1-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9-2 热力学第一定律
    9-2-1 改变系统内能的两条途径 热功当量
    9-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描述
    9-2-3 准静态过程中热量、功和内能
   9-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9-3-1 热力学的等值过程
    9-3-2 绝热过程、多方过程
   9-4 循环过程
    9-4-1 循环过程
    9-4-2 热机和制冷机
    9-4-3 卡诺循环及其效率
   9-5 热力学第二定律
    9-5-1 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
    9-5-2 热力学第二定律
    9-5-3 卡诺定理
  第10章 气体动理论
   10-1 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10-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0-1-2 分子热运动与统计规律
    10-1-3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0-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
    10-2-1 理想气体压强的统计意义
    10-2-2 温度的微观意义
    10-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
    10-2-4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尔斯方程
   10-3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10-3-1 自由度
    10-3-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10-3-3 理想气体的内能 摩尔热容
   10-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10-4-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10-4-2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测定
    10-4-3 三个统计速率
   10-5 玻耳兹曼能量分布
    10-5-1 重力场中分子数密度分布
    10-5-2 玻耳兹曼能量分布
    10-5-3 大气的垂直温度梯度
   10-6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
    10-6-1 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10-6-2 平均自由程
   10-7 气体的输运现象
    10-7-1 粘滞现象
    10-7-2 热传导现象
    10-7-3 扩散现象
   10-8 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10-8-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10-8-2 熵与热力学概率
    10-8-3 克劳修斯熵 熵增加原理
  第11章 几何光学
   11-1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1-1-1 光的直线传播
    11-1-2 光的反射
    11-1-3 光的折射
    11-1-4 全反射
   11-2 平面反射和平面折射成像
    11-2-1 平面反射成像
    11-2-2 平面折射成像
   11-3 球面反射和球面折射成像
    11-3-1 球面反射的成像公式
    11-3-2 球面镜成像的作图法
    11-3-3 球面镜的横向放大率
    11-3-4 球面折射成像
   11-4 薄透镜成像
    11-4-1 薄透镜的成像公式
    11-4-2 薄透镜焦点和焦距
    11-4-3 薄透镜成像的作图法
   11-5 光学仪器
    11-5-1 照相机
    11-5-2 眼睛
    11-5-3 放大镜
    11-5-4 显微镜
    11-5-5 望远镜
  第12章 波动光学
   12-1 光的本性
    12-1-1 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
    12-1-2 光的电磁本性
   12-2 光的相干性
    12-2-1 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
    12-2-2 杨氏双缝实验
    12-2-3 光程
   12-3 薄膜干涉
    12-3-1 等倾干涉
    12-3-2 等厚干涉
    12-3-3 迈克尔孙干涉仪
   12-4 光的衍射
    12-4-1 光的衍射现象
    12-4-2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2-4-3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12-4-4 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12-4-5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2-4-6 平面衍射光栅
    12-4-7 光栅衍射光谱的光强分布
    12-4-8 X射线衍射
   12-5 光的偏振
    12-5-1 自然光与偏振光
    12-5-2 偏振片 马吕斯定律
    12-5-3 反射光、折射光及散射光的偏振性
   12-6 光的双折射
    12-6-1 光在晶体中的双折射
    12-6-2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波片
    12-6-3 偏振光的干涉
    12-6-4 光弹效应与旋光现象
  第13章 狭义相对论
   13-1 基于绝对时空的力学理论
    13-1-1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13-1-2 伽利略变换 经典力学相对性原理
    13-1-3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
   13-2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与时空的相对性
    13-2-1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3-2-2 时空的相对性
   13-3 洛仑兹变换
    13-3-1 洛仑兹变换
    13-3-2 相对论速度变换
   13-4 光的多普勒效应
   13-5 相对论与电磁特性
   13-6 相对论动力学
    13-6-1 相对论质量与动量
    13-6-2 相对论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13-6-3 相对论能量
  第14章 广义相对论
   14-1 广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14-1-1 等效原理与局域惯性系
    14-1-2 广义相对性原理
   14-2 弯曲的时空
    14-2-1 弯曲的时空
    14-2-2 引力场中的时空特性
    14-2-3 场方程
   14-3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14-3-1 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
    14-3-2 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14-3-3 引力红移
   14-4 黑洞
    14-4-1 黑洞
    14-4-2 探索黑洞
  第15章 量子物理
   15-1 黑体辐射和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15-1-1 黑体辐射
    15-1-2 普朗克公式 普朗克量子假设
   15-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15-2-1 光电效应
    15-2-2 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15-2-3 光的波粒二象性
   15-3 康普顿效应
    15-3-1 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
    15-3-2 康普顿效应的量子解释
   15-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5-4-1 氢原子光谱
    15-4-2 原子的经典模型
    15-4-3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5-5 粒子的波动性
    15-5-1 德布罗意波
    15-5-2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5-6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诠释不确定关系
    15-6-1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诠释
    15-6-2 不确定关系
   15-7 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
    15-7-1 波函数
    15-7-2 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形式
    15-7-3 一维定态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15-8 一维定态问题
    15-8-1 一维无限深势阱
    15-8-2 一维势垒 隧道效应
    15-8-3 扫描隧道显微镜
    15-8-4 一维谐振子
   15-9 氢原子结构
    15-9-1 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
    15-9-2 三个量子数 角动量量子化
    15-9-3 氢原子中电子的概率分布
   15-10 电子的磁矩 原子的壳层结构
    15-10-1 电子的轨道磁矩
    15-10-2 电子的自旋
    15-10-3 原子的壳层结构
   15-11 激光
    15-11-1 光的吸收和辐射
    15-11-2 粒子数反转
    15-11-3 光学谐振腔
    15-11-4 激光的特性
  第16章 原子核物理
   16-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6-1-1 原子核的构成
    16-1-2 核的自旋和磁矩
   16-2 原子核的结合能 核力
    16-2-1 原子核的结合能
    16-2-2 核力
   16-3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
    16-3-1 原子核的稳定性
    16-3-2 放射性
    16-3-3 放射性衰变规律 半衰期
    16-3-4 放射性辐射的生物效应
   16-4 原子核裂变和聚变
    16-4-1 原子核裂变
    16-4-2 原子核聚变
    16-4-3 热核聚变的几种约束
  第17章 粒子物理简介
   17-1 基本粒子
    17-1-1 基本粒子———一个历史的概念
    17-1-2 粒子的相互作用
    17-1-3 粒子的分类
   17-2 守恒定律
    17-2-1 重子数和轻子数
    17-2-2 同位旋I和同位旋分量Iz
    17-2-3 奇异数
    17-2-4 正反共轭和宇称
   17-3 夸克 标准模型
    17-3-1 夸克模型
    17-3-2 标准模型
  第18章 固体物理简介
   18-1 晶格的结构
    18-1-1 晶格
    18-1-2 几种常见的晶体结构
   18-2 晶体的结合类型与能带
    18-2-1 结合力与晶体分类
    18-2-2 能带
   18-3 金属的自由电子模型
    18-3-1 电子的态密度
    18-3-2 费米-狄拉克分布
   18-4 半导体
    18-4-1 半导体的结构与特性
    18-4-2 pn结
    18-4-3 半导体器件
  附录
   附录1 基本物理常量
   附录2 国际单位制
   附录3 地球和太阳的一些常用数据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