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4-07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以下为《食品感官评定(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9787518447749
  • 2-1
  • 526633
  • 49257797-8
  • 16开
  • 2024-07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本科
作者简介
宋诗清 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香料香精制备、美拉德反应基础科学及应用研究。在热反应香精及呈味肽研究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等3项国家级与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完成企业合作开发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
崔和平,男,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助理研究员。
张晓鸣 博士,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食品生物科学专攻博士后,在美拉德反应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香精及功能因子的稳态化技术、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研究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独创性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4项国家级与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完成企业合作开发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110余篇。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次修订将第一版第一章中有关食品感知理论的内容独立成章,扩展了感知理论知识体系,全面、系统介绍了视觉感知、嗅味觉感知、口感触觉感知机制,补充了食品多元感知刺激与感知交互的理论成果,分析了食品感知影响因素。本次修订增补了标度及类别检验章节,讲解了排序检验法、分类检验法、评分法、成对比较法的原理与实践。在“描述性分析”的章节中,增加了自由选择剖面分析、时间-强度描述性分析等感官评定前沿理论与方法。“消费者调查”章节补充了感官属性诊断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消费者喜好洞察新技术。此外,本次修订还新编了“食品品质及其稳定性评价”与“感官评定在食品科学研究及产品研发中的应用”两章内容,介绍了数学分析方法在感官分析中的应用,为食品行业的科研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目录
相关情况及内容概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食品感官评定的概念与意义
1.2 食品感官评定的主要内容
1.3 食品感官评定的应用
第二章 食品感知理论
2.1 食品外观特征及视觉感知
2.2 食品风味特征及嗅味觉感知
2.3 食品质构流变特征及口感感知
2.4 食品多元感知刺激与感知交互
2.5 食品感知影响因素
第三章 感觉阈值的测量
3.1 简介:阈值概念
3.2 阈值类型:定义
3.3 味道/气味/风味的阈值测定方法
3.4 案例分析
3.5 阈值稀释法的应用
第四章 食品感官评定条件的控制
4.1 感官评定环境
4.2感官评价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4.3 感官评定样品
第五章 感官评定偏差
5.1 简单对比对感官评定的影响
5.2 刺激范围与频率对感官评定的影响
5.3 心理特征对感官评定的影响
5.4 感官评定偏差的标准
5.5 响应相关性及其约束
5.6 感官评定偏差消除方法
第六章 差别检验
6.1 概述
6.2 成对比较检验法
6.3二-三点检验法
6.4 三点检验法
6.5 A-非A检验法
6.6五中取二检验法
6.7选择检验法
6.8配偶检验法
第七章 标度及类别检验
7.1 标度
7.2排序检验法
7.3 分类检验法
7.4 评分法
7.5成对比较法
7.6加权评分法
7.7模糊数学法
第八章 描述性分析
8.1 概述
8.2 食品风味剖面分析
8.3 食品质构剖面分析
8.4 食品外观描述性分析
8.5 食品Sensory Spectrum分析
8.6 自由选择剖面分析
8.7 食品定量描述性分析
8.8 时间-强度描述性分析
8.9 CATA
第九章 食品消费者调查
9.1 消费者调查的概念与应用
9.2 调查问卷
9.3 焦点小组访谈
9.4 偏好检验
9.5 接受度检验
9.6 感官属性诊断
9.7 消费者喜好洞察新技术
第十章 食品品质及其稳定性评价
10.1 感官评定在食品品控中的应用
10.2 食品品控感官评定方法
10.3 感官品控流程及规范
10.4 食品货架期测试
第十一章 感官评定在食品科学研究及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11.1 多变量统计方法的应用意义
11.2 食品感官指标与其理化性质指标映射关系的建立
11.3 食品品质指标与其偏好消费者特征映射关系的建立
11.4 食品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1.5 食品产品关键特征鉴定与聚类分析
11.6 食品产品偏好映射评价与修正
11.7 食品产品市场定位分析与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