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19-03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获奖信息: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以下为《建筑类型学(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9787112231836
  • 3版
  • 263105
  • 48243203-6
  • 平膜勒口
  • 小16开
  • 2019-03
  • 524
  • 324
  • 工学
  • 建筑学
  • TU
  • 建筑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汪丽君,女,生于1974.10,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2年本科进入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2003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教授,长期关注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在地域建筑、历史环境再生与城市公共空间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2010年至2011年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曾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LJVa)建筑学院进行以历史环境“再生”为目标的城市形态研究。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撰写的《建筑类型学》一书2011年1月作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教材出版,2017年又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三五”教材出版计划,深受建筑学术界的好评,推动了国内的建筑类型学理论研究及其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曾先后获得多次重要奖项: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4年获建设部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4年获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2005年获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2009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13年获河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7获天津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8年获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2018年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翻译出版多部国外理论著作:《世界建筑史丛书》中的《罗马风建筑》分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建筑学及相关学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建筑、景观和记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还担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八分册中“地域性建筑”专题主编的工作。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宽泛地论证了这种学说的历史、文化和地域背景,把西方诸多带有类型学色彩的建筑师融为一体并加以分析比较,从而阐明建筑类型学的深刻含义及普遍的适应性。尤其是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对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在建筑形态上的影响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对其具体表现特征和美学价值取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发掘它在建筑形态构成上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并联系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筑设计创作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的新思路,从而引导他们树立理性思考的设计观念,以推动整体设计水平的提升。
目录

绪论研究问题说明
0.1 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美学动态概况
0.2 我国建筑师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0.3 建筑类型学研究的现状、主旨和方法说明
0.4 研究内容与框架

上篇:理论篇
第1章 来自理性世界的思考
——建筑类型学理论发展综述
1.1 建筑类型学概况
1.2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
第2章 内在的秩序
——新理性主义中的建筑类型学理论研究
2.1 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交汇——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论
2.2 意大利“形态类型学”(Typo-MorohoIogy)研究传统
2.3 其他一些新理性主义建筑师的建筑类型学理论
第3章 自然的启示
——新地域主义中的建筑类型学理论研究
3.1 当代批判的地域主义——马里奥·博塔的建筑类型学理论
3.2 有机类型学——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类型学理论
3.3 亚洲及拉丁美洲地区新地域主义建筑师的类型学探索

中篇:解析篇
第4章 以类型从事建构
——现代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与形态生成法则
4.1 形态、逻辑与情感——建筑类型学形态设计的基本要素
4.2 抽象的运用——基于类型学的形态设计方法
4.3 类推的设计和类型学的三种应用途径
第5章 场所意义的生成
——类型学形态生成法则的具体操作实例分析
5.1 理想与现实——建筑设计中类型学形态生成法则的具体操作分析
5.2 环境与行为——城市设计中类型学形态生成法则的具体操作分析
第6章 人文·场所·记忆
——拉斐尔·莫内欧建筑类型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6.1 莫内欧建筑实践与理论综述
6.2 历史与现实——设计原型的抽象过程
6.3 应变与表现——设计原型的场所化过程
6.4 组合与应用——类型的组合设计与案例分析
6.5 莫内欧建筑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启示
第7章 设计思想中的形式
——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与批评
7.1 观察:综合深入
7.2 分析:审美取向
7.3 对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理论局限性的美学批评

下篇:本土篇
第8章 表现与再现
——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类型学实践研究
8.1 日本及其他东方文化地区现代地域性建筑的类型学启示
8.2 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类型学实践发展
8.3 对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类型学思考
第9章 回归与超越
——走向开放的广义建筑类型学
9.1 狭义建筑类型学的整合与延续
9.2 广义建筑类型学的建构
9.3 类型、原型与参数化设计——未来研究展望
再版跋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