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06-04-2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84617
  • 4
  • 45608
  • 0045152973-9
  • 平装
  • 16开
  • 2006-04-28
  • 750
  • 476
  • 理学
  • 化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编写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次修订努力遵循“加强基础,趋向前沿,反映现代,注意交叉”的现代课程建设理念,将第三版做了认真的补充与完善。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章到第十五章为无机化学部分,第十六章到第二十一章为分析化学部分。各章前有学习要求,正文中还添加了可供自学的“拓展知识”部分,书后附习题答案与索引。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生物学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农、林、医药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1 气体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 道尔顿分压定律
   拓展知识:等离子体
  1.2 溶液
   1.2.1 分散系
   1.2.2 稀溶液的通性
  1.3 胶体溶液
   1.3.1 溶胶的制备
   1.3.2 溶胶的性质
   1.3.3 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
   1.3.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拓展知识:纳米材料
   1.3.5 大分子溶液及凝胶
  习题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2.1 热力学一些常用术语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 热和功
   2.2.2 热力学能
   2.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4 可逆过程和最大功
  2.3 热化学
   2.3.1 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的概念
   2.3.2 热化学方程式
   2.3.3 盖斯定律
   2.3.4 生成焓
   *2.3.5 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
   2.3.6 键能与反应焓变的关系
   拓展知识:火箭推进剂和炸药
  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2.4.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4.2 熵
   2.4.3 热力学第二定律
   2.4.4 标准摩尔熵
  2.5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2.5.1 吉布斯自由能
   2.5.2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2.5.3 ΔG与温度的关系
   拓展知识:石墨怎样才能变成金刚石
   2.5.4 范托夫等温方程
  习题
 第三章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3.1 化学平衡
   3.1.1 化学平衡的特征
   3.1.2 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的计算
   3.1.3 多重平衡规则
  3.2 化学平衡的移动
   3.2.1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3.2.2 化学平衡移动程度的计算
  3.3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
  3.4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4.1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3.4.2 质量作用定律
   3.4.3 非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3.4.4 反应机理
  3.5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3.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7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7.1 碰撞理论
   3.7.2 过渡态理论
  3.8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拓展知识:酶催化
  习题
 第四章 解离平衡
  4.1 酸碱理论
   4.1.1 酸碱质子论
   拓展知识:超酸
   4.1.2 酸碱电子论
   4.1.3 硬软酸碱(HSAB)规则
  4.2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4.2.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4.2.2 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4.2.3 两性物质的解离平衡
   4.2.4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4.3 强电解质溶液
   4.3.1 离子氛概念
   4.3.2 活度和活度系数
  4.4 缓冲溶液
   4.4.1 缓冲作用原理和计算公式
   4.4.2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4.5 沉淀溶解平衡
   4.5.1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4.5.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4.5.3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拓展知识:龋齿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
  习题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1.1 氧化和还原
   5.1.2 氧化数
   拓展知识:过硫基和烫发
  5.2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5.2.1 氧化数法
   5.2.2 离子电子法
  5.3 电极电势
   5.3.1 原电池
   5.3.2 电极电势
   5.3.3 能斯特方程
   5.3.4 原电池的电动势与ΔrG的关系
  5.4 电极电势的应用
   5.4.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5.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拓展知识:生物体内的超氧离子
   5.4.3 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
   5.4.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5.4.5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5.4.6 测定某些化学常数
  5.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习题
 第六章 原子结构
  6.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6.1.1 氢光谱和玻尔理论
   6.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6.1.3 不确定原理
   拓展知识: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6.2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6.2.1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6.2.2 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
   6.2.3 四个量子数
