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02年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媒介批评通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036380
  • 1-2
  • 255613
  • 2002年1月
作者简介
刘建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观察》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第八、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学委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有《宏观新闻学》、《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基础舆论学》、《当代舆论学》、《当代中国社会舆论形态》、《现代新闻理论》、《天理民心》、《邓小平宣传思想研究》、《穿越舆论隧道》、《媒介批评通论》、《第二次革命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后的中国》、《传播学总论》等十几部著作及辞书。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刘建明,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观察》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第八、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学委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有《宏观新闻学》、《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基础舆论学》、《当代舆论学》、《当代中国社会舆论形态》、《现代新闻理论》、《天理民心》、《邓小平宣传思想研究》、《穿越舆论隧道》、《媒介批评通论》、《第二次革命的伟大旗帜》、《邓小平后的中国》、《传播学总论》等十几部著作及辞书。
目录
第一章 媒介批评学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批评
一 媒介批评的内涵
二 新闻观念与媒介批评观念
三 媒介批评的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任务
一 认识新闻的质量
二 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
三 认识媒介和社会

第二章 媒介批评与媒介批评学的演变
第一节 我国的新闻批评史
一 古代的新闻批评
二 近现代的报刊批评
三 当代的媒介批评
第二节 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开端
一 媒介批评研究的起步
二 媒介批评学研究的概况
第三节 西方的媒介批评及其研究
一 新闻批评的产生
二 美国新闻界的"报评"
三 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

第三章 媒介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 批评者的社会分布
一 普通批评者
二 批评家群体
三 媒体的监管者
四 优秀稿件的评选者
第二节 批评者的个性
一 批评主体的个性与共性
二 批评者个性的本质
三 批评者个性的实践形式
第三节 批评者的思想倾向
一 批评者的立场
二 批评者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批评者的动机
一 捍卫真理的动机
二 自我辩护的动机
三 提供鉴赏的动机

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规范与标准
第一节 诸种精神产品批评的差异
一 批评对象的差异
二 批评逻辑的差异
三 评价文体的差异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规范
一 "时空通观"的规范
二 "整体照应"的规范
三 "效果实证"的规范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标准
一 确立批评标准的重要性
二 媒介批评的两个标准
三 意向标准和再现标准的关系

第五章 媒介批评的方式和内容
第一节 媒介管理的批评
一 管理批评的目的和方式
二 管理批评的内容
第二节 新闻的法治批评
一 法治批评的目的与方式
二 法治批评的内容
第三节 优秀新闻的评选
一 优秀新闻的考评项与标准
二 评选好新闻的科学方式
第四节 专业性媒介批评
一 报道的方式与批评内容
二 评论的方式与批评内容
三 杂感的方式与批评内容
四 学术研究的方式与批评内容

第六章 媒介批评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 媒介批评方法的特殊性
一 媒介批评方法的要素
二 批评方法的互补和方法因子的运用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一 新闻实体的结构拆解
二 由外部结构透视内在结构
三 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
第三节 批评的系统方法
一 系统分析方法的规则
二 媒介的系统分析格式
第四节 定量与定性分析
一 定量分析及其意义
二 定性与思辩分析

第七章 新闻媒体的解读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一 扩充思想的机构
二 媒介思想的舆论化
三 媒体的软性权力
第二节 媒介的权威
一 媒介的权威及其实现
二 树立权威的媒介行为
三 媒介权威的末路
第三节 媒介文化与媒介现代化
一 媒介文化的人格化
二 媒介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第四节 媒介的自由理性
一 媒介自由的真谛
二 两种媒介自由观三 科学的媒介自由观

第八章 新闻的属性及批评的切入
第一节 媒介的构图及价值判断
一 新闻的本性与世界重构
二 新闻的本体与真实
三 新闻丛的历史镜鉴
第二节 事变的进程与新闻把握
一 把握变动中的存在
二 把握事变的因果关系
三 把握事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三节 工具论及其分析
一 整合认识的工具
二 政治工具论
三 人民监督的工具
第四节 新闻消费及其评价
一 文化消费的评价
二 精神消费的观念亲和
三 物质消费的新闻分析

第九章 新闻作品的解析
第一节 新闻作品内容的解析
一 新闻作品的主客观因素
二 揭示新闻内容的获悉意义
三 阐释新闻内容的主旨
四 新闻内容的情感评价
第二节 新闻作品的形式解析
一 新闻形式的感受性
二 新闻作品的结构分析
三 新闻作品的语言分析
第三节 新闻内容与形式的互动分析
一 内容如何决定形式
二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三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

第十章 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
第一节 解释学在媒介批评中的应用
一 新闻文本的构成
二 由文本解读向批评过渡
三 从理解走向解释
第二节 媒介文本的解读规范
一 解读媒介文本的法则
二 判断和批评的准确性
三 解读和批评的限度
第三节 解释与批评文本的建构
一 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二 解释的要素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传播政策与媒介批评方针
第一节 传播政策与媒介批评
一 传播政策的产生
二 传播政策决定媒介批评的目标
三 传播政策对媒介批评的校正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方针
一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媒介观
二 遵循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原则
三 遵循批评与争鸣的平等原则
四 分清认识与政治错误的界限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修养
一 批评家的政治修养
二 批评家的思想修养
三 批评的良好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