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5-10-1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控制理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789055
  • 1-1
  • 562589
  • 平装
  • 2025-10-14
  • 404
内容简介
本书被定为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连续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初步分析和系统辨识,有针对性地结合控制理论及自动控制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组织编写内容,兼顾传承和发展,阐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方法及原理。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控制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111研究对象与任务/1
112五类研究问题/3
1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4
12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5
121稳定性/5
122快速性/6
123准确性/6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6
131反馈控制方式/7
132开环控制方式/7
133复合控制方式/8
14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9
141控制系统的时域建模/9
142控制系统的频域建模/9
15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10
151经典控制理论/10
152现代控制理论/10
153智能控制理论/10
154机械工程控制未来的发展/10
习题/11
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3
21控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13
21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3
212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14
213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求解/16
22传递函数/17
221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7
222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19
223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输出的影响/20
224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0
2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29
231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30
232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32
233信号流图的组成和性质/36
234信号流图的绘制/38
235梅森增益公式/39
236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42
24控制系统建模实例/44
习题/46
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48
31系统时间响应的组成/48
32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48
321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48
322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49
323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50
324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51
325一阶系统的单位加速度响应/51
33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52
331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52
332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55
333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56
334二阶欠阻尼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58
335二阶过阻尼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61
336二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63
337非零初始条件下二阶系统的响应过程/65
338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66
34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68
341误差与稳态误差/69
342系统型别/70
343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静态位置误差系数/71
344斜坡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静态速度误差系数/72
345加速度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73
346动态误差系数/75
347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76
348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78
习题/81
第4章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83
41频率特性概述/83
42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85
421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图/85
422频率特性的伯德图/90
43幅频特性的特征量/100
44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101
45控制系统频域设计/103
习题/107
第5章系统的稳定性/109
51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09
511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110
512渐近稳定性/110
513“小偏差”稳定性/110
52代数方程稳定判据/111
521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111
522劳思稳定判据/112
523劳思稳定判据的特殊情况/115
53频域稳定判据/116
531辐角原理(映射定理)/117
532奈奎斯特判据/119
533开环含有积分环节时的奈奎斯特轨迹/122
534关于奈奎斯特判据的说明/123
535奈奎斯特判据应用举例/124
536具有延时环节的系统稳定性分析/127
537 伯德图稳定判据/128
54系统的相对稳定性/130
541相位裕度/130
542幅值裕度/132
习题/135
第6章连续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39
6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139
611时域性能指标/140
612频域性能指标/140
613校正方法/141
62串联校正/142
621频域法校正设计/143
622串联超前校正/143
623串联滞后校正/146
624串联滞后超前校正/148
63反馈校正/148
631位置反馈校正/149
632速度反馈校正/150
64复合校正/151
641复合校正的概念/151
642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152
643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校正/154
65PID校正/157
651PD校正环节/157
652PI校正环节/158
653 PID校正环节/158
654PID调节器设计/158
66控制系统校正设计/161
习题/165
第7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初步分析/168
7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168
711采样控制系统/168
712数字控制系统/170
713离散系统的特点/172
72信号的采样/172
721采样过程/172
722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173
723香农采样定理/176
724采样周期的选取/177
73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177
731离散系统的数学定义/177
732线性定常差分方程及其解法/178
733脉冲传递函数/179
734开环脉冲传递函数/183
735闭环脉冲传递函数/186
74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189
741s域到z域的映射关系/189
742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192
743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据/194
744采样周期与开环增益对稳定性的影响/197
745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198
746离散系统的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199
75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201
76离散系统的数字设计/202
761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203
762最少拍系统设计/203
763无纹波最少拍系统设计/208
764PID控制器的实现/213
77离散控制系统设计实例/218
习题/223
第8章系统辨识/225
81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225
82系统辨识的阶跃响应法/226
821试验测取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27
822一阶系统参数辨识/227
823含延迟环节的一阶系统参数辨识/227
824二阶系统参数辨识/228
83单位脉冲响应估计/228
84系统辨识的频率特性法/231
841频率特性的非参数模型估计/231
842频率特性的参数模型估计/233
85系统辨识的差分方程法/236
851系统辨识差分模型的建立/236
852时间序列ARMA(n,m)模型的估计/239
853模型适用性检验准则/242
86设计示例: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245
861根据时间响应曲线辨识/245
862根据伯德图辨识/246
习题/248
附录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表/251
参考文献/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