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07-09-2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临床微生物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23354
  • 1
  • 245499
  • 平装
  • 16开
  • 2007-09-29
  • 440
  • 274
  • 临床医学
内容简介

本书所述的“临床微生物学”是指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各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利用基础微生物学的知识及技术,研究和解决临床上与微生物感染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书共19章,其中第1~6章为总论部分,分别叙述有关微生态学、医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以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第7~19章为各论部分,分别叙述临床各科常见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原则;另外还介绍了目前临床常见的其他几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如L型细菌感染、无芽厌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等。

本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和临床各科医师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微生态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微生态学发展史
   二、研究微生态学的主要用途
   三、微生态空间层次
   四、微生态组织
  第二节 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共生关系
   二、竞争关系
  第三节 正常微生物种群与宿主的关系
   一、细菌的定植
   二、定植机制
   三、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第四节 微生态平衡
   一、微生物方面
   二、宿主方面
  第五节 微生态失调
   一、微生态失调分类
   二、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三、微生态失调的结局
  第六节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一、保护厌氧菌, 提高定植抗力
   二、微生态失调联合防治疗法
 第二章 医院内感染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和发生原因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二、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
   一、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来源
   二、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特点
   三、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体
  第三节 医院内感染性疾病
   一、医院内感染的诊断
   二、医院内感染的种类
   三、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疾病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
   二、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三、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第三章 细菌耐药性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式
   二、细菌的耐药机制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测定的方法
   一、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二、耐药菌株监测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意义
   一、不同检验项目检测耐药菌株的意义
   二、耐药菌株监测的意义
 第四章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一、细菌及真菌的检查
   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的检查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血清学诊断
   一、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
   二、血清学方法在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一、核酸杂交法检测病原微生物基因
   二、核酸体外扩增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基因
 第五章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第一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综合预防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三、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免疫预防
   一、用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种类
   二、预防接种的剂量、次数和时间
   三、预防接种方法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
   五、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第六章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抗菌治疗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二、抗生素的选用原则
   三、临床应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抗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化学治疗
   二、生物制剂的抗病毒治疗
   三、基因治疗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第三节 抗真菌治疗
   一、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二、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三、其他抗真菌药物
 第七章 呼吸系统感染
  第一节 普通感冒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四节 白喉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百日咳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肺结核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七节 细菌性肺炎
   一、病原学
   二、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
  第八节 病毒性肺炎
   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二、其他病毒性肺炎
  第九节 非典型肺炎
   一、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二、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三、军团菌性肺炎
 第八章 消化系统感染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霍乱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病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四节 志贺菌感染(细菌性痢疾)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弯曲菌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腹泻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治疗
  第七节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一、假膜性肠炎
   二、急性出血性结肠炎
   三、真菌性肠炎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第八节 细菌性腹膜炎
   一、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二、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第九节 胰腺感染
   一、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治疗
 第九章 性病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第一节 淋病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梅毒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诊断
   六、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尖锐湿疣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四节 生殖器疱疹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软下疳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第七节 尿路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八节 肾盂肾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九节 盆腔感染
   一、病原学
   二、感染途径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十节 前列腺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治疗
  第十一节 肾结核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治疗
 第十章 皮肤、软组织、肌肉和骨骼感染
  第一节 普通化脓性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化脓性感染的分类
   四、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五、化脓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第二节 烧伤后感染
   一、病原学
   二、烧伤感染的发病机制
   三、病原菌的侵入途径及临床表现
   四、抗烧伤感染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骨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
   一、引起骨感染的病原
   二、化脓性骨组织感染的种类及其发病机制
   三、化脓性骨组织感染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 麻疹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 疣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七节 流行性胸肌痛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感染
  第一节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慢性脑膜炎
   一、病原学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四节 神经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五节 脊髓炎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六节 脑炎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七节 狂犬病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八节 颅内脓肿
   一、脑脓肿
   二、硬脑膜下脓肿
   三、硬脑膜外脓肿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感染
  第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分类
   二、病原体
   三、诱因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诊断
   七、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感染性心肌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
  第三节 心包炎
   一、急性心包炎
   二、迁延复发性心包炎
   三、缩窄性心包炎
 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感染
  第一节 败血症
   一、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的定义
   二、引起败血症的常见病原
   三、败血症的发生机制
   四、常见的败血症种类及其临床表现
   五、败血症的病原学诊断
   六、治疗原则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一、病原学
   二、内毒素性休克
   三、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所致休克
   四、肠毒素所致休克
   五、感染性休克的诊防治原则
  第三节 艾滋病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四节 成人T细胞白血病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EB病毒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十四章 眼耳鼻喉感染
  第一节 结膜、角膜炎症
   一、结膜炎
   二、角膜炎
  第二节 咽炎和扁桃体炎
   一、急性单纯性咽炎
   二、急性扁桃体炎
  第三节 喉炎
   一、急性单纯性喉炎
   二、急性声门下喉炎
   三、急性会厌炎
  第四节 中耳炎和外耳道炎
   一、急性中耳炎
   二、慢性中耳炎
   三、外耳道炎
   四、乳突炎
  第五节 鼻窦炎
   一、急性鼻窦炎
   二、慢性鼻窦炎
 第十五章 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
  第一节 产褥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
  第二节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预防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预防
  第四节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和新生儿水痘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治疗
  第六节 细小病毒B的围生期感染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第七节 围生期其他病毒的感染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二、肠道病毒感染
   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第十六章 病毒性肝炎
  第一节 甲型肝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特异性预防
  第二节 乙型肝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特异性预防
  第三节 丙型肝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诊断
   五、预防原则
  第四节 戊型肝炎
   一、病原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特异性诊断和预防
 第十七章 病毒性出血热
  第一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一、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新疆出血热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十八章 动物疫源性疾病
  第一节 鼠疫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炭疽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致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布鲁菌病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致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致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预防与治疗
  第五节 立克次体感染
   一、斑疹伤寒
   二、Q热
   三、恙虫病
 第十九章 其他微生物感染
  第一节 L型细菌感染
   一、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L型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L型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四、L型细菌感染的治疗及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常见感染类型
   四、实验室检查
   五、预防与治疗
  第三节 真菌感染
   一、概述
   二、临床常见真菌感染及其病原菌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