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5年9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78180
  • 1版
  • 83419
  • 62213183-7
  • 平装
  • 异16开
  • 2005年9月
  • 480
  • 345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TP30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专科
内容简介

  本书较好地体现了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主要内容包括DES、AES、RSA、NTRU算法;信息隐藏、数字水印技术;数字签名;单向散列函数;Kerberos;PKI;用户ID与口令机制;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黑客防范;网络攻击与防范;网络欺骗与防范;网络安全服务协议;无线网安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字取证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机制与配置;系统数据、用户数据、网络数据备份以及数据恢复技术;软件静态、动态分析技术;常用软件保护技术;软件加壳与脱壳等。全书每章都配有大量习题和实验。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和通信专业本科或专科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信息安全专业和从事信息安全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1 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2 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
   1.2.1 计算机外部安全
   1.2.2 计算机内部安全
   1.2.3 计算机网络安全
  1.3 OSI信息安全体系
   1.3.1 安全服务
   1.3.2 安全机制
  1.4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策略
   1.4.1 安全策略
   1.4.2 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1.5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1.5.1 避错和容错
   1.5.2 容错设计
   1.5.3 故障恢复策略
  习题1
 第2章 密码与隐藏技术
  2.1 密码技术概述
  2.2 古典加密方法
   2.2.1 代替密码
   2.2.2 换位密码
   2.2.3 对称加密体制
  2.3 数据加密标准DES
   2.3.1 DES算法描述
   2.3.2 DES算法加密过程
   2.3.3 DES算法解密过程
   2.3.4 三重DES算法
  2.4 高级加密标准AES
   2.4.1 AES算法数学基础
   2.4.2 AES算法概述
   2.4.3 AES算法加密过程
   2.4.4 AES算法解密过程
   2.4.5 AES算法安全性
  2.5 公开密钥体制
  2.6 RSA算法
   2.6.1 RSA算法数学基础
   2.6.2 RSA算法基础
   2.6.3 RSA算法过程
   2.6.4 RSA算法安全性
  2.7 NTRU算法
   2.7.1 NTRU算法数学基础
   2.7.2 NTRU算法描述
   2.7.3 NTRU算法举例
  2.8 对称加密体制与公开密钥体制比较
  2.9 信息隐藏技术
  2.10 数字水印
   2.10.1 数字水印的通用模型
   2.10.2 数字水印主要特性
   2.10.3 数字水印分类
   2.10.4 典型数字水印算法
   2.10.5 数字水印应用
   2.10.6 数字水印攻击
  习题2
 第3章 数字签名与认证
  3.1 数字签名概述
   3.1.1 数字签名原理
   3.1.2 数字签名标准DSS
   3.1.3 PGP电子邮件加密
  3.2 单向散列函数
   3.2.1 单向散列函数特点
   3.2.2 MD5算法
   3.2.3 SHA算法
   3.2.4 SHA-1与MD5的比较
  3.3 Kerberos身份验证
   3.3.1 什么是Kerberos
   3.3.2 Kerberos工作原理
  3.4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
   3.4.1 数字证书
   3.4.2 PKI基本组成
   3.4.3 对PKI的性能要求
   3.4.4 PKI的标准
  3.5 用户ID与口令机制
   3.5.1 用户认证ID
   3.5.2 不安全口令
   3.5.3 安全口令
   3.5.4 口令攻击
   3.5.5 改进方案
  3.6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3.6.1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组成
   3.6.2 指纹识别
   3.6.3 虹膜识别
   3.6.4 其他生物识别技术
  3.7 智能卡
  习题3
 第4章 计算机病毒与黑客
  4.1 计算机病毒概述
   4.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4.1.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4.1.3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原因
   4.1.4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4.1.5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4.1.6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现象
   4.1.7 计算机病毒程序的一般构成
  4.2 计算机病毒制作技术
  4.3 计算机杀毒软件制作技术
  4.4 蠕虫病毒分析
  4.5 特洛伊木马
   4.5.1 黑客程序与特洛伊木马
   4.5.2 木马的基本原理
   4.5.3 特洛伊木马的启动方式
   4.5.4 特洛伊木马端口
   4.5.5 特洛伊木马的隐藏
   4.5.6 特洛伊木马分类
   4.5.7 特洛伊木马查杀
  4.6 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防范
  习题4
 第5章 网络攻击与防范
  5.1 网络安全漏洞
  5.2 目标探测
   5.2.1 目标探测的内容
   5.2.2 目标探测的方法
  5.3 扫描概念和原理
   5.3.1 扫描器概念
   5.3.2 常用端口扫描技术
   5.3.3 防止端口扫描
  5.4 网络监听
   5.4.1 网络监听原理
   5.4.2 网络监听检测与防范
   5.4.3 嗅探器Sniffer介绍
  5.5 缓冲区溢出
   5.5.1 缓冲区溢出原理
   5.5.2 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
   5.5.3 防范缓冲区溢出
  5.6 拒绝服务
   5.6.1 拒绝服务DoS
