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29892
 - 1
 - 249472
 - 平装
 - 16开
 - 2004-01-13
 - 270
 - 222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子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与要求编写的。
全书共分九章,包括实验基础知识、基础实验性、综合与提高性实验,并加入了一定量的设计性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在最后一章和附录中介绍了现代物理实验室的发展以及与物理实验有关的知识性内容的介绍。本书在保留了传统实验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技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适合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类各专业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供其他专业参考使用。
  第一章 导论
   §1-1 科学实验与物理实验课程概述
   §1-2 物理实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1-3 物理实验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第二章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2-1 测量与误差
   §2-2 测量不确定度简介
   §2-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2-4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5 实验测量结果的表示
   §2-6 用Excel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2-7 计量单位制和量纲
  第三章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3-1 比较法
   §3-2 放大法
   §3-3 平衡法
   §3-4 补偿法
   §3-5 转换法
   §3-6 模拟法
   §3-7 干涉法
  第四章 基础实验
   实验4-1 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实验4-2 正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实验4-3 误差分配和实验仪器选择的关系研究
   实验4-4 用伸长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4-5 刚体转动惯量的实验研究
   实验4-6 静电场的模拟与描绘
   实验4-7 惠斯通电桥法测电阻
   实验4-8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
   实验4-9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牛顿环的实验研究
   实验4-10 分光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第五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
   实验5-1 电表的改装与校正
   实验5-2 光栅的特性分析与应用
   实验5-3 用相位法、干涉法测定声速
   实验5-4 电子束的电偏转研究
   实验5-5 电子束的磁偏转研究
   实验5-6 霍耳效应及应用
   实验5-7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
   实验5-8 钠黄光双线波长差的实验研究
   实验5-9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5-10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5-11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实验5-12 全息照相与观察
  第六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6-1 自组望远镜
   实验6-2 驻波法测振动频率
   实验6-3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研究
   实验6-4 液体动力粘度的测定
   实验6-5 超声光栅的构建与观察
  第七章 计算机仿真实验
   §7-1 计算机仿真实验介绍
   §7-2 计算机仿真实验示例——偏振光的研究
  第八章 计算机模拟实验
   实验8-1 分形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实验8-2 混沌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实验8-3 逾渗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第九章 国内外部分著名物理实验室及WWW网址介绍
   §9-1 现代实验室制度的发展
   §9-2 统一联网地址
   §9-3 国外部分著名物理实验室及WWW网址介绍
   §9-4 国内部分著名物理实验室及WWW网址介绍
  附录一 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附录二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物理实验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四 附表
   附表1 基本物理常量1998年推荐值
   附表2 常用仪器量具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极限误差
   附表3 20 ℃时常用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附表4 常用金属的弹性(杨氏)模量
   附表5 液体的动力粘度
   附表6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
   附表7 常用电气仪表面板上的标记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