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 #

出版时间:2008-06-2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获奖信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42348
  • 2
  • 34454
  • 0045152895-4
  • 平装
  • 16开
  • 2008-06-26
  • 680
  • 432
  • 理学
  • 化学
作者简介
贾之慎,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次修订遵循“通用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在保持原课程体系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删除和补充。主要内容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溶液化学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常用仪器分析简介、化学信息的网络检索等。为有利于教学,教材具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

本书是一本近化类专业通用型的化学基础课教材,适用于生命科学、化工、材料、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农学、医学、药学、轻工、食品、动物科学等专业。

目录

 前辅文
 绪论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分散系
  1.2*气体
   1.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2 分压定律
  1.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3.1 物质的量浓度
   1.3.2 质量摩尔浓度
   1.3.3 质量分数
   1.3.4 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1.4 稀溶液的通性
   1.4.1 溶液蒸气压下降
   1.4.2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1.4.3 溶液的渗透压
  1.5 胶体溶液
   1.5.1 分散度和表面吸附
   1.5.2 胶团的结构
   1.5.3 胶体溶液的性质
   1.5.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6 高分子溶液和乳状液
   1.6.1 高分子溶液
   1.6.2 乳状液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2.1 基本概念
   2.1.1 化学反应进度
   2.1.2 系统和环境
   2.1.3 状态和状态函数
   2.1.4 过程与途径
   2.1.5 热和功
   2.1.6 热力学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 热化学
   2.2.1 化学反应热效应
   2.2.2 盖斯定律
   2.2.3 反应焓变的计算
  2.3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2.3.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3.2 熵
   2.3.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2.3.4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
  2.4 化学平衡
   2.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4.2 平衡常数
   2.4.3 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
   2.4.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移动原理
  2.5 化学反应速率
   2.5.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5.2 反应历程与基元反应
   2.5.3*简单反应级数的反应
   2.5.4 反应速率理论
   2.5.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6 化学反应一般原理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
  3.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3.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3.2.1 化学分析方法
   3.2.2 仪器分析方法
  3.3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3.3.1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3.3.2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3.4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4.1 准确度和精密度
   3.4.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4.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3.5.1 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3.5.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5.3 可疑数据的取舍
   3.5.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3.6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6.1 有效数字
   3.6.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7 滴定分析法概述
   3.7.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3.7.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7.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3.7.4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4.1 电解质溶液
   4.1.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4.1.2 活度与活度系数
  4.2 酸碱理论
   4.2.1 酸碱质子理论
   4.2.2 酸碱的相对强弱
   4.2.3*酸碱电子理论
  4.3 溶液酸度的计算
   4.3.1 质子平衡式
   4.3.2 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4.3.3 多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4.3.4 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
   4.3.5 酸碱平衡的移动
   4.3.6 溶液酸度的测试
  4.4 缓冲溶液
   4.4.1 缓冲作用原理
   4.4.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4.4.3 缓冲容量
   4.4.4 重要缓冲溶液
  4.5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4.5.1 一元弱酸(碱)溶液
   4.5.2 多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
  4.6 酸碱滴定法
   4.6.1 酸碱滴定曲线
   4.6.2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6.3 酸碱滴定应用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5.1 溶度积原理
   5.1.1 溶度积常数
   5.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5.1.3 溶度积原理
  5.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5.2.1 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
   5.2.2 沉淀的溶解
  5.3 多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5.3.1 分步沉淀
   5.3.2 沉淀的转化
  5.4 沉淀滴定法
   5.4.1 莫尔法
   5.4.2 佛尔哈德法
   5.4.3 法扬司法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1.1 氧化值
   6.1.2 氧化与还原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3 电极电势
   6.3.1 原电池
   6.3.2 电极电势
   6.3.3 标准电极电势
   6.3.4 原电池电动势的理论计算
   6.3.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6.3.6 条件电极电势
  6.4 电极电势的应用
   6.4.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6.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6.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6.4.4 计算KNB359 sp或溶液的pH
  6.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5.1 元素电势图
