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04-01-1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海洋生态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37941
  • 1
  • 249468
  • 平装
  • 16开
  • 2004-01-13
  • 570
  • 356
  • 理学
  • 生态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海洋环境(物理、化学、地质、生物诸因子), 海洋生物(漂浮、浮游、游泳、底栖生物各生态类群), 各种生境的特点以及生物生产、数量分布变化与各种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论述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并以一定篇幅(最后3章)扼要介绍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与存在的问题,如何保护和科学管理海洋生物资源;人类活动对特定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洋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全书内容全面丰富,主要特点是编入了作者多年积累的潮间带生态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地引用了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这些材料进一步揭示海洋生态学规律,反映人类活动和环境变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极其难得的。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作为了解海洋生态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海洋生态学的定义
  1.2 海洋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海洋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4 海洋生态学的发展
  1.5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第2章 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1 导论
   2.1.1 海水特性及其对海洋生物生活的意义
    2.1.1.1 海水中的溶解物质
    2.1.1.2 海水的热学特性
    2.1.1.3 海水为微碱性缓冲溶液
    2.1.1.4 海水的密度
    2.1.1.5 海水的黏性
    2.1.1.6 海水的表面张力
   2.1.2 世界大洋
   2.1.3 中国海
   2.1.4 海洋环境的划分
    2.1.4.1 水层环境及其特征
    2.1.4.2 水底及其环境特征
  2.2 海洋环境因素及其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2.1 理化环境因素
    2.2.1.1 太阳辐射
    2.2.1.2 温度
    2.2.1.3 盐度
    2.2.1.4 压力
    2.2.1.5 波浪、海流和潮汐
    2.2.1.6 海水中的溶解盐类
    2.2.1.7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pH和氧化还原电势差
    2.2.1.8 海水中的有机物
   2.2.2 海洋沉积物因素
    2.2.2.1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及其类型
    2.2.2.2 海洋沉积物与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布
    2.2.2.3 海洋沉积物与海洋底栖动物生命活动
    2.2.2.4 海洋沉积物与海洋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2.2.5 海洋沉积物与底栖生物群落
   2.2.3 生物性环境因素
    2.2.3.1 食物联系
    2.2.3.2 共生
 第3章 海洋生物及其生活方式
  3.1 导论
  3.2 水层生物
   3.2.1 漂浮生物
   3.2.2 浮游生物
    3.2.2.1 浮游生物在水中的下沉速度
    3.2.2.2 对浮游生活的适应
    3.2.2.3 浮游生物生态类群
    3.2.2.4 关于浮游幼体的一些说明
   3.2.3 游泳动物
    3.2.3.1 游泳动物主要类群
    3.2.3.2 游泳动物的运动
    3.2.3.3 游泳动物的洄游
  3.3 水底生物
   3.3.1 海底环境划分
   3.3.2 底栖生物生态类型
    3.3.2.1 固着生物
    3.3.2.2 周丛生物
    3.3.2.3 底埋动物
    3.3.2.4 穴居动物
    3.3.2.5 爬行动物
    3.3.2.6 钻蚀生物
   3.3.3 底栖生物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3.3.1 海岸性质
    3.3.3.2 波浪
    3.3.3.3 潮汐
    3.3.3.4 光线、温度和盐度
  3.4 珊瑚礁
   3.4.1 珊瑚礁的分布
   3.4.2 造礁珊瑚的限制因素
    3.4.2.1 温度
    3.4.2.2 盐度
    3.4.2.3 光照
    3.4.2.4 海平面变动
    3.4.2.5 地形和底质
    3.4.2.6 与藻类的关系
   3.4.3 珊瑚礁类型
    3.4.3.1 岸礁
    3.4.3.2 堡礁
    3.4.3.3 环礁
   3.4.4 珊瑚礁分带
    3.4.4.1 礁坪
    3.4.4.2 礁塘
    3.4.4.3 礁坪前坡
    3.4.4.4 礁脊
  3.5 红树林
   3.5.1 概述
   3.5.2 生态环境特征
   3.5.3 种类与分布
  3.6 极地生物
   3.6.1 概述
   3.6.2 南极及其环境特点
    3.6.2.1 南极生物
    3.6.2.2 大陆边缘沿岸区
    3.6.2.3 潮间带
    3.6.2.4 浅海区
    3.6.2.5 南大洋
   3.6.3 北极及其环境特点
 第4章 海洋生态学
  4.1 种群生态学
   4.1.1 导论
   4.1.2 种群的定义和种群的群体特征
    4.1.2.1 种群的定义
    4.1.2.2 种群的群体特征
   4.1.3 种群研究范围
   4.1.4 种群数量统计方法
   4.1.5 种群结构
    4.1.5.1 种群空间分布模式
    4.1.5.2 种群密度
    4.1.5.3 年龄分布和性比
   4.1.6 种群动态
    4.1.6.1 生命表
    4.1.6.2 存活曲线
    4.1.6.3 种群数量变动的生物学基础
    4.1.6.4 种群增长
   4.1.7 种群数量变动和种群调节
    4.1.7.1 种群数量变动形式
    4.1.7.2 种群调节
   4.1.8 种群数量动态理论的应用
    4.1.8.1 芮莱关于乔治湾浮游植物种群控制因素的研究
    4.1.8.2 芮莱关于乔治滩浮游动物种群的理论分析
   4.1.9 集合种群
    4.1.9.1 概述
    4.1.9.2 集合种群概念及其含义
    4.1.9.3 Levins的集合种群模型
    4.1.9.4 确定集合种群的参数
    4.1.9.5 集合种群的遗传变异
    4.1.9.6 海洋环境中的集合种群
  4.2 群落生态学
   4.2.1 海洋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与形成基础
   4.2.2 海洋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
    4.2.2.1 海洋生物群落组成
