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卓越工程能力培养规划教材
定价:¥34.80
                            								作者: 胡业发,张宏,陈小圻
出版时间:2020-09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572756
 - 1-3
 - 179012
 - 48237544-1
 - 平装
 - 16开
 - 2020-09
 - 337
 - 224
 - TG801
 - 机械工程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绪论、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与孔和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的互换性等共二章,并另附习题及实验指导书。本书概括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新标准,阐述了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的测量技术。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作为专业教材,并可供其他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计量、检验人员参考。本书另有习题参考解答,向授课教师免费提供,需要者请参见书末的信息反馈表。                            
                            
                        
                            目录
                        
                        
                                前 言第1 章 绪论  1 1. 1 研究对象  2 1. 2 基本概念  3  1. 2. 1 互换性  3  1. 2. 2 标准化  5  1. 2. 3 优先数系  6第2 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9 2. 1 基本术语与定义  10  2. 1. 1 有关孔、轴的定义  10  2. 1. 2 有关线性尺寸的术语与定义  10  2. 1. 3 有关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与定义  11  2. 1. 4 有关配合的术语与定义  13  2. 1. 5 补充有关尺寸的概念  17 2. 2 常用尺寸公差带与配合标准  18  2. 2. 1 标准公差系列  18  2. 2. 2 基本偏差系列  21  2. 2. 3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表示  30  2. 2. 4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  30 2. 3 常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33  2. 3. 1 配合基准制的选择  34  2. 3. 2 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  36  2. 3. 3 配合种类的选择(非基准孔(轴)基本偏差代号的选择)   39 2. 4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46第3 章 几何公差与检测  47 3. 1 基本概念  48  3. 1. 1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48  3. 1. 2 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49 3. 2 几何公差  50  3. 2. 1 几何公差带  50  3. 2. 2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60 3. 3 公差原则  65  3. 3. 1 有关术语及定义  65  3. 3. 2 独立原则  67  3. 3. 3 相关要求  69 3. 4 几何公差的选择  74  3. 4. 1 几何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  74  3. 4. 2 基准的选择  75  3. 4. 3 几何公差值的选择  75  3. 4. 4 公差原则的选择  79 3. 5 几何误差评定与检测原则  81  3. 5. 1 几何误差的评定  81  3. 5. 2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84第4 章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87 4. 1 基本概念  88  4. 1. 1 表面粗糙度的界定  88  4. 1. 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89 4. 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89  4. 2. 1 轮廓滤波器、取样长度及评定长度  89  4. 2. 2 表面粗糙度轮廓中线  90  4. 2. 3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91 4. 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93  4. 3. 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极限值判断规则  93  4. 3. 2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93  4. 3. 3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95 4. 4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97  4. 4. 1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选择  97  4. 4. 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97 4. 5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98  4. 5. 1 比较法  98  4. 5. 2 针描法  98  4. 5. 3 光切法  99  4. 5. 4 干涉法  100第5 章 几何量测量基础  101 5. 1 概述  102 5. 2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103  5. 2. 1 基本计量单位与计量基准  103Ⅴ   5. 2. 2 量值传递系统  103  5. 2. 3 量块  103  5. 2. 4 角度单位与多面棱体  106 5. 3 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  107  5. 3. 1 测量方法的分类  107  5. 3. 2 计量器具的分类  109  5. 3. 3 计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110 5. 4 测量误差  111  5. 4. 1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  111  5. 4. 2 测量误差的来源  113  5. 4. 3 测量误差的分类  114 5. 5 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  115  5. 5. 1 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  115  5. 5. 2 测量列中系统误差的处理  117  5. 5. 3 测量列中粗大误差的处理  118 5. 6 等精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119  5. 6. 1 直接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119  5. 6. 2 间接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120第6 章 尺寸链  123 6. 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124  6. 1. 1 尺寸链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124  6. 1. 2 尺寸链的分类  125  6. 1. 3 尺寸链的建立  126  6. 1. 4 尺寸链的计算  127 6. 2 用完全互换法计算尺寸链  128  6. 2. 1 极值法计算公式  128  6. 2. 2 设计计算  129  6. 2. 3 校核计算  130  6. 2. 4 工艺尺寸计算  131 6. 3 用大数互换法计算尺寸链  132  6. 3. 1 统计法计算公式  132  6. 3. 2 设计计算  132  6. 3. 3 校核计算  133 6. 4 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134  6. 4. 1 分组法  134  6. 4. 2 调整法  135  6. 4. 3 修配法  135第7 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136 7. 1 滚动轴承概述  137 7. 2 滚动轴承的精度  138  7. 2. 1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其应用  138  7. 2. 2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139  7. 2. 3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轴承座孔的常用公差带  140 7. 3 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轴承座孔配合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40 7. 4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轴承座孔的精度设计  143  7. 4. 1 轴颈和轴承座孔的尺寸公差带的确定  143  7. 4. 2 轴颈和轴承座孔的几何公差与表面粗糙度值的确定  146  7. 4. 3 轴颈和轴承座孔精度设计举例  147第8 章 键联接的公差与检测  149 8. 1 平键联接的公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