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045108
 - 267395
 - 2003-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及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命运。作者以儒家经典的经学化、孔子的圣人化、儒家的教育选举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来界定制度化儒家的基本形态。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新的观念体系的形成等过程的分析,揭示制度化儒家在国内社会矛盾和西方文明的全面挑战面前,如何逐步失去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控制力,从而使我们对儒家的近代命运有一种更为深入的了解。                            
                            
                        
                            目录
                        
                        
                                导言  知识与制度和权力:制度化儒家的基本结构和近代命运  一、价值体系和制度建构:从权力和真理的互动看儒家的制度化  二、 儒家制度化的前奏:秦皇和汉武的思想统一运动  三、儒家制度化的基本形态第一章  儒家的制度化和制度的儒家化(上)  一、五经博士的设立和儒家典籍经学化  二、孔子的圣人化第二章  儒家的制度化和制度的儒家化(下)  一、礼和法—儒家制度化与传统社会秩序的建构  二、皇权、绅权和地方权力的建构:儒家制度化和传统中国的国家与社会  三、学校制度、选举制度和儒家学说传播的制度化第三章  儒家还是真理的代理人吗:儒家观念体系的危机  一、中体西用:突破旧的制度框架的角度  二、经学的末路:托古改制和维新变法对儒家制度化的全面冲击  三、中国在世界中:作为儒家的世界体系的天朝模式的解体第四章   难以维持的秩序:儒家制度体系的危机  一、地方势力的崛起对儒家秩序的冲击  二、科举的衰落和儒家权力之途的堵塞  三、报纸杂志等公众媒介的发展和知识传播的新途径第五章  清末新政和制度化儒家的解体  一、新政:儒家根本制度的退场  二、立宪和新法律:儒家观念在新制度中的退场第六章  儒家承载群体的丧失:绅士的分化和转型  一、从士到知识分子  二、学生和留学生  三、绅士阶层的分化和军人势力的中心化第七章  后制度化时期儒家的命运  一、儒家已不再作为合法性的依据  二、儒家的惯性:后合法性时代儒家的制度化重建  ……结语:哲学家与儒者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