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新媒介公关应用》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320531
  • 1-1
  • 59799
  • 0043151171-6
  • 平装
  • 16开
  • 2013年6月
  • 321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
  • G206.2
  • 公共基础
  • 本专科
内容简介
  《新媒介公关应用》讨论了新媒介的基础内容以及与公共关系及相关传播活动紧密相关的一系列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新媒介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应用的基本观念;第二,应用者应当了解的与社会性媒介传播、网络口碑传播、网络舆论、网络舆论领袖、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事件等相关的基本内容。
  《新媒介公关应用》可作为大专院校公共关系、传播学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公共关系以及新媒介传播领域的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由冯丙奇、陈先红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基本公共关系观念
  第一节  营销公共关系
    一、营销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
    二、关联者的角色
  第二节  关系要素
    一、双向互动要素
    二、利益关系人
    三、关系营销与关系管理
  第三节  新媒介的范畴
    一、新媒介的基本概念
    二、社会性媒介的概念
    三、社会性媒介传播:新媒介公关应用影响力的基本来源
  第四节  新媒介公关应用状况的复杂性
    一、策略性要素
    二、正当性要素
第二章  社会性媒介传播基础
  第一节  社会性媒介内容传播过程
    一、传播内容生产过程的公众参与与互动
    二、社会性媒介体系
    三、社会性媒介内容的生产与使用过程
  第二节  公民新闻
    一、公民新闻基础
    二、公民新闻事业
    三、"众包"与公民新闻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性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之间的互动
  第一节  媒体间议题设置
    一、议题建构
    二、媒体间议题设置的表现
  第二节  社会性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之间的议题互动
    一、社会性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之间的议题互动情形
    二、社会性媒介报道对传统大众媒介报道的"范式订定"
    三、社会性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之间的复杂的议题回环
第四章  网络口碑传播
  第一节  网络口碑基础
    一、口碑与口碑传播
    二、网络口碑基础
    三、网络口碑的类型
    四、网络口碑的效力
  第二节  网络口碑评估案例
    一、网友对海滨旅游城市的点评
    二、网友对上海的点评
  第三节  病毒式讯息传播
    一、病毒式讯息传播现象
    二、病毒式讯息传播活动
第五章  网络舆论
  第一节  网络舆论基础
    一、网络舆论基本要素
    二、网络舆论参与者:网络意见群体
    三、国内网络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网络舆论评估指标体系
    一、微博舆论监测指标体系
    二、网络舆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三、网络舆论“十度”指标体系
    四、特定网站上有关特定议题的网络舆论的评估
第六章  网络舆论领袖
  第一节  网络舆论领袖基础
    一、传统舆论领袖与网络舆论领袖
    二、网络舆论领袖的类型
  第二节  网络舆论领袖的确认
    一、网络舆论领袖的基本特征
    二、网络舆论领袖确认的方法基础
    三、虚拟社区活跃分子聚类分析
第七章  虚拟社区
  第一节  虚拟社区基础
    一、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二、虚拟社区的结构
    三、虚拟社区的类型
    四、虚拟社区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视野中的虚拟社区传播
    一、社会网络分析
    二、问答类社区网络关系
    三、微博互动关系
  第三节  虚拟社区的互动机制
    一、虚拟社区参与者互动
    二、虚拟社区演化机制
  第四节  虚拟社区应用案例
    一、戴尔
    二、星巴克
    三、SAP
第八章  虚拟社区事件
  第一节  虚拟社区事件基础
    一、虚拟社区事件的基本概念
    二、虚拟社区事件
  第二节  虚拟社区事件内在机制
    一、社会网络分析视野下的虚拟社区事件举例:2011年抢盐事件
    二、虚拟社区事件演化机制
第九章  媒体关系活动中的新媒介
  第一节  媒体关系基础
    一、媒体体系
    二、媒体关系
  第二节  媒体人员对新媒介的使用
    一、计算机中介传播
    二、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
    三、社会性媒介的使用
  第三节  新媒介传播环境下的媒体关系活动
    一、通过新媒介开展媒体关系活动的现状
    二、通过新媒介开展媒体关系活动的注意事项与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