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4-10-2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论文化素质教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54306
  • 1
  • 248676
  • 平装
  • 16开
  • 2004-10-22
  • 620
  • 521
目录

 文化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周远清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与可能/季羡林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教育先导性/张岂之
  双翼健劲 长空竞胜/杨叔子
  也谈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刘家和
  教育观念的深化/张楚廷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努力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胡显章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革新之研究/徐辉
 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周远清
  试论素质教育/潘懋元
  素质:人的内在之物/张楚廷
  素质 方法 创新/文辅相
  论素质与素质教育/文辅相
  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毛萍
  也谈素质和素质教育/陈怡
  大学素质教育论纲/朱永新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 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文辅相
  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文辅相
  再论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张楚廷
  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一些思考/王生钰
  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张楚廷
  教学理论与素质教育/张楚廷
 文化素质教育
  是“育人” 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杨叔子
  谈谈人文教养与人文学科/叶朗
  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理念/文辅相
  素质:教育的沉思/张楚廷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潘懋元 高新发
  漫谈大学教育中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俞汝勤
  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与高等教育/朱新涛
  从“三注”到“三提高”———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周远清
  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刘献君
  赋予文化素质教育持久的生命力/胡显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赵靖
  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肖兴民、惠泱河、王刚
 知识、能力与素质
  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的探讨/杨叔子 姚启和
  迎接时代挑战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节选)/陈祖福
  论人的素质和能力/孙显元
  文化素质教育要在“化”字上下功夫/王义遒
  “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钟启泉
  文化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徐国宝
  人才成长岂止在课堂———论大学潜在课程的育人价值/石亚军
  略谈专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梅雪松、田东平、束鹏程、于德弘
 大学教师的素养、大学的品位与素质教育
  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张岂之
  积极推进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核心的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周远清
  论高校“素质”/任晓敏
  品味大学品位/张楚廷
  大学的品味/李曼丽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冉昌光 徐行言
  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价/朱中华 陈怡
 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陈怡
  关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如何走向成熟的思考/石亚军
  文化素质教育与创造性培养/胡显章 李曼丽
  论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冉昌光
  不能以创新教育代替素质教育/王义遒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刘献君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王义遒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教育理论/张岂之
  教育思想改革的重要进展———素质教育论/张楚廷
  文化素质教育要在“素质”、“思想”上下功夫/周远清
  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周远清
  贯彻全教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钟秉林
  建设好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凤泰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改革———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阎志坚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余东升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沈亚平 索海军
  努力从系统优化角度深入探索与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胡显章 徐葆耕 袁德宁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
  对立耶?一体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历史考察/张岂之
  科学人文相融 爱国创新与共———再论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杨叔子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周远清
  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刘献君
  文理渗透与教学改革/张楚廷
  科学呼唤人文 人文导引科学/王义遒
  建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推进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张晋峰
  文理会通:大师之道/徐葆耕
 附录: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998]2号文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