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 #

出版时间:2010-0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脆性固体断裂力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53795
  • 1版
  • 145221
  • 46247034-5
  • 平装
  • 特殊
  • 2010-03
  • 350
  • 312
  • 工学
  • 力学
  • O346.1
  • 材料类
  •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目录

 前辅文
 1 Griffith原理
  1.1 应力集中
  1.2 Griffith能量平衡概念:平衡状态下的断裂
  1.3 承受均匀拉伸作用的裂纹
  1.4 Obreimoff实验
  1.5 强度的分子理论
  1.6 Griffith裂纹
  1.7 进一步的问题
 2 裂纹扩展的连续介质理论(Ⅰ):裂纹尖端处的线性场
  2.1 描述裂纹平衡状态的连续介质方法:用热力学循环研究裂纹系统
  2.2 机械能释放率G
  2.3 裂纹端部场和应力强度因子K
   2.3.1 裂纹扩展模式
   2.3.2 裂纹尖端的线弹性场
  2.4 G参数和K参数的等效性
  2.5 特殊裂纹系统的G和K
   2.5.1 均匀承载裂纹
   2.5.2 承受分布式荷载作用的裂纹
   2.5.3 一些用于实际测试的裂纹构型
  2.6 平衡断裂条件:与Griffith概念的结合
  2.7 裂纹的稳定性与K场的可加和性
  2.8 裂纹扩展路径
 3 裂纹扩展的连续介质理论(Ⅱ):裂纹尖端处的非线性场
  3.1 裂纹端部过程的非线性和不可逆性
   3.1.1 裂纹尖端奇异性的起因:线弹性连续力学的失效
   3.1.2 裂纹尖端区域的额外能量耗散
  3.2 IrwinOrowan对Griffith概念的推广
  3.3 Barenblatt内聚区模型
   3.3.1 Barenblatt裂纹的力学分析
   3.3.2 连续细缝概念的根本局限:Elliot裂纹
  3.4 裂纹尖端处与路径无关的积分
  3.5 能量平衡方法与内聚区方法的等效性
  3.6 裂纹尖端屏蔽:R曲线或T曲线
   3.6.1 平衡关系
   3.6.2 稳定性条件
  3.7 特殊的屏蔽构型:桥接界面和前端区
   3.7.1 桥接界面
   3.7.2 前端区
 4 裂纹的失稳扩展:动态断裂
  4.1 Mott对Griffith概念的推广
  4.2 拉伸试样中的扩展裂纹
   4.2.1 常力加载
   4.2.2 常位移加载
   4.2.3 极限速率
  4.3 接近极限速率时的动态效应
   4.3.1 极限速率的估算
   4.3.2 裂纹分叉
  4.4 动态加载
  4.5 断裂粒子发射
 5 裂纹扩展的化学过程:断裂动力学
  5.1 Orowan对Griffith概念的推广:附着功
  5.2 Rice对Griffith概念的推广
  5.3 裂纹尖端化学及屏蔽效应
  5.4 裂纹扩展速率数据
  5.5 动力学裂纹扩展模型
   5.5.1 裂纹前缘处的反应动力学
   5.5.2 由传输决定的动力学:激活的界面扩散
   5.5.3 本征屏蔽区中的内摩擦
   5.5.4 由传输决定的动力学:“稀薄”气体的自由分子流动
   5.5.5 钝裂纹假设
  5.6 裂纹扩展速率参数的评价
  5.7 裂纹愈合-再扩展的门槛值与滞后性
 6 断裂的原子理论
  6.1 内聚强度模型
  6.2 晶格模型与裂纹陷阱:本征键破裂
   6.2.1 准一维链模型
   6.2.2 点阵模型与Griffith条件
   6.2.3 热激活裂纹扩展:动力学和弯结
  6.3 计算机模拟模型
  6.4 化学:集中在裂纹尖端处的反应
   6.4.1 化学修饰的晶格模型:协同反应概念的引入
   6.4.2 化学修饰的晶格模型与断裂力学
   6.4.3 玻璃中的裂纹尖端反应
  6.5 化学:表面力及亚稳裂纹界面状态
   6.5.1 表面力的本质
   6.5.2 脆性裂纹的次生互作用区
   6.5.3 断裂力学分析
  6.6 裂纹尖端塑性
   6.6.1 理论强度模型
   6.6.2 位错成核模型
   6.7 脆性裂纹基本的原子尖锐性:透射电镜的直接观察
 7 显微结构与韧性
  7.1 裂纹前缘的几何扰动
   7.1.1 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
   7.1.2 两相材料中的断裂
   7.1.3 断裂表面台阶
  7.2 裂纹尖端屏蔽增韧:一般性理论
  7.3 前端区屏蔽:位错云和微裂纹云
   7.3.1 位错云
   7.3.2 微裂纹云
  7.4 前端区屏蔽:氧化锆中的相变
   7.4.1 实验观察
   7.4.2 断裂力学理论
  7.5 裂纹面桥接导致的屏蔽:单相陶瓷
   7.5.1 实验观察
   7.5.2 断裂力学理论
  7.6 陶瓷复合材料
   7.6.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7.6.2 延性弥散增韧
 8 压痕断裂
  8.1 接触场中的裂纹扩展:钝压头和尖锐压头
   8.1.1 接触应力场
   8.1.2 钝压头
   8.1.3 尖锐压头
  8.2 作为可控缺陷的压痕裂纹:惰性强度、韧性以及T曲线
   8.2.1 惰性强度
   8.2.2 韧性
   8.2.3 韧性曲线
  8.3 作为可控缺陷的压痕裂纹:与时间有关的强度及疲劳
   8.3.1 与时间有关的强度
   8.3.2 疲劳
  8.4 亚门槛值压痕:裂纹起始
   8.4.1 Hertz锥形裂纹
   8.4.2 径向裂纹
   8.4.3 压痕门槛值作为评价脆性的一个指标
  8.5 亚门槛值压痕:强度
  8.6 压痕方法的一些特殊应用
   8.6.1 尖锐裂纹与钝裂纹
   8.6.2 表面应力评价
   8.6.3 基体-纤维滑动界面上的摩擦
  8.7 接触损伤:强度衰减、冲蚀和磨损
   8.7.1 强度衰减
   8.7.2 冲蚀和磨损
  8.8 表面力与接触附着
 9 裂纹起始:缺陷
  9.1 显微接触中的裂纹成核
   9.1.1 显微接触缺陷
   9.1.2 缺陷分布
  9.2 位错塞积处的裂纹成核
  9.3 化学场、热场及辐射场导致的缺陷
   9.3.1 化学诱发缺陷
   9.3.2 热诱发缺陷
   9.3.3 辐射诱发缺陷
  9.4 陶瓷中的工艺缺陷
   9.5 缺陷的稳定性:裂纹起始的尺寸效应
   9.6 缺陷的稳定性:晶粒尺寸对强度的影响
 10 强度及可靠性
  10.1 强度与缺陷统计学
   10.1.1 Weibull分布
   10.1.2 保证试验
   10.1.3 无损检测(NDE)
  10.2 缺陷统计学与寿命
  10.3 缺陷消除
   10.3.1 光学玻璃纤维
   10.3.2 无杂相的陶瓷
  10.4 缺陷容限
   10.4.1 具有韧性曲线材料的强度
   10.4.2 设计方面的意义以及一些错误的观点
  10.5 其他设计因素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译者后记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