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获奖信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环境生物工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114723
  • 1版
  • 26509
  • 60230972-6
  • 16开
  • 2021年2月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X17
  • 环境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基础上总结提炼,并结合国内外该领域最新知识、技术进展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及其对环境的自净力、主要生态循环与生物计量学摹础、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基础、污水奸氧生物处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生物膜及其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生物脱硫与抑硫减蚀、废气生物脱除与转化、毒物的生物富集与吸附、生态塘与人工湿地、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内容;作为全书内容的补充,书后附录了大量相关知识内容;为巩固和强化重点理论、技术、书中列举了部分例题,在部分章节后又列出了大量习题,全书内容丰富,系统{生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合环境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规划管理人员等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环境污染及其现状
111环境污染
112环境污染的分类
113环境污染的特征
114环境污染的危害
115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12环境污染源及其优先污染物
121环境污染源
122优先污染物
123持久性污染物
13废水、废气质量指标与排放标准
131废气质量指标与排放标准
132废水水质指标与排放标准
14环境生物工程的基础与研究对象
141主要研究对象与目的
142主要研究内容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环境微生物及其对环境的自净力
21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11土壤微生物
212微生物气溶胶
213水体微生物
214极端微生物
22环境微生物的生理特征
221微生物营养
222微生物生长
223微生物代谢
23环境微生物的生态
231生态与生态平衡
232微生物生态系统
233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4微生物与污染环境的相互作用
241污染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242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25湖泊、水库与河流水质评价模型
251湖泊、水库水质富营养化模型
25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水平判别条件
253水库水环境预警评价模型
254河流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规律
255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主要元素循环与生物计量学基础
31主要元素的生态循环
311碳元素循环
312氮素循环
313硫元素循环
314磷元素循环
32微生物反应计量学基础
321微生物细胞的经验分子式
322电子供体及其特征
33微生物反应能量学基础
331电子与能量载体
332反应能量与细胞产率
34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341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基础
342细胞培养过程动力学模型
343生物膜生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基础
41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42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
421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
422微生物的解毒作用
423微生物的激活作用
424微生物的吸着作用
43有机污染物的阈值和协同作用
431有机污染物的阈值
432微量有机毒物的协同作用
44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441污染物种类对降解性影响
442化学结构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443环境条件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45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反应及其中间产物
451水解
452氧化
453碳羟基化
454还原
455裂解
456酰化
457甲基化
458转化
459二聚
46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理
461卤代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462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
463多环芳烃的降解
464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生物降解
47污染物的真菌降解
471依靠LiP的氧化
472依赖LiP的还原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污水好氧生物处理
51好氧生物处理及活性污泥工艺
511好氧生物处理原理
512典型活性污泥处理法
52曝气方式与曝气池结构
521阶段曝气法
522延时曝气法
523纯氧曝气法
524深井曝气法
525曝气池结构型式
53活性污泥设计参数
531污泥的浓度(MLSS)
532污泥沉降比(SV)
533污泥容积指数(SVI)
534污泥负荷与去除负荷(F/M)
535水力停留时间(θ)
54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
541曝气池容积
542泥龄
543污泥回流比
544剩余污泥量
545二沉池面积及有效水深
546污泥斗容积
55曝气量及其曝气设备
551需氧量计算
552空气扩散器选定
553曝气设备选定
554曝气系统设计
56污泥回流系统设计
561污泥回流量
562空气提升器选择与设计
57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发展
571AB法
572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573氧化沟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61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611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
612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62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种类
621普通厌氧消化池
622厌氧接触工艺
623两相厌氧生物反应器
624厌氧生物滤池
625厌氧膨胀与流化床反应器
626升流式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627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63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
631厌氧水解工艺原理
632厌氧水解反应器设计
64厌氧过程的生物降解与转化估算
习题
参考文献第7章废水生物脱氮除磷
71水中氮、磷的危害
72废水微生物脱氮
721微生物脱氮原理及动力学模型
722脱氮工艺
723工艺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724影响脱氮的因素
73废水微生物除磷
731微生物除磷原理及动力学模型
732典型的除磷工艺
733工艺选择及设计计算
734影响除磷的因素
74废水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741废水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742废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的应用
