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研究生教学用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069609
  • 1-1
  • 266952
  • 2005年12月
作者简介
李晓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兼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高级经济顾问,并兼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多所高校(研究单位)兼职教授。被国家多个部委和若干省市聘为顾问。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一年。从事研究的主要领域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资源经济。20多年来,先后撰写了《宏观经济学:转轨的中国经济》、《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对经济改革的哲学分析》等十余部著作;主持完成了《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新世纪中国经济轨迹》等重要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论文和著作获“第11届孙冶方经济学奖”、“第一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第13届中国图书奖”等15项全国性经济学奖。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研究生学习宏观经济学提供的教材。本书把西方国家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了借鉴他人、服务自己的教学目的;本书框架内容体现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为背景的特点。本书以总供求为主线开篇布局:从总供给入手,分析国民经济增长和潜在生产能力,分析劳动市场和工资问题等;从总需求入手,分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同时,以总供求均衡与非均衡为思考框架,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关系,以及汇率体制、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也分析了总供求失衡产生的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本书从人物及背景、关键方程或模型、关键图示及解释、特征归纳及应用前景评价5个方面,扼要地分析和解读了西方宏观经济学若干经典模型,以帮助读者粗线条地把握精华,开启思路,学会运用。本书突破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范围,增加了马克思的重要论述,以提高读者比较分析和综合吸收的能力。本书选编了生动有趣或富有启发性的资料作为附和阅读材料,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提高研究生学习宏观经济理论的兴趣。本书的观点与材料不仅来源于国内相关教材和资料,还来自于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2年学习与研究的成果,以及作者在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8年工作中的观察思考与调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核算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节 经济增长经典模型选解第四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内容第五节 按购买力平价法和汇率法计算GDP附录Ⅰ 相关图表资料附录Ⅱ 阅读材料  第二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