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 #

出版时间:2009-02-1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微生物学(第3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53450
  • 3
  • 20108
  • 0045173243-2
  • 平装
  • 16开
  • 2009-02-13
  • 630
  • 405
  • 理学
  • 生物学
内容简介

本书(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6年曾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实用性。全书共分12章,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生态及微生物资源开发、微生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传染与免疫及微生物的分类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简明扼要,取材新颖,文字简练,图文并茂。每章均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大纲以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每章均有“研究进展”,对当前学科进展作简要介绍;每章除设有复习题、扩展思考题外还有考研提示、网上探究、参考文献和重要名词中英对照,利于学生掌握本章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对某领域的深入探讨和思考,便于读者查阅和参考。本书还附有内容丰富的教学辅助光盘。

本书特别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用作本科生的微生物学教材,也可作为农、林等其他高等院校教材和供微生物学工作者参考。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绪 论
  一、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二、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三、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四、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一、 细菌的形态及观察
   二、 细菌细胞的结构
   三、 细菌的繁殖方式及群体(菌落)形
  第二节 放线菌
   一、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 放线菌的繁殖
   三、 放线菌的菌落
  第三节 蓝细菌
   一、 蓝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 蓝细菌的繁殖
  第四节 古菌
   一、 古菌简介
   二、 典型的极端环境微生物
  第五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 立克次氏体
   二、 支原体
   三、 衣原体
   四、 螺旋体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概述
   一、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二、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三、 有关真菌的几个名词
   四、 研究酵母菌和霉菌的意义
  第二节 酵母菌
   一、 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 酵母菌的繁殖
   三、 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四、 几种酵母菌
  第三节 霉菌
   一、 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 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
   三、 霉菌的培养特征
   四、霉菌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五、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几种霉菌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四章 病毒
  第一节 概述
   一、 病毒学的发展
   二、 病毒的特点及定义
   三、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二、 病毒的结构
   三、 病毒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一、 病毒的复制过程
   二、 一步生长曲线
   三、 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
   四、非增殖性感染
  第四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 病毒的培养
   二、 病毒的鉴定
   三、 病毒定量的几个概念
  第五节 亚病毒因子
   一、 类病毒
   二、 卫星病毒
   三、 卫星RNA
   四、 朊病毒
  第六节 病毒与实践
   一、 病毒与人类健康
   二、 病毒与农业
   三、 病毒与发酵工业
   四、 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七节 新兴病毒
   一、 新兴病毒的界定
   二、 新兴病毒的来源及出现的原因
   三、 新兴病毒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一、 碳源
   二、 能源
   三、 氮源
   四、 无机盐
   五、 生长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
   六、 水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 光能自养型
   二、 光能异养型
   三、 化能自养型
   四、 化能异养型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
   一、 自由扩散
   二、 促进扩散
   三、 主动运输
   四、 基团转位
  第四节 培养基
   一、 制备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二、 培养基的种类及其应用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二、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三、 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四、 自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
  第二节 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途径
   一、 固氮作用
   二、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一、 酶合成的调节
   二、 酶活力的调节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
   一、 微生物的纯培养
   二、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三、 微生物的同步培养
   四、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五、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二、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 温度
   二、 pH
   三、 氧
   四、 营养物质
  第四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一、 物理方法的控制
   二、 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化学因素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遗传变异研究概述
   一、 DNA为遗传物质的3个典型实验证明——在核酸水平上的研究
   二、 基因组学的蓬勃发展——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第二节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 微生物的核染色体
   二、 基因组测序技术
   三、 微生物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
  第三节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
   一、 接合
   二、 转化
   三、 转导
  第四节 真菌的基因重组
   一、 有性生殖
   二、 异核现象
   三、 准性生殖
  第五节 微生物的突变
   一、 突变率和基因符号
   二、 突变的类型
   三、 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四、 突变体的类型和检测
  第六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
   一、 诱变育种
   二、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第七节 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一、 基因工程
   二、 合成生物学
  第八节 菌种退化、 复壮和保藏
   一、 菌种退化和复壮
   二、 菌种的保藏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 水体中的微生物
   三、 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 人体及动植物体的微生物
   五、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六、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 竞争
   二、 互生
   三、 共生
   四、 颉颃
   五、 寄生
   六、 捕食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一、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二、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三、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一、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二、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三、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四、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十章 微生物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一节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一、 概述
   二、 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巨大潜力
   三、 废水处理中的好氧微生物
   四、 废水处理中的厌氧微生物
   五、 污水生物处理
   六、 生物修复技术
   七、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其他应用
  第二节 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一、 微生物发酵与发酵工程
   二、 发酵罐
   三、 发酵的基本过程
   四、 微生物发酵的应用
  第三节 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 抗生素
   二、 抗癌微生物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三、 微生物产生的降血脂物质
   四、 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 微生物肥料
   二、 微生物农药
   三、 微生物在其他农业方面的应用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十一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因素
   一、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二、 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
   三、 环境条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影响
  第二节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一、 免疫器官
   二、 免疫细胞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
   一、 机体的屏障结构
   二、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三、 体液因素
   四、 炎症反应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
   一、 抗原
   二、 抗体
   三、免疫应答
   四、 克隆选择和免疫耐受性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
   一、 超敏反应
   二、 自身免疫病
   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六节 免疫学方法
   一、 血清学反应
   二、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三、 基因工程抗体
   四、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 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一、 种以上的分类单元
   二、 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三、 分类单元的命名
   四、 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
   一、 常规分类法
   二、 遗传特征分类法
   三、 化学特征分类法
   四、 数值分类法
  第四节 利用16S rRNA序列进行细菌系统发育学分析
   一、 系统发育学
   二、 16SrRNA基因及其特点
   三、 16SrRNA基因非常适合用于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学分析
   四、 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
  研究进展
  考研提示
  复习题、扩展思考题和网上探究
  参考文献
  本章重要名词中英对照
 附录Ⅰ 微生物名称拉中对照
 附录Ⅱ 微生物名称中拉对照
 附录Ⅲ 国外重要微生物学相关期刊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