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12-0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教育管理学通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86342
  • 1版
  • 142418
  • 41241467-4
  • 平装
  • 异16开
  • 2012-09
  • 400
  • 507
  • 教育学
  • 教育学
  • F590.82
  • 教育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由4编16章组成。第1编属基本理论篇,着重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讨论一些最为基础的教育管理学问题。具体由4章构成,分别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使命、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方法体系、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及趋势,以及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与理论类型。第2编属历史演进篇,着重从教育宏观领域的角度讨论教育管理目的、体制、职能等方面的发展变革,阐明教育管理与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复杂动态关系。具体由2章构成,分别是中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和外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第3编属教育行政篇,着重从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和紧要任务出发,探讨教育行政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走向。具体由5章构成,分别是教育行政概述、区域教育规划与资源配置、区域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督导,以及教育行政改革的趋向。第4编属学校管理篇,着重从学校教育属性、学校组织变革发展面临的主要议题和挑战出发,探讨学校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走向。具体由5章构成,分别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学校发展规划、课程管理领导与学生发展、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当前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向。

本书内容新颖,体例别致,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及校长培训教材,也适合教育管理学科的研究者、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师以及各级各类教育行政工作者阅读。

目录

 第1编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1章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使命
   一、教育管理的含义、特点及趋向
   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管理学的当代使命
  第2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方法体系
   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二、教育管理学的方法体系
  第3章 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及趋势
   一、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脉络
   二、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4章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与理论类型
   一、理论的内涵
   二、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
   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类型
 第2编 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5章 中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
   二、晚清时期的教育管理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管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教育管理
  第6章 外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一、英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二、美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三、法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四、德国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五、日本教育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3编 教育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第7章 教育行政概述
   一、教育行政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二、教育行政体制与组织
   三、教育行政的基本职能
  第8章 区域教育规划与资源配置
   一、区域教育规划
   二、教育资源配置
   三、教育财政
  第9章 区域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一、区域教育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
   二、区域教育岗位的设置与管理
   三、区域教师的选拔与教师专业发展
   四、区域岗位设置管理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
  第10章 教育督导
   一、教育督导的定义
   二、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
   三、督政: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一个特色
   四、学校督导评估
  第11章 教育行政改革的趋向
   一、教育行政改革的目标定位
   二、教育行政改革中的放权与集权
   三、教育行政的理性化与专业化
 第4编 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12章 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学校管理的认识论与价值论
   二、学校管理的组织理论
   三、学校知识管理与学习型学校理论
   四、学校管理的领导理论
  第13章 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规划概述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进程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监督与评价
  第14章 课程管理、领导与学生发展
   一、课程管理与领导概述
   二、课程管理与领导的实施运行
   三、课程管理与领导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第15章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一、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二、教职工的甄选与配置
   三、教师工作绩效评价
   四、教师薪酬
   五、教职工培训
   六、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第16章 当前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向
   一、化解巨型学校
   二、推动学校改进
   三、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四、走向校长专业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