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09-09-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分析化学(药学类及医学检验专用)》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72659
  • 1
  • 100848
  • 0045153021-6
  • 平装
  • 16开
  • 2009-09-10
  • 810
  • 669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药学、医学检验、法医学等各专业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而编写的,教材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全书包括绪论、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其他化学分法、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泳法、色谱联用分析法、其他仪器分析法、分析化学信息资源与利用,共17章。

本书可作为药学、医学检验和法医学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化学、化工、药学、生命科学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1.3 分析过程
  1.4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思考题
 第2章 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
  2.1 概述
   2.1.1 系统误差
   2.1.2 随机误差
  2.2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2.1 测量误差的表示
   2.2.2 准确度和精密度
   2.2.3 误差的传递
   2.2.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3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2.3.1 有效数字
   2.3.2 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2.4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2.4.1 正态分布
   2.4.2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5 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2.5.1 平均值的精密度
   2.5.2 t分布曲线
   2.5.3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5.4 显著性检验
   2.5.5 可疑值的取舍
   2.5.6 分析测试的质量控制
  2.6 回归和相关
   2.6.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2.6.2 相关系数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3.1 滴定分析法
   3.1.1 滴定分析法分类
   3.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3.2 标准溶液
   3.2.1 基准物质
   3.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3 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
   3.3.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3.3.2 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
  3.4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4.1 概述
  4.2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4.2.1 酸碱质子理论
   4.2.2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4.2.3 质子条件
   4.2.4 酸碱溶液中酸度的计算
   4.2.5 溶液酸度的控制
  4.3 酸碱指示剂
   4.3.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3.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4.3.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4.3.4 混合指示剂
  4.4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4.4.1 强酸与强碱的滴定
   4.4.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4.4.3 多元酸(碱)的滴定
  4.5 终点误差
   4.5.1 强酸强碱的滴定
   4.5.2 弱酸或弱碱的滴定
  4.6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6.1 酸标准溶液
   4.6.2 碱标准溶液
  4.7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4.7.1 直接滴定法
   4.7.2 间接滴定法
  4.8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4.8.1 溶剂的分类
   4.8.2 溶剂的性质
   4.8.3 溶剂的选择
   4.8.4 碱的滴定
   4.8.5 酸的滴定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5.1 概述
  5.2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
   5.2.1 配位平衡
   5.2.2 配位滴定曲线
  5.3 金属指示剂
   5.3.1 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
   5.3.2 金属指示剂变色点pMt的计算
   5.3.3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5.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4.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4.2 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5 配位滴定法滴定方式
   5.5.1 滴定终点误差
   5.5.2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
   5.5.3 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5.5.4 滴定方式
  5.6 配位滴定法应用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反应
   6.1.1 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6.1.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6.1.3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6.2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6.2.1 滴定曲线
   6.2.2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6.2.3 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
  6.3 碘量法
   6.3.1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6.3.2 碘量法的指示剂
   6.3.3 碘量法的标准溶液
  6.4 高锰酸钾法
   6.4.1 基本原理
   6.4.2 高锰酸钾法的标准溶液
  6.5 亚硝酸钠法
   6.5.1 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
   6.5.2 亚硝酸钠法的指示剂
   6.5.3 亚硝酸钠法的标准溶液
  6.6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6.6.1 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6.6.2 重铬酸钾法
   6.6.3 铈量法
   6.6.4 高碘酸钾法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其他化学分析法
  7.1 概述
  7.2 沉淀滴定法
   7.2.1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7.2.2 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7.2.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7.3 沉淀重量分析法
   7.3.1 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成
   7.3.2 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7.3.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7.3.4 沉淀条件的选择
   7.3.5 沉淀的过滤和干燥
   7.3.6 沉淀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7.4 气体挥发法
   7.4.1 直接法
   7.4.2 间接法
  7.5 液-液萃取法
   7.5.1 分配平衡与分配比
   7.5.2 萃取效率
   7.5.3 萃取类型
   7.5.4 液-液萃取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电化学分析法
  8.1 概述
  8.2 基本原理
   8.2.1 电化学电池
   8.2.2 液体接界电位
   8.2.3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8.2.4 电池的电动势
   8.2.5 电极电位
   8.2.6 极化作用和超电位
   8.2.7 电极的类型
  8.3 电位分析法
   8.3.1 离子选择电极及其种类
