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以下为《当代人类学十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上海三联书店
  • 9787542647474
  • 89113
  • 2014年7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Q98
内容简介
  《当代人类学十论(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作者(潘天舒)以“公共性、”“植根姓”和“前瞻性”三个关键词来概述当代人类学的特征,不仅是为了表示对最近十年问国际人类学和社会学“公共转向”趋势的关注和认同,更是对人类学专家主动参与公共议题讨论并得到公众认可这样一种前景的展望。在上世纪人类学学科发展的“黄金岁月”,博厄斯、米德和本尼迪克特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们的学术作品对于引导公众意见,尤其是纠正学界外对于种族、性别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的种种偏见和谬误,起到了令今人难以想象的作用。而人类学研究成果一旦受到公众关注,成为公共话题,也将迫使人类学者将目光投向象牙塔之外真实世界中的芸芸众生,而不是拘泥于对某个范式、概念或习俗的反复分析和讨论。同时,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超越经院藩篱和摆脱精英意识的人类学家,常常具有前瞻性的视野,不但能够使学科与时代的变化同步,而且能及时甚至超前地调整研究思路和目标。作为人类学公共性和前瞻性特征的方法论基础,植根性不但是对田野研究这一人类学核心方法本质的形象概括,也是当代中国人类学在“大国崛起”语境中赖以立足的必要条件。
  本书各章是笔者基于田野体验和教研经历对当代人类学在全球化和地方转型的条件下如何定位和重构的初步反思和总结。议题包括:当代人类学的文化之道和田野之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学解读、发展与性别问题的公共意义、都市空间重构与社会记忆和地方情结、文化全球化与多元信仰实践、公共卫生风险的人类学考察、“正常”与“非正常”的医学人类学之辩等。
目录
第一章 当代人类学的公共性、植根性和前瞻性:大国崛起语境中的学科想象与构建
第二章 人类学的文化观与当代公共议题探讨
第三章 人类学田野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思考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学批判:公共话语与田野实践的沟堑
第五章 论发展与性别问题的公共意义..
第六章 都市空间重构过程中的社会记忆和地方归属感:以上海湾桥公共生活变迁为例
第七章 文化全球化与多元信仰的日常化实践:以“新时代宗教运动”为例
第八章 人类学视野里的公共卫生风险:以浙北地区应对禽流感策略为例
第九章 全球化与地方转型语境中的城市文化生态景观:上海“麦工”意义世界的人类学解读
第十章 “正常”与“非正常”之辩:上海聋人手语实践的人类学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