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I——基本教程(第2版)
作者: 龙驭球 包世华 匡文起 袁驷
出版时间:2009-01-0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00676
 - 2
 - 246323
 - 平装
 - 16开
 - 2009-01-05
 - 620
 - 514
 
本书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根据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非力学类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第1版[《结构力学教程(Ⅰ)》、《结构力学教程(Ⅱ)》]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以本套书为基础的教学实践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第2版采用了新的编排方式:首先把全书内容明确地区分为基本内容与增选、专题内容,然后将这两部分内容分别编成《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简称卷Ⅰ)和《结构力学Ⅱ———专题教程》(简称卷Ⅱ)。基本教程着眼于为课程打好基础,落实课程的基本要求;专题教程着眼于扩大和提高,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不同层次的增选和专题内容,不拘一格地提升教学水平。
全书共17章,分为卷Ⅰ和卷Ⅱ。本书为《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静定结构分析、超静定结构分析、矩阵位移法、动力计算基础等。
本书(卷Ⅰ)后附有《结构力学求解器》光盘1张,其中包括结构力学求解器,平面刚架程序的框图设计和源程序。另外,与本书配套的有《结构力学网络课程》、《结构力学学习指导》和《结构力学电子教案》(中、英文版)。配套的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先进表现手段,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可使工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整、系统地学习结构力学课程,也可作为从事土建、水利、力学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自学环境。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水利、力学等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1-3 杆件结构的分类
   §1-4 荷载的分类
   §1-5 学习方法
   *§1-6 结构力学求解器简介
  第2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2-2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2-3 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2-4 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
   *§2-5 用求解器进行几何构造分析
   §2-6 小结
   §2-7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1 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
   §3-2 静定多跨梁
   §3-3 静定平面刚架
   §3-4 静定平面桁架
   §3-5 组合结构
   §3-6 三铰拱
   §3-7 隔离体方法及其截取顺序的优选
   §3-8 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
   *§3-9 用求解器确定截面单杆
   *§3-10 用求解器求解组合结构
   *§3-11 用求解器求解一般静定结构
   §3-12 小结
   §3-13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4章 影响线
   §4-1 移动荷载和影响线的概念
   §4-2 静力法作简支梁影响线
   §4-3 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
   §4-4 静力法作桁架的影响线
   §4-5 机动法作影响线
   §4-6 影响线的应用
   *§4-7 用求解器计算结构的影响线
   §4-8 小结
   §4-9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5章 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5-1 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
   §5-2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5-3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5-4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举例
   §5-5 图乘法
   §5-6 温度作用时的位移计算
   *§5-7 用求解器进行位移计算
   §5-8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5-9 互等定理
   §5-10 小结
   §5-11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6章 力法
   §6-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
   §6-2 力法的基本概念
   §6-3 超静定刚架和排架
   §6-4 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6-5 对称结构的计算
   §6-6 两铰拱
   §6-7 无铰拱
   §6-8 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6-9 超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
   §6-10 超静定结构计算的校核
   *§6-11 用求解器进行力法计算
   §6-12 小结
   §6-13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7章 位移法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7-2 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
   §7-3 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7-4 有侧移刚架的计算
   §7-5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7-6 对称结构的计算
   *§7-7 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7-8 小结
   §7-9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8章 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
   §8-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8-2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8-3 对称结构的计算
   §8-4 无剪力分配法
   §8-5 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8-6 近似法
   §8-7 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
   §8-8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8-9 用求解器求解一般的超静定结构
   §8-10 小结
   §8-11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9章 矩阵位移法
   §9-1 概述
   §9-2 单元刚度矩阵(局部坐标系)
   §9-3 单元刚度矩阵(整体坐标系)
   §9-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9-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9-6 等效结点荷载
   §9-7 计算步骤和算例
   §9-8 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
   §9-9 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
   §9-10 小结
   §9-11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0章 结构动力计算基础
   §10-1 动力计算的特点和动力自由度
   §10-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0-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10-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10-5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0-6 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
   §10-7 小结
   §10-8 思考与讨论
   习题
  附录A 《结构力学求解器》
  附录B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主编简介
  编著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