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21518
 - 1-1
 - 83926
 - 41159802-2
 - 平装
 - 16流
 - 2013-02
 - 200
 - 284
 - G632.3
 - 教育学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课程理念与实践》充分注重反映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以及新课程实施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吸收了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比较新鲜的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使教材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第二,实践的案例性。为了体现教材的实践性,《课程理念与实践》精选了新课程实施中一些正反两方面经典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典型案例既能彰显其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能为参与培训的教师学习与借鉴。
                            目录
                        
                        
                                专题一  教育观: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理解
第二节 素质教育
专题二 学生观:主体性弘扬与独特性彰显的和谐
第一节 认识学生
第二节 对待学生
第三节 发展学生
专题三 教师观:经验的共享与视界的融合
第一节 初识教师
第二节 教师与学生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四 课程观:目标的综合性与内容的开放性
第一节 确立培养“健全人”的课程目标
第二节 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第三节 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专题五 教学观:价值引领与自主建构的统一
第一节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第二节 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第三节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专题六 评价观:目标的发展性与方法的过程性
第一节 认识学生评价
第二节 建设性反馈与学生评价
第三节 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节 教育的理解
第二节 素质教育
专题二 学生观:主体性弘扬与独特性彰显的和谐
第一节 认识学生
第二节 对待学生
第三节 发展学生
专题三 教师观:经验的共享与视界的融合
第一节 初识教师
第二节 教师与学生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四 课程观:目标的综合性与内容的开放性
第一节 确立培养“健全人”的课程目标
第二节 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第三节 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专题五 教学观:价值引领与自主建构的统一
第一节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第二节 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第三节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专题六 评价观:目标的发展性与方法的过程性
第一节 认识学生评价
第二节 建设性反馈与学生评价
第三节 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