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哲学解读
作者: 李凯林
出版时间:2006-05-2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83313
 - 1
 - 253907
 - 平装
 - 16开
 - 2006-05-26
 - 240
 - 205
 
 本书尝试探讨当代中国改革中的政治哲学,致力于从哲学层面上解读中国改革,达到对中国改革的深层理解和对经典哲学理念的应用发挥,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哲学素养的训练。本书融图示、思辨、案例和逻辑于一体,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中、在与古今中外改革案例的比较中,达到对今日中国改革的多视角解读,本书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已学过的内容力求不讲或少讲。着力于从学术层面深入探讨有关难点或理解误区。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课材,也可供社会读者选用。
  绪论 从哲学层面理解中国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任务的回顾
   三、“解读”的定位
   四、浴火重生的哲学
   五、本书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 定位论:国情定位再认识图解
   一、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地位纠错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二维图示与讨论:“超阶段”错误与改革
   三、三维图示与讨论:国情定位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四、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书写历史
   五、“弱者道之用”的哲理
  第二章 设计论:中国改革的成功奠基
   一、匠心独具的设计
   二、内乱和分裂的代价中国绝对付不起
   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风险分析
   四、珍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政治生态
   五、化“腐朽”为神奇的互补
   六、百年振兴,和平崛起
  第三章 动力论:几种改革模式的比较
   一、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
   二、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四、综合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特色论:中国体改是扬弃资本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进程
   二、资本的善恶二重性分析
   三、劳资关系发展史回顾
   四、从生态系统论意义上看扬弃
   五、扬弃资本,而不是简单地消灭资本
   六、中国改革是对资本的否定之否定
   七、“公有资本”的人格化塑造
  第五章 反成论:对手改革的正面意蕴
   一、危机中的特殊选择
   二、“新政”的内容
   三、唯物史观对“新政”的解读
   四、相反相成的历史
   五、历史规律与人
  第六章 史鉴论:中国古代改革之鉴戒
   一、改革贯穿中国历史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特点
   三、“庆历新政”的历程与反思
   四、王安石变法的历程与反思
   五、戊戌变法及其反思
   六、关于中国历史上改革成败原因的讨论
  第七章 正名论:改革与革命相兼史观
   一、革命史观反思
   二、改革内涵考辨
   三、唯物史观的意义扩展
  第八章 科学论:改革理论的科学考辨
   一、两种科学理论的区分
   二、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演化
   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建设推向前进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