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物理性污染控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9787502465254
  • 177723
  • 2014年4月
  • X12
内容简介
  《物理性污染控制》详细论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污染、振动污染、热污染、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物理性污染问题,阐述了物理性污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技术,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同时就物理性因素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善展开叙述,最后辅以相关的工程案例分析,加深读者印象,并使相关技术更为形象和直观。
  本书不仅可供环境工程专业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供煤炭、电力、环保、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物理性污染控制》由竹涛、徐东耀、侯嫔编著。
目录
1 物理性污染控制与环境物理学综述
 1.1 物理环境
 1.2 物理性污染及特点
  1.2.1 物理性污染种类及危害
  1.2.2 物理性污染特点
 1.3 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3.1 环境物理学的产生
  1.3.2 环境物理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1.3.3 环境物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参考文献
2 噪声污染控制
 2.1 噪声的评价和控制标准
  2.1.1 噪声的评价
  2.1.2 噪声的控制标准
 2.2 噪声的测试技术
  2.2.1 测量仪器
  2.2.2 声学试验室
  2.2.3 噪声污染的测量
 2.3 城市噪声源分析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
  2.3.1 噪声源及其种类
  2.3.2 城市环境噪声源及预测模式
  2.3.3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2.3.4 工业噪声源
 2.4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2.4.1 吸声材料
  2.4.2 吸声减噪的计算
 2.5 噪声控制技术——消声
  2.5.1 消声器的种类及性能要求
  2.5.2 消声器声学性能
  2.5.3 消声器的设计步骤
  2.5.4 阻性消声器
  2.5.5 抗性消声器
  2.5.6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2.5.7 微穿孔板消声器
 2.6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2.6.1 隔声性能的评价
  2.6.2 单层密实均匀构件的隔声性能
  2.6.3 双层均质构件的隔声量
  2.6.4 多层复合结构
  2.6.5 隔声罩
  2.6.6 隔声间
  2.6.7 隔声屏
 2.7 环境工程常用设备噪声控制措施
  2.7.1 风机噪声控制
  2.7.2 压缩机噪声控制
  2.7.3 泵噪声控制
 参考文献
3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3.1 振动系统的危害及其评价标准
  3.1.1 振动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3.1.2 振动的评价及其标准
 3.2 振动测量方法和常用仪器
  3.2.1 振动的主要参数
  3.2.2 惯性测振仪原理
  3.2.3 测量仪器
  3.2.4 振动的测量
  3.2.5 振动测量分析系统
 3.3 振动的控制
  3.3.1 振动源控制
  3.3.2 防止共振
  3.3.3 振动的控制技术
 3.4 振动控制的材料分类和选择
  3.4.1 隔振材料和元件
  3.4.2 阻尼材料
 参考文献
4 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
 4.1 热环境
  4.1.1 人类生存热环境的热量来源
  4.1.2 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
  4.1.3 地球热环境换热方程
  4.1.4 人体与热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
  4.1.5 热环境变化过程中人体的自身调节方式
  4.1.6 高温环境
  4.1.7 高温热环境的防护
  4.1.8 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
 4.2 温室效应
  4.2.1 温室效应的定义
  4.2.2 温室效应原理
  4.2.3 温室效应的加剧
  4.2.4 温室效应理论
  4.2.5 全球变暖
  4.2.6 温室效应的综合防治
 4.3 热岛效应
  4.3.1 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4.3.2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4.3.3 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
  4.3.4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
 4.4 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
  4.4.1 热污染的成因
  4.4.2 水体热污染
  4.4.3 大气热污染
 参考文献
5 环境光污染及其防治
 5.1 光环境
  5.1.1 人与光环境的关系
  5.1.2 光源及其类型
 5.2 照明单位及度量
  5.2.1 照明单位
  5.2.2 照度和明度的测量单位及定义
  5.2.3 测量仪器
 5.3 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5.3.1 光污染的产生和危害
  5.3.2 光污染的防治
 5.4 眩光的产生、危害、防治
  5.4.1 眩光的概念
  5.4.2 眩光的几种分类
  5.4.3 眩光及光污染的危害
  5.4.4 眩光对心理与生理的影响
  5.4.5 眩光的防治
 5.5 光环境的评价标准
  5.5.1 适当的照度水平
  5.5.2 避免耀目光源的照射
  5.5.3 良好的色度空间
  5.5.4 充足的日照时间
 参考文献
6 电磁辐射污染
 6.1 环境电磁学
 6.2 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危害
  6.2.1 电磁污染源
  6.2.2 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危害
 6.3 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
  6.3.1 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
  6.3.2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6.4 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
  6.4.1 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6.4.2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
  6.4.3 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6.5 静电危害及其防治
  6.5.1 静电灾害的类型
  6.5.2 静电危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7 放射性污染防治
 7.1 环境中的放射性
  7.1.1 放射性
  7.1.2 核物理学与核技术的发展
  7.1.3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7.1.4 放射性污染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态
  7.1.5 我国核辐射环境现状
 7.2 辐射剂量学
  7.2.1 放射性环境保护有关的量和概念
  7.2.2 辐射效应的有关概念
  7.2.3 剂量限制体系
 7.3 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对人体的危害
  7.3.1 辐射的生物效应
  7.3.2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7.4 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及环境放射性标准
  7.4.1 辐射防护标准及其对人体的总剂量
  7.4.2 环境放射性标准
 7.5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7.5.1 辐射防护技术
 7.5.2 放射性废物的治理
 参考文献
8 物理性因素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8.1 噪声的利用
  8.1.1 有源消声
  8.1.2 噪声与音乐
  8.1.3 噪声能量的利用
  8.1.4 噪声的利用
 8.2 余热利用与环境改善
  8.2.1 工业炉窑高温排烟余热的利用
  8.2.2 冶金烟气的余热利用
  8.2.3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处理与废热利用
 8.3 光的认识与应用
  8.3.1 声光技术在雷达上的主要应用
  8.3.2 光子学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8.3.3 光力学方法在机械设计上的应用
  8.3.4 光子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8.3.5 其他的应用
 8.4 电磁波技术及其应用
  8.4.1 电磁轴承技术及其应用开发
  8.4.2 电磁流量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8.4.3 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8.4.4 环境污染调查中磁与电磁测量新技术的应用
  8.4.5 电磁水处理器的研究与应用
  8.4.6 磁与超声波在粮油食品研究及粮油加工方面的应用
  8.4.7 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
 8.5 辐照技术的利用
  8.5.1 辐照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8.5.2 辐照技术在废气治理方面的应用
  8.5.3 辐照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方面的应用
  8.5.4 放射性束在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8.5.5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8.5.6 核能发电
  8.5.7 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8.5.8 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
9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分析
 9.1 噪声污染控制典型案例
  9.1.1 案例背景
  9.1.2 产生原因
  9.1.3 噪声的危害
  9.1.4 上饶市城市噪声整治措施
 9.2 城市热岛效应典型案例
  9.2.1 案例背景
  9.2.2 产生原因
  9.2.3 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
  9.2.4 整治措施
 9.3 电磁污染典型案例
  9.3.1 案例背景
  9.3.2 产生原因
  9.3.3 电磁污染的危害
  9.3.4 治理措施
 9.4 放射性污染典型案例
  9.4.1 案例背景
  9.4.2 产生原因
  9.4.3 福岛核电事故的危害
  9.4.4 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