   5.6.2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5.6.3 DDoS攻击的步骤
   5.6.4 防范DDoS攻击的策略
  5.7 欺骗攻击与防范
   5.7.1 IP欺骗攻击与防范
   5.7.2 IP地址盗用与防范
   5.7.3 DNS欺骗与防范
   5.7.4 Web欺骗与防范
  5.8 网络安全服务协议
   5.8.1 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5.8.2 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5.8.3 安全通道协议SSH
   5.8.4 安全电子交易SET
   5.8.5 网际协议安全IPSec
  5.9 无线网安全
   5.9.1 IEEE 802.11b安全协议
   5.9.2 IEEE 802.11i安全协议
   5.9.3 WAPI安全协议
   5.9.4 扩展频谱技术
  习题5
 第6章 防火墙技术
  6.1 防火墙概述
   6.1.1 防火墙的概念
   6.1.2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6.1.3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6.2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6.2.1 筛选路由器结构
   6.2.2 双宿主主机结构
   6.2.3 屏蔽主机网关结构
   6.2.4 屏蔽子网结构
  6.3 防火墙技术
   6.3.1 包过滤技术
   6.3.2 代理服务技术
   6.3.3 电路层网关技术
   6.3.4 状态检测技术
  6.4 分布式防火墙
   6.4.1 传统边界式防火墙
   6.4.2 分布式防火墙概述
   6.4.3 分布式防火墙组成
   6.4.4 分布式防火墙工作原理
  6.5 防火墙安全策略
   6.5.1 防火墙服务访问策略
   6.5.2 防火墙设计策略
  6.6 Windows XP防火墙
  6.7 防火墙的选购
  6.8 个人防火墙程序设计介绍
  习题6
 第7章 入侵检测技术
  7.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7.2 入侵检测一般步骤
  7.3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7.3.1 根据系统所检测的对象分类
   7.3.2 根据数据分析方法分类
   7.3.3 根据体系结构分类
  7.4 入侵检测系统关键技术
  7.5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介绍
   7.5.1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7.5.2 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
   7.5.3 智能入侵检测系统
  7.6 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
   7.6.1 入侵检测工作组IDWG
   7.6.2 通用入侵检测框架CIDF
  7.7 入侵检测系统Snort
  7.8 入侵检测产品选购
  习题7
 第8章 数字取证技术
  8.1 数字取证概述
  8.2 电子证据
   8.2.1 电子证据的概念
   8.2.2 电子证据的特点
   8.2.3 常见电子设备中的电子证据
  8.3 数字取证原则和过程
   8.3.1 数字取证原则
   8.3.2 数字取证过程
  8.4 网络取证技术
   8.4.1 网络取证概述
   8.4.2 网络取证模型
   8.4.3 IDS取证技术
   8.4.4 蜜阱取证技术
   8.4.5 模糊专家系统取证技术
   8.4.6 SVM取证技术
   8.4.7 恶意代码技术
  8.5 数字取证常用工具
  习题8
 第9章 操作系统安全
  9.1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1.1 操作系统安全功能
   9.1.2 操作系统安全设计
   9.1.3 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9.1.4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2 Windows安全机制
   9.2.1 Windows安全机制概述
   9.2.2 活动目录服务
   9.2.3 认证服务
   9.2.4 加密文件系统
   9.2.5 安全模板
   9.2.6 安全账号管理器
   9.2.7 其他方面
  9.3 Windows安全配置
  9.4 UNIX安全机制
  9.5 Linux安全机制
   9.5.1 PAM机制
   9.5.2 安全审计
   9.5.3 强制访问控制
   9.5.4 用户和文件配置
   9.5.5 网络配置
   9.5.6 Linux安全模块LSM
   9.5.7 加密文件系统
  9.6 Linux安全配置
  习题9
 第10章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1 数据备份概述
  10.2 系统数据备份
   10.2.1 磁盘阵列RAID技术
   10.2.2 系统还原卡
   10.2.3 克隆大师Ghost
   10.2.4 其他备份方法
  10.3 用户数据备份
   10.3.1 Second Copy 2000
   10.3.2 File Genie 2000
  10.4 网络数据备份
   10.4.1 网络备份系统
   10.4.2 DAS直接连接存储
   10.4.3 NAS网络连接存储
   10.4.4 SAN存储网络
   10.4.5 IP存储技术
   10.4.6 数据迁移技术
  10.5 数据恢复
   10.5.1 数据恢复概述
   10.5.2 硬盘数据恢复
   10.5.3 EasyRecovery
   10.5.4 FinalData
  习题10
 第11章 软件保护技术
  11.1 软件保护技术概述
  11.2 静态分析技术
   11.2.1 文件类型分析
   11.2.2 W32Dasm
   11.2.3 IDA Pro简介
   11.2.4 可执行文件代码编辑工具
   11.2.5 可执行文件资源编辑工具
  11.3 动态分析技术
   11.3.1 SoftICE调试器
   11.3.2 OllyDbg调试器
  11.4 常用软件保护技术
   11.4.1 序列号保护机制
   11.4.2 警告(NAG)窗口
   11.4.3 时间限制
   11.4.4 时间段限制
   11.4.5 注册保护
   11.4.6 功能限制
   11.4.7 光盘软件保护
   11.4.8 软件狗
   11.4.9 软盘保护技术
   11.4.10 反跟踪技术
   11.4.11 网络软件保护
   11.4.12 补丁技术
  11.5 软件加壳与脱壳
   11.5.1 “壳”的概念
   11.5.2 “壳”的加载
   11.5.3 软件加壳工具介绍
   11.5.4 软件脱壳
  11.6 设计软件保护的建议
  习题11
 第12章 实验指导
  实验1 加密与隐藏
  实验2 破解密码
  实验3 网络漏洞扫描
  实验4 “冰河”黑客工具
  实验5 网络监听工具Sniffer
  实验6 个人防火墙配置
  实验7 入侵检测软件设置
  实验8 Windows 2000/XP/安全设置
  实验9 系统数据备份
  实验10 用户数据备份
  实验11 数据恢复
  实验12 软件静态分析
  实验13 资源编辑工具
  实验14 软件动态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