   6.5.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6.6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6.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
   6.6.2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6.7 氧化还原滴定法
   6.7.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6.7.2 氧化还原指示剂
   6.7.3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6.8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6.8.1 重铬酸钾法
   6.8.2 高锰酸钾法
   6.8.3 碘量法
   6.8.4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物质结构基础
  7.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7.1.1 微观粒子(电子)的运动特征
   7.1.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
   7.1.3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7.2 多电子原子结构
   7.2.1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7.2.2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7.2.3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7.3 化学键理论
   7.3.1 离子键理论
   7.3.2 价键理论
   7.3.3 分子轨道理论
   7.3.4 共价键的类型
   7.3.5 共价键参数
  7.4 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
   7.4.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7.4.2 杂化轨道理论
  7.5 共价型物质的晶体
   7.5.1 晶体的类型
   7.5.2 金属晶体
   7.5.3 分子晶体
  7.6 离子型晶体
   7.6.1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7.6.2 离子晶体
   7.6.3 离子极化作用
  7.7 多键型晶体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8.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8.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8.2.1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8.2.2*晶体场理论简介
  8.3*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异构化
   8.3.1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8.3.2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8.4 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8.4.1 配位平衡常数
   8.4.2 配位平衡的移动
  8.5 配位滴定法
   8.5.1 配位滴定法的特点
   8.5.2 乙二胺四乙酸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8.5.3 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
   8.5.4 配合物的条件平衡常数
  8.6 配位滴定曲线
   8.6.1 配位滴定曲线
   8.6.2 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和酸效应曲线
  8.7 金属指示剂
   8.7.1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8.7.2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8.7.3 使用指示剂时存在的问题
  8.8 配位滴定的应用
   8.8.1 滴定方式和应用实例
   8.8.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 仪器分析法选介
  9.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9.1.1 概述
   9.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9.1.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9.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1.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
   9.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9.1.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实例
  9.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2.1 概述
   9.2.2 基本原理
   9.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9.2.4 定量分析方法
   9.2.5 原子吸收法的特点和应用
  9.3 电势分析法
   9.3.1 概述
   9.3.2 离子选择性电极
   9.3.3 直接电势法
   9.3.4 电势滴定法
  9.4 色谱分析法
   9.4.1 概述
   9.4.2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
   9.4.3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9.4.4 气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9.4.5 高效液相色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 元素化学
  10.1 元素概述
   10.1.1 元素分布
   10.1.2 元素分类
  10.2 s区元素
   10.2.1 s区元素的通性
   10.2.2 重要化合物
  10.3 p区元素
   10.3.1 p区元素的通性
   10.3.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10.4 d区元素
   10.4.1 d区元素的通性
   10.4.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10.5 ds区元素
   10.5.1 ds区元素的通性
   10.5.2 重要化合物
  10.6 f区元素
   10.6.1 镧系元素概述
   10.6.2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0.6.3 锕系元素概述
   10.6.4 钍和铀及其化合物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一章 复杂物质的分离与富集
  11.1 沉淀分离法
   11.1.1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1.1.2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1.1.3 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1.1.4 常用的生化沉淀分离法
  11.2 液液萃取分离法
   11.2.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11.2.2 重要的萃取体系
  11.3 离子交换分离法
   11.3.1 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质
   11.3.2 离子交换亲和力
   11.3.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过程
   11.3.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11.4 层析分离法
   11.4.1 柱层析法
   11.4.2 纸层析法
   11.4.3 薄层层析法
  11.5 新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
   11.5.1 超临界萃取分离法
   11.5.2 膜分离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二章 化学信息的网络检索
  12.1 Internet信息资源搜索引擎
  12.2 专业化学网站
   12.2.1 国内专业化学网站
   12.2.2 国外主要的化学专业网站
   12.2.3 和化学学科相关的网站
  12.3 Internet上的化学信息资源
   12.3.1 科技文献的检索
   12.3.2 专利信息
   12.3.3 化学信息数据库
   12.3.4 图书馆网站
 附录
  附录Ⅰ 本书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Ⅱ 基本物理常量和本书使用的一些常用量的符号与名称
  附录Ⅲ 一些常见单质、离子及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
  附录Ⅳ 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25℃)
  附录Ⅴ 一些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金属离子的羟合效应系数
  附录Ⅵ 溶度积常数(18~25℃)
  附录Ⅶ 标准电极电势(298.15 K)
  附录Ⅷ 条件电极电势
 主要参考书目
 习题参考答案
 希腊字母表
 索引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