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以下为《书法艺术概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商务印书馆
  • 9787100069021
  • 182416
  • 2014年5月
  • J292.1
内容简介
  书法是最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刘正成所著的《书法艺术概论》运用中西方相融合的学术立场,对传统书法创作与观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拟用一种新思维对之进行阐释和推广,庶几引发大众的思考与关注,并进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书法艺术概论》上、下两编:上编为书法基础理论,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包括再现与表现、用笔与结字、章法与布白、风格与流派、书家与书作和创作与审美,作者认为这些系列性范畴能够涵盖书法作为“艺术”的基本问题,同时也符合经典文艺学概论关于作品与世界、与艺术家、与欣赏者这些基本坐标式的学科结构共识,以备接受文艺美学的学科性检测;下编为书法审美历程,该编分为十章,梳理从史前到近现代。书法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和艺术审美观念,作者认为这是一个中国书法发展史的简明纲要,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书法历史观。
目录
增订本序言
初版序言
上编 书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再现与表现:书法形象审美特征
  一 审美特征之一:抽象性
  二 审美特征之二:文学性
  三 审美特征之三:不可重复性
  四 审美特征之四:时序不可逆转性
  五 审美特征之五:有美感而无快感
 第二章 用笔与结字:书法艺术成熟的三大历史阶段
  一 “线条艺术”的理论误区
  二 篆书:中锋用笔与圆形结字
  三 隶书:侧锋用笔与方形结字
  四 行楷书:中侧锋并用与方圆兼施
  五 当代书法创作的技术与技巧特征
 第三章 章法与布白:书法作品空间构筑的发展历程
  一 定义
  二 空间观念的分野
  三 平面空间构筑的三个倾向
  四 斗方的空间构筑
  五 横幅的空间构筑
 第四章 风格与流派:创作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一 风格的定义
  二 风格的借鉴
  三 风格的创造
  四 流派的定义
第五章 书家与书作:行为与艺术的统一
  一 书法家身份与行为的历史范畴
  二 书法家行为与作品的分析
  三 最高境界:行为与艺术的同一性
第六章 创作与审美:表现的分类与审美经验描述
  一 两种创作论及六个归类
  二 创作的结构
  三 创作的过程
  四 审美的判断:艺术的完成式
  五 审美的结构:新难高的诉求
下编 书法审美历程
 第一章 史前传说: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
  一 结绳记事说
  二 鸟迹八卦说
  三 书画同源说
  四 仓颉造字说
  五 刻画符号与象形文字
  六 书与契
  七 图腾与道符
 第二章 商周从神到人的嬗变:书法艺术的发展期
  一 六书学说的理性精神
  二 甲骨五期与书分五系
  三 六国古文的返祖风潮:鸟凤龙虫书
 第三章 秦汉隶变:方块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一 书同文与李斯《泰山刻石》
  二 隶变与八分书:庙堂气与山林气
  三 蔡邕的《熹平石经》和《笔论》的创作理念
  四 蔡伦纸与张芝《冠军帖》的“一笔书”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成熟期与书圣王羲之
  一 由隶入楷与钟繇旧体:《荐季直表》
  二 永字八法与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三 北朝铭石书:造像、墓志与摩崖
  四 写经与写本:王僧虔与梁武帝书论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艺术的高峰期与颜真卿
  一 隋代:融合与传承
  二 唐太宗独尊王羲之:欧阳询与褚遂良
  三 盛唐气象:张旭与怀素狂草
  四 至高境界:颜真卿与《祭侄文稿》
  五 唐法兴衰:柳公权与杨凝式
  六 风骚之意:孙过庭、张怀瓘与韩愈的书论
 第六章 两宋时期:书法的文人化形成期与苏东坡
  一 《淳化阁帖》与蔡襄的崇王尚法
  二 苏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
  三 黄庭坚:自成一家始逼真
  四 集古出新:米芾与《苕溪诗卷》
  五 瘦金书:亡国君臣书法家宋徽宗与蔡京
  六 守旧、中兴到末法的南宋书坛
  七 文化融合的辽金书法
  八 文人艺术观的纲领:苏轼、黄庭坚、米芾书论
 第七章 元时期:书法复古时期与赵孟頫
  一 赵孟頫:涵盖书坛五百年的古典主义大师
  二 活跃在杭州文化圈的三代书家群体
  三 元代书论: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说
 第八章 明与清初时期:书法的美术化倾向与王铎
  一 台阁体:明初书法一百年的低潮期
  二 文徵明与吴门四家
  三 董其昌与华亭书派
  四 徐渭与晚明尚态书风
  五 王铎与清初书法
  六 阳明心学思潮中的明代书论
 第九章 清乾、嘉朝至民初时期:碑派书风与康有为
  一 张照、刘墉的帖学与董、赵书风馆阁体
  二 金农、郑燮:扬州八怪的艺术叛逆
  三 邓石如与篆、隶风行
  四 何绍基、赵之谦:晚清碑派书风
  五 康有为、吴昌硕与清末民初碑派书家
  六 清代的碑学理论与《广艺舟双楫》
 第十章 现代时期:书法的传承发展与于右任
  一 于右任、李叔同与现代碑派书家
  二 谢无量、林散之:现代帖派书家
  三 罗振玉、沈曾植:现代破体书家
  四 当代四大流派与展览会作品审美
  五 现代书论:西方美学理论对书法的诠释
图版目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