  6.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6.3.1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6.3.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6.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6.4.1 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
   6.4.2 原子结构与元素基本性质
  习题
 第七章 分子结构
  7.1 离子键
   7.1.1 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7.1.2 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离子的特征
   7.1.3 晶格能
  7.2 共价键
   7.2.1 价键理论
   7.2.2 共价键的特性
  7.3 杂化轨道理论
   7.3.1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7.3.2 杂化轨道的类型
  7.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7.5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7.5.1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7.5.2 能级图
   7.5.3 应用举例
  7.6 金属键
   7.6.1 金属晶格
   7.6.2 金属键
  7.7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
   7.7.1 分子的极性
   7.7.2 分子间力
  7.8 离子极化
  7.9 氢键
   拓展知识:分子间作用力与生物大分子
  7.10 晶体的内部结构
   拓展知识:超分子化学
  习题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8.2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8.2.1 配合物的类型
   8.2.2 配合物的命名
  8.3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8.3.1 立体异构现象
   8.3.2 结构异构现象
   拓展知识:铂配合物和癌的治疗
  8.4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本性
   8.4.1 价键理论
   8.4.2 晶体场理论
  8.5 配位解离平衡
   8.5.1 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
   8.5.2 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
  8.6 螯合物的稳定性
  *8.7 配体对中心原子的影响和配体反应性
  8.8 配合物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拓展知识:无机聚合物(高分子)和配位聚合物
  习题
 第九章 s区元素
  9.1 s区元素概述
   拓展知识:碱金属阴离子
  9.2 单质的化学性质
  9.3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9.3.1 氧化物
   9.3.2 氢氧化物
  9.4 盐类
   9.4.1 晶型
   9.4.2 溶解性
   9.4.3 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9.5 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拓展知识:锂和精神健康
  习题
 第十章 p区元素
  10.1 卤素
   10.1.1 卤素概述
   10.1.2 卤化氢和卤化物
   10.1.3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10.2 氧族
   10.2.1 氧族元素概述
   10.2.2 氢化物
   10.2.3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
   10.2.4 金属硫化物
   10.2.5 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10.3 氮族
   10.3.1 氮族元素概述
   10.3.2 氨和铵盐
   10.3.3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拓展知识:明星分子
   10.3.4 磷及其化合物
   10.3.5 砷的化合物
   拓展知识:砷的毒性和含砷药物
  10.4 碳族
   10.4.1 碳族元素概述
   拓展知识:C60的发现
   10.4.2 碳的化合物
   10.4.3 硅的化合物
   10.4.4 锡和铅的化合物
  10.5 硼族
   10.5.1 硼族元素概述
   10.5.2 硼的化合物
   10.5.3 铝及其化合物
   拓展知识: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合成
  习题
 第十一章 ds区元素
  11.1 ds区元素概述
  11.2 ds区元素单质的重要性质
  11.3 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1.3.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1.3.2 铜盐
   11.3.3 银盐
   拓展知识:照相化学
   11.3.4 锌盐
   拓展知识:书籍的保存
   11.3.5 汞盐
  习题
 第十二章 d区元素和f区元素
  12.1 d区元素概述
   12.1.1 d区元素和过渡元素
   12.1.2 d区元素的特性
  *12.2 钛
   12.2.1 钛的性质和用途
   12.2.2 钛的化合物
  12.3 钒
  12.4 铬、钼、钨
   12.4.1 铬的化合物
   12.4.2 钼和钨的化合物
   *12.4.3 多酸和多碱
  12.5 锰
   12.5.1 锰(Ⅱ)化合物
   12.5.2 锰(Ⅳ)化合物
   12.5.3 锰(Ⅵ)和锰(Ⅶ)化合物
  12.6 铁系元素
   12.6.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2.6.2 盐类
   12.6.3 配合物
   拓展知识:第一个分子氮配合物
  12.7 f区元素
   12.7.1 镧系收缩
   12.7.2 镧系元素性质
   拓展知识:今日稀土
  习题
 第十三章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3.1 生命元素和生物无机化学的关系
  13.2 生命元素
   13.2.1 宏量元素
   13.2.2 必需微量元素
  13.3 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3.3.1 生物配体和生物金属配合物
   13.3.2 宏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3.3.3 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13.4 铅、镉和汞的毒性
   拓展知识:仿生材料
  习题
 第十四章 环境污染和环境化学
  14.1 环境科学和环境化学
  14.2 环境污染
   14.2.1 大气污染
   14.2.2 水体污染
   14.2.3 土壤污染
   拓展知识: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
  习题
 第十五章 核反应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5.1 核的组成和结合能
  15.2 核衰变
   15.2.1 核衰变类型
   15.2.2 核衰变规律
  15.3 核反应
   15.3.1 诱导核反应
   15.3.2 核裂变
   拓展知识:一座天然的核反应堆
   15.3.3 核聚变
  15.4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15.4.1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特点
   15.4.2 射线的应用
   15.4.3 示踪技术
   15.4.4 放射性记年法
   15.4.5 放射免疫法
  习题
 第十六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6.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6.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16.3 定量分析的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第十七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7.1 有效数字
   17.1.1 有效数字的计位规则
   17.1.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7.2 误差的产生及表示方法
