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40175
  • 1版
  • 139636
  • 0043150378-8
  • 平装
  • 16流
  • 2014年4月
  • 354
  • 325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H195.4
  • 国际汉语
  • 本专科
作者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法研究领域专家。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是作者继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宏观研究之后,在微观上对教学语法进行的全面、系统、具体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分12讲,系统介绍了语素、词(虚词和实词)、词组、句子(句型、句类、句式和动作的态)、语段(句群)的教学,全面涵盖了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作者在考察语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可以参考的途径,为优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目录
引论
  0.1 汉语语法的特点
    0.1.1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0.1.2 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对应
    0.1.3 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
    0.1.4 汉语注重意合
  0.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
    0.2.1 实用
    0.2.2 管用
    0.2.3 相对稳定
    0.2.4 科学排序
  0.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0.3.1 句法条件
    0.3.2 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
    0.3.3 语用特征
第1讲 关于语素的教学
  1.0 概述
  1.1 语素教学的内容
    1.1.1 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1.1.2 常用语素
    1.1.3 语素构词的规律
    1.1.4 语素义与词义
  1.2 语素教学的设想
    1.2.1 生词表添加新元素
    1.2.2 语素教学纳入语法项目
    1.2.3 练习方式
第2讲 关于实词的教学
  2.0 概述
  2.1 实词的教学分布
    2.1.1 分布在单句句型中
    2.1.2 分布在表达式中
    2.1.3 构成语法项目
  2.2 数词和时间词的教学提示
    2.2.1 数词的教学提示
    2.2.2 时间词的教学提示
  2.3 量词和能愿动词的教学思考
    2.3.1 量词教学的思考
    2.3.2 能愿动词的教学要点
第3讲 关于虚词的教学
  3.0 概述
  3.1 虚词的教学分布
    3.1.1 独立构成语言点
    3.1.2 分布在句式中
    3.1.3 分布在常用结构中
  3.2 虚词教学的提示
    3.2.1 副词的位置
    3.2.2 介词的位置
    3.2.3 关于虚词的搭配条件
  3.3 虚词意义教学的思考
    3.3.1 转化成果充实虚词意义的教学
    3.3.2 语义指向分析在虚词教学中的运用
    3.3.3 比较分析在虚词教学中的运用
    3.3.4 关注虚词的主观评价
第4讲 关于词组的教学
  4.0 概述
  4.1 词组教学的地位
  4.2 关于词组教学的思考
    4.2.1 在词组的基础上描写句法
    4.2.2 加强词组搭配中语义选择的描写
    4.2.3 揭示固定词组的句法功能
第5讲 关于主语和谓语的教学
  5.0 概述
    5.0.1 关于句法成分
    5.0.2 关于主语和谓语
  5.1 主语和谓语的教学状况
  5.2 对主语和谓语教学的构想
    5.2.1 介绍“汉语的主语和谓语”
    5.2.2 引入“主语、话题”,以及“话题-陈述”结构模式
    5.2.3 引入“话题句”
    5.2.4 介绍“篇章连接中主语或话题的功能”
第6讲 关于定语和状语的教学
  6.0 概述
  6.1 定语的教学
    6.1.1 关于定语位置的教学
    6.1.2 关于定语带结构助词“的”的教学
    6.1.3 两项和三项定语的顺序
  6.2 状语的教学
    6.2.1 关于状语位置的教学
    6.2.2 关于状语带结构助词“地”的教学
    6.2.3 关于多项状语顺序的教学
    6.2.4 状语和补语的选择
第7讲 关于宾语和补语的教学
  7.0 概述
  7.1 宾语的教学
    7.1.1 宾语的识别
    7.1.2 动宾词组的语义类型及释义法
    7.1.3 双宾语的教学
  7.2 补语的教学
    7.2.1 补语教学提示
    7.2.2 简化补语系统的构想
第8讲 关于句型的教学
  8.0 概述
  8.1 单句的教学
    8.1.1 动词谓语句的教学
    8.1.2 形容词谓语句的教学
    8.1.3 名词谓语句的教学
    8.1.4 主谓谓语句的教学
  8.2 复句的教学
    8.2.1 关联词语的使用条件
    8.2.2 关联词语的意义
    8.2.3 关联词语的辨析
第9讲 关于句类的教学
  9.0 概述
  9.1 陈述句的教学参考
    9.1.1 肯定句和否定句
    9.1.2 陈述句中的语气助词
  9.2 疑问句的教学参考
    9.2.1 教学中疑问句的类型及名称
    9.2.2 疑问句式的选择
    9.2.3 疑问句中的语气助词
  9.3 祈使句的教学参考
    9.3.1 祈使句语气的强和弱
    9.3.2 祈使句的尊卑色彩
  9.4 感叹句的教学参考
第10讲 关于句式的教学
  10.0 概述
  10.1 “是”字句的教学参考
    10.1.1 “是”字句类型繁多,语义多样
    10.1.2 “是”字的有无
    10.1.3 “是”表示存在
  10.2 “有”字句的教学参考
    10.2.1 “有”字句的语义类型
    10.2.2 “有”字句的泛用
    10.2.3 “有”表示存在
  10.3 连动句的教学参考
  10.4 兼语句的教学参考
  10.5 “把”字句的教学参考
    10.5.0 概述
    10.5.1 “把”字句教学内容的选择
    10.5.2 “把”字句的教学对策
  10.6 “被”字句的教学参考
    10.6.0 概述
    10.6.1 “被”字句的使用条件(1)
    10.6.2 “被”字句的使用条件(2)
    10.6.3 “被”字句的教学设想
  10.7 存现句的教学参考
    10.7.0 概述
    10.7.1 存现句的选择
    10.7.2 存现句的句法条件及偏误分析
    10.7.3 存现句的表达功能
  10.8 “是……的”句的教学参考
    10.8.0 概述
    10.8.1 “是……的”句(一)和“是……的”句(二)
    10.8.2 “是……的”和“了”
    10.8.3 “是……的”句中宾语的位置
第11讲 关于动作的态的教学
  11.0 概述
  11.1 表示完成态的“了1”的教学设想
    11.1.1 两项研究成果
    11.1.2 表示完成态的“了1”的教学选择
    11.1.3 表示完成态的“了1”教什么
  11.2 表示变化态“了2”的教学思考
    11.2.1 “了2”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述
    11.2.2 “快/就要……了”表示情况就要改变
    11.2.3 “了2”的语用功能
    11.2.4 区分“了1”和“了2”
  11.3 表示动作进行态的“正”“在”“正在”“呢”的教学
    11.3.1 副词“正”“在”“正在”出现的条件
    11.3.2 进行态的教学选择和编排
  11.4 表示动作持续态的“着”的教学
    11.4.1 区别“在”和“着”
    11.4.2 表示持续态的“着”的教学选择和编排
  11.5 表示动作经历态的“过”的教学
    11.5.1 “过”和“了”
    11.5.2 “过”和时间词语
    11.5.3 “过”的语用功能
第12讲 关于语段(句群)的教学
  12.0 概述
  12.1 语段和篇章
  12.2 语段教学的内容
    12.2.1 衔接和连贯
    12.2.2 留学生语段偏误的分析
    12.2.3 语段教学中应选择的语法项目
  12.3 语段教学的分布
    12.3.1 语段教学在各教学阶段的分布
    12.3.2 语段教学在技能课中承担的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