    4.2.2.2 海洋生物群落组成种类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4.2.2.3 海洋生物群落空间结构与时间节律
   4.2.3 海洋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4.2.4 海洋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
   4.2.5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生态位
   4.2.6 影响群落组成结构的因素
   4.2.7 海洋生物群落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2.7.1 水底
    4.2.7.2 水层
  4.3 生态系统生态学
   4.3.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4.3.2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4.3.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4.3.3.1 生物性成分
    4.3.3.2 非生物成分
   4.3.4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3.4.1 食物链与食物网
    4.3.4.2 营养阶层
    4.3.4.3 生态金字塔
   4.3.5 海洋生态系统功能
    4.3.5.1 海洋生态系统能流
    4.3.5.2 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3.6 生态系统的发育与生态平衡
    4.3.6.1 生态系统的发育
    4.3.6.2 生态系统平衡
   4.3.7 生态系统服务
    4.3.7.1 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涵
    4.3.7.2 海洋在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位置
   4.3.8 全球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
    4.3.8.1 概述
    4.3.8.2 研究现状
 第5章 海洋水域生物生产
  5.1 海洋水域生物生产力的概念与意义
  5.2 与海洋水域生物生产研究有关的基本概念
   5.2.1 现存量
   5.2.2 生产量
   5.2.3 生产力
   5.2.4 初级生产量
   5.2.5 次级生产量
   5.2.6 终级生产量
  5.3 海洋初级生产
   5.3.1 光合作用
   5.3.2 初级生产
   5.3.3 控制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5.3.3.1 辐射和光合作用
    5.3.3.2 营养盐对生长率的影响
    5.3.3.3 初级生产力的物理控制
    5.3.3.4 浮游动物对初级生产力的控制
   5.3.4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5.3.4.1 全球的海洋初级生产力
    5.3.4.2 中国海区的海洋初级生产力
    5.3.4.3 海洋底栖植物生产力
   5.3.5 国内外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5.3.5.1 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的历史
    5.3.5.2 中国海洋生物初级生产力研究历史
    5.3.5.3 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5.4 海洋次级生产力
   5.4.1 海洋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5.4.2 海洋动物的次级生产量
   5.4.3 影响次级产量的因素
   5.4.4 海洋动物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5.4.4.1 运用种群动态参数计算次级生产量
    5.4.4.2 生理学方法
    5.4.4.3 P/B系数法
  5.5 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过程和反馈调节
 第6章 海洋生物资源
  6.1 导论
  6.2 浅海生物资源
   6.2.1 鱼类
   6.2.2 头足类
   6.2.3 游泳甲壳类
  6.3 滩涂生物资源
  6.4 药用生物资源
  6.5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
  6.6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管理
   6.6.1 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理论的应用
   6.6.2 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
   6.6.3 海洋经济动物增养殖农牧化
    6.6.3.1 海草的一般生态学特点
    6.6.3.2 经济动物增养殖试验研究
 第7章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的影响
  7.1 导论
  7.2 人类活动及其对特定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7.2.1 筑堤建坝与海岸侵蚀
   7.2.2 填海造地
  7.3 海洋污染物
   7.3.1 石油烃化合物
    7.3.1.1 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7.3.1.2 油污对海鸟的影响
    7.3.1.3 油污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7.3.1.4 油污对潮间带生物的影响
  7.4 工业生产废弃物
   7.4.1 沧口潮间带
   7.4.2 沙岭庄潮间带
  7.5 赤潮
   7.5.1 概述
   7.5.2 赤潮和赤潮生物
   7.5.3 赤潮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7.5.3.1 赤潮发生的原因
    7.5.3.2 赤潮发生的过程
  7.6 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的迁移与转化
  7.7 海洋污染的生物效应
   7.7.1 个体生物的生物学效应
   7.7.2 生物种群-群落的生态效应
  7.8 海洋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
   7.8.1 海洋环境容量
   7.8.2 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
    7.8.2.1 物理净化
    7.8.2.2 化学净化
    7.8.2.3 生物净化
  7.9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7.9.1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7.9.2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第8章 海洋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8.1 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
  8.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
  8.3 海洋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英汉名词对照
 汉英名词对照
 后记
 作者与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