   17.2.1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7.2.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7.2.3 准确度和精密度
  17.3 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7.3.1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7.3.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7.3.3 测定结果离群值弃舍
   17.3.4 显著性检验
   17.3.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17.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7.4.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17.4.2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17.4.3 消除测定过程的系统误差
   17.4.4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
  习题
 第十八章 重量分析法
  18.1 重量分析法概论
   18.1.1 对沉淀形式(precipitation form)的要求
   18.1.2 对称量形式(weighing form)的要求
  18.2 沉淀的完全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8.2.1 酸效应
   18.2.2 配位效应
  18.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8.3.1 共沉淀
   18.3.2 后沉淀
  18.4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
   18.4.1 沉淀的类型
   18.4.2 沉淀形成的一般过程
   18.4.3 沉淀条件的选择
   18.4.4 有机沉淀剂
  18.5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和分析结果的计算
   18.5.1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18.5.2 结果的计算
  习题
 第十九章 滴定分析法
  19.1 滴定分析法概论
   19.1.1 滴定分析过程和方法分类
   19.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9.1.3 标准溶液的配制、基准物、基准溶液
   19.1.4 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19.2 酸碱滴定法
   19.2.1 弱酸(碱)溶液中各物种的分布
   19.2.2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9.2.3 缓冲溶液
   19.2.4 酸碱指示剂
   19.2.5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19.2.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9.2.7 非水溶剂中酸碱滴定简介
  19.3 配位滴定法
   19.3.1 配位滴定法概述
   19.3.2 氨羧配位剂与配位平衡
   19.3.3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19.3.4 混合离子的滴定
   19.3.5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示例
  19.4 氧化还原滴定法
   19.4.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19.4.2 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19.4.3 氧化还原预处理
   19.4.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及应用示例
  19.5 沉淀滴定法
   19.5.1 沉淀滴定法概述
   19.5.2 沉淀滴定的滴定曲线
   19.5.3 沉淀滴定法的终点检测
   19.5.4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拓展知识:滴定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习题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20.1 概述
   20.1.1 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20.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20.2.1 朗伯比尔定律
   20.2.2 吸光度的加和性
   20.2.3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20.3.1 目视比色法
   20.3.2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20.3.3 常用的几种分光光度计
  20.4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20.4.1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0.4.2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20.5 分光光度法仪器测量误差及其消除
   20.5.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20.5.2 光度计读数范围的选择
   20.5.3 参比溶液的选择
   20.5.4 溶液浓度的测定
  20.6 分光光度法的某些应用
   20.6.1 单组分的测定
   20.6.2 多组分的测定
   20.6.3 光度滴定
   20.6.4 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20.6.5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拓展知识:纳米粒子与生物分析
  习题
 第二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和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21.1 分析化学中分离程序的意义
   21.1.1 分离手段的必要性
   21.1.2 分离过程
  21.2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21.2.1 挥发与蒸馏分离法
   21.2.2 沉淀分离法
   21.2.3 溶剂萃取分离法
   21.2.4 色谱分离法
   21.2.5 离子交换分离法
   21.2.6 区带电泳法
  21.3 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21.3.1 生物试样的制备
   21.3.2 生物试样的保存
   21.3.3 蛋白质的去除
   21.3.4 痕量组分的萃取
   21.3.5 生物试样的消化
   21.3.6 净化
   拓展知识:膜分离技术
  习题
 主要参考书
 习题答案
 附录
  一、一些基本物理常数
  二、一些物质的ΔfH譟m、ΔfG譟m和S譟m
  三、一些弱电解质的标准解离常数
  四、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
  五、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六、元素的原子半径
  七、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八、一些元素的电子亲和能
  九、元素的电负性
  十、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十一、鲍林离子半径
  十二、配离子的积累稳定常数
  十三、硬软酸碱分类
  十四、标准电极电势
  十五、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十六、一些配位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lgαL(H)值
  十七、金属羟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十八、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十九、条件电极电势φ譟′值
  二十、一些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二十一、指数加减法表
 索引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