75磷的生物回收新技术
751鸟粪石沉淀磷回收技术
752丝状聚磷菌上浮富集技术
753铁还原菌回收磷技术
754硝酸氮磷酸钙沉淀回收磷技术
755其他的回收磷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生物膜及其反应器
81生物膜及其形成
811生物膜的定义
812生物膜载体
813微生物的附着固定
814生物膜的形成
82生物膜结构与特性
821生物膜结构
822生物膜重量
823生物膜厚度
824生物膜活性
825生物膜的废水净化作用
83生物膜反应器种类
831生物膜反应器分类
832生物滤池
833生物转盘
834生物接触氧化池
835生物流化床
84典型膜生物反应器设计计算
841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842生物转盘的设计
84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计算
844两相生物流化床设计计算
85其他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及其工艺
851三相生物流化床
852厌氧生物膜膨胀床
853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854生物膜/悬浮生长级联工艺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91膜与膜技术基础
911膜过滤过程
912膜的种类
913常用膜材料
914膜组件
92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性能比较
921膜生物反应器基本特征
922膜生物反应器的种类
923曝气MBR
924萃取MBR
925脱氮MBR
926两类典型MBR
93膜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与优化条件
931MBR中有机物的降解动力学
932MBR过程的优化模型
933MBR优化操作条件的定性分析
94典型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
941普通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942以脱氮除磷为主的MBR污水处理
工艺
95其他影响膜过滤过程的因素
951膜材料与膜孔结构对通量的
影响
952过程的操作条件的影响
953物料对通量的影响
96膜污染的形成机制
961形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962膜表面的吸附性能
963膜表面污染物界面吸附能
变化
97膜污染的防治与清洗
971膜污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清洗
方法
972清洗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973减缓膜污染的操作方法
974清洗过程程序设计基础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生物脱硫与抑硫减蚀
101硫的存在形式
1011煤中硫的存在形式
1012石油中硫的存在形式
1013废水中硫的存在形式
102脱硫与还原微生物
1021煤炭脱硫微生物
1022石油脱硫微生物
1023其他脱硫微生物
1024硫酸盐还原菌
103微生物脱硫途径及机理
1031无机硫脱除途径
1032有机硫脱除途径
1033生物降解有机硫的机理
1034生物脱硫的动力学模型
104生物脱硫反应器及其工艺
1041生物脱硫反应器
1042生物脱硫反应工艺
105硫酸盐还原作用机理
1051硫酸盐还原与ATP合成
1052SRB的生长机制
1053SRB的歧化功能
106SRB的废水脱硫反应器技术
1061SRB的厌氧消化作用
1062SRB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1063反硝化抑制SRB的作用
1064基质对SRB的抑制作用
1065反应器类型对SRB竞争性影响
1066污泥类型对SRB竞争性影响
107SRB的腐蚀与抑蚀机制
1071SRB的腐蚀机制
1072抑蚀微生物特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废气生物脱除与转化
111CO2的生物脱除固定与转化
1111高等植物对CO2的生物固定
1112藻类对CO2的生物固定
1113光合细菌对CO2的生物固定
1114其他自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
1115酶对CO2的固定
1116CO2光生物反应器
11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废气的生物净化
1121VOC的生物净化特点
1122生物净化方法
1123?锓从ζ鞯纳杓撇问?
1124影响生物反应器的因素
113氮氧化物的生物净化
1131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1132处理NOx的微生物和装置
1133国内外去除NOx的研究进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2章毒物的生物富集与吸附
121生物富集与积累
1211生物富集系数
1212生物富集系数的估算方法
1213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测定
1214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估算
122生物富集机理及模型
1221水生生物的生物富集模型
1222浮游植物生物的富集模型
1223生物体内的富集与积累机制
123有机毒物的生物富集
1231有机毒物的毒性
1232有机毒物的仿生富集
124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
1241重金属离子生物吸附剂
1242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机理
1243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富集工艺
125其他有害物质的生物富集
1251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富集
1252微量元素的生物富集
习题
参考文献第13章生态塘与人工湿地
131生态塘分类与作用机理
1311稳定塘的种类
1312稳定塘的特点
1313稳定塘的作用机理
132几种典型塘的设计
1321好氧塘的设计
1322兼性塘设计
1323曝气塘设计
133人工湿地的构型与污水净化机制
1331人工湿地构成与湿地类型
1332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机制
1333人工湿地的净化水质原理
134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计算
1341湿地负荷与面积确定
1342湿地的水力系统计算
135湿地系统布局、防渗与管理
1351湿地的分区与布局
1352湿地床的防渗
1353湿地的管理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4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141生物修复的基本概念
1411生物修复的对象与生物修复剂
1412典型的生物修复剂及其作用
1413污染环境与修复剂的相互作用
1414生物修复的方式与特点
1415影响生物修复的因素
142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1421原位修复的特点
1422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
1423原位生物修复设计的工程问题
1424修复过程的物料平衡计算
143异位生物修复及其生物反应器
1431异位生物修复方法
1432异位修复生物反应器及其修复工艺
1433原位–异位联合修复技术
144污染土壤修复方式与蚯蚓反应器
1441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基础
1442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
1443蚯蚓生物反应器
145生物修复存在问题及潜在解决方法
1451微生物修复
1452植物修复存在的问题
1453生物修复的潜在发展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美国127种优先污染物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67种(类)危及人体和生物的“内分泌干扰物”(美国USEPA在1998年8月公布)
附录三一些常见组分的COD质量当量
附录四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半反应及其吉布斯标准自由能
附录五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性质
附录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浓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