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 #

出版时间:2019-0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获奖信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普通生物学(第3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23065
  • 3版
  • 286194
  • 44246020-0
  • 平装
  • 大16开
  • 2019-08
  • 850
  • 468
  • 理学
  • 生物学
  • Q1
  • 通用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以知识的系统性、简明性和条理性为显著特色,为普通高等院校和农林院校生物类和非生物类普通生物学课程提供一本实用的教学用书。全书共9 章,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生物营养与代谢,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生物的类群,生物与环境,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等内容。从微观上系统介绍和认知生命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和原理,从宏观上阐明生命进化趋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学生获取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为方便学习和促进教学,本书还配套了教学课件、讲解视频、拓展阅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等丰富的数字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使用,也可供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和相关科研人员参考和使用。

目录

 前辅文
 绪论
  一、 生物学内涵、任务及生命的概念
  二、 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三、 生物学涵盖学科及其分支
  四、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五、 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细  胞
  第一节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
   一、 细胞的发现
   二、 细胞学说的创立
  第二节 细胞的生命物质
   一、 细胞的元素组成
   二、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三、 细胞结构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二、 细胞的基本属性
   三、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
   四、 细胞外被与细胞质膜
   五、 细胞器
   六、 细胞骨架系统
   七、 细胞连接
   八、 物质的跨膜运输
   九、 细胞通讯
  第四节 细胞增殖与分化
   一、 细胞周期
   二、 细胞分裂
   三、 细胞分化
   四、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五、 癌细胞
 第二章 组织、器官和系统
  第一节 植物的组织、器官和组织系统
   一、 植物组织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二、 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动物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一、 动物组织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二、 哺乳动物的器官系统
 第三章 生物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 自养
   二、 异养
  第二节 生物催化剂——酶
   一、 酶的概念
   二、 酶的命名与分类
   三、 酶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四、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能量代谢
   一、 光合作用
   二、 生物氧化
   三、 能荷及细胞的能量状态
  第四节 物质代谢
   一、 初生代谢
   二、 次生代谢
  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调控
   一、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控
   二、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控
 第四章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
  第一节 生物繁殖的基本类型
   一、 无性生殖
   二、 有性生殖
   三、 单性生殖
  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二、 植物的生活史
  第三节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一、 动物繁殖理论与意义
   二、 个体发育
   三、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第五章 生物的类群
  第一节 生物分类概述
   一、 生物分类的内容及意义
   二、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三、 生物的分界
   四、 生物分类等级
   五、 生物的命名
   六、 生物的鉴定
  第二节 病毒
   一、 病毒
   二、 亚病毒
   三、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节 原核生物界
   一、 细菌
   二、 蓝细菌
   三、 古菌
   四、 其他原核生物
  第四节 原生生物界
   一、 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 原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节 真菌界
   一、 真菌门
   二、 地衣门
  第六节 植物界
   一、 多细胞藻类植物
   二、 苔藓植物
   三、 蕨类植物
   四、 裸子植物
   五、 被子植物
  第七节 动物界
   一、 多孔动物
   二、 腔肠动物
   三、 扁形动物
   四、 假体腔动物
   五、 环节动物
   六、 软体动物
   七、 节肢动物
   八、 棘皮动物
   九、 半索动物
   十、 脊索动物
 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环境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一、 自然环境的圈层系统
   二、 环境及生态因子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 最小因子定律
   二、 耐受性定律
   三、 限制因子及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种群生态
   一、 种群的概念
   二、 种群的基本特征
   三、 种群的年龄结构
   四、 性别比例
   五、 存活曲线
   六、 种群的增长模型
  第四节 生物群落
   一、 生物群落概念
   二、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四、 生物群落的演替
   五、 生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
  第五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 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第六节 人与环境
   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 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三、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七章 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
   一、 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实验
   二、 分离定律
   三、 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节 孟德尔定律的补充和发展
   一、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二、 复等位基因
   三、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四、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一、 染色体与遗传
   二、 基因与染色体
   三、 连锁交换定律
   四、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五、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第四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二、 DNA的复制
   三、 DNA复制过程中的错配及其修复
  第五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
   一、 中心法则
   二、 基因表达
   三、 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六节 染色体变异
   一、 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变异
   二、 基因突变
 第八章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一、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二、 生命起源的条件
   三、 生命起源的主要阶段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一、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二、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一、 古生物学证据
   二、 比较解剖学证据
   三、 胚胎学证据
   四、 动物地理学证据
   五、 免疫学证据
   六、 分子生物学证据
   七、 遗传学证据
  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理论
   一、 早期进化论
   二、 达尔文进化论
   三、 现代综合进化论
   四、 分子进化中性论
   五、 间断平衡论
  第五节 物种的形成
   一、 物种
   二、 物种形成的条件与方式
   三、 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第六节 影响生物种群进化的因素
   一、 基因突变
   二、 基因流动
   三、 遗传漂变
   四、 非随机交配和选择
   五、 自然选择
  第七节 人类起源与进化
   一、 人类的起源
   二、 现代人的进化
   三、 人类未来的进化
 第九章 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一、 基因组学
  二、 蛋白质组学
  三、 转录组学
  四、 代谢组学
  五、 神经生物学
  六、 生物信息学
  七、 结构生物学
  八、 系统生物学
  九、 合成生物学
  十、 进化生物学
  十一、 仿生学
  十二、 基因编辑技术
  十三、 再生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