   8.3.2 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
   8.3.3 直接电位法
   8.3.4 电位滴定法
  8.4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
   8.4.1 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8.4.2 受扩散控制的电解电流
   8.4.3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8.4.4 极谱定量方法
   8.4.5 直流极谱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8.4.6 极谱和伏安分析的其他方法
  8.5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8.5.1 电解分析法
   8.5.2 库仑分析法
  8.6 永停滴定法
   8.6.1 基本原理
   8.6.2 终点确定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光谱分析法
  9.1 概述
   9.1.1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9.1.2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9.1.3 光谱分析仪器
   9.1.4 比较各种光谱分析法和发展概况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9.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9.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2.3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的应用
  9.3 荧光分析法
   9.3.1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9.3.2 荧光光谱的应用
   9.3.3 荧光分光光度计
  9.4 红外吸收光谱法
   9.4.1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9.4.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9.4.3 红外光谱仪及实验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0.1 概述
  10.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0.2.1 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
   10.2.2 共振吸收线
   10.2.3 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10.2.4 原子吸收线的形状
   10.2.5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10.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0.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10.3.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0.3.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参数
  10.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技术
   10.4.1 实验条件的选择
   10.4.2 干扰及其消除
  10.5 原子吸收分析方法
   10.5.1 杂质限度检查
   10.5.2 定量分析法
  1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应用示例
   10.6.1 肝素钠中钾盐杂质的检查
   10.6.2 口服补液盐Ⅱ中总钠含量的测定
   10.6.3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中氯化钙含量的测定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1.1 概述
  11.2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1.2.1 原子核的磁性
   11.2.2 核自旋能级和核磁共振
   11.2.3 饱和与弛豫
  11.3 化学位移
   11.3.1 化学位移的产生
   11.3.2 化学位移
   11.3.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1.4 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统
   11.4.1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现象
   11.4.2 自旋偶合和裂分一般规律
   11.4.3 核的化学等价和磁等价
   11.4.4 自旋体系的分类
   11.4.5 核磁图谱的分类
  11.5 核磁共振氢谱法
   11.5.1 核磁共振波谱仪
   11.5.2 核磁共振波谱法应用
   11.5.3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1.5.4 在化学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11.6 核磁共振碳谱法简介
   11.6.1 13C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
   11.6.2 13C中核磁共振波谱参数
   11.6.3 13C核磁共振谱图解析
  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 质谱分析法
  12.1 概述
  12.2 有机质谱仪
   12.2.1 质谱工作原理
   12.2.2 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12.2.3 质谱仪的技术指标
  12.3 生物质谱仪
   12.3.1 电喷雾电离质谱
   12.3.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
   12.3.3 快原子轰击质谱
  12.4 电子轰击质谱
   12.4.1 电子轰击源
   12.4.2 分子离子峰与碎片离子峰
  12.5 化学电离质谱
   12.5.1 基本原理
   12.5.2 同位素峰
   12.5.3 同位素峰的应用
  12.6 分子结构分析
   12.6.1 质谱法的定性应用
   12.6.2 质谱法的定量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13章 色谱分析法
  13.1 概述
   13.1.1 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13.1.2 色谱法的分类
   13.1.3 色谱法的用途及特点
  13.2 分离原理
   13.2.1 分配平衡
   13.2.2 保留参数
   13.2.3 塔板理论
   13.2.4 速率理论
  13.3 经典柱色谱法
   13.3.1 分配柱色谱法
   13.3.2 吸附柱色谱法
   13.3.3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13.3.4 空间排阻柱色谱原理
   13.3.5 柱色谱设备
  13.4 平面色谱法
   13.4.1 基本原理
   13.4.2 分类
   13.4.3 方法与应用
  13.5 气相色谱法
   13.5.1 气相色谱仪
   13.5.2 气相色谱柱
   13.5.3 检测器
   13.5.4 进样系统
   13.5.5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13.6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6.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3.6.2 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13.6.3 方法与应用
  13.7 超临界流体色谱
   13.7.1 原理
   13.7.2 仪器
  思考题
 第14章 电泳法
  14.1 概述
   14.1.1 电泳的基本原理
   14.1.2 电泳的分类
  14.2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及特点
   14.2.1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
   14.2.2 毛细管电泳的主要特点
  14.3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14.3.1 迁移
   14.3.2 分离效率
   14.3.3 分离度
  14.4 毛细管电泳主要分离模式
   14.4.1 毛细管区带电泳
   14.4.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14.4.3 毛细管凝胶电泳法
   14.4.4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14.4.5 毛细管电色谱
   14.4.6 非水毛细管电泳
  14.5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14.5.1 高压电源
   14.5.2 毛细管柱
   14.5.3 进样方式
   14.5.4 检测器
   14.5.5 数据记录和处理
  14.6 电泳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4.6.1 一般分析步骤
   14.6.2 应用举例
  思考题
 第15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
  15.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5.1.1 概述
   15.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
   15.1.3 分析方法
  15.2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15.2.1 概论
   15.2.2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仪的结构
   15.2.3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15.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5.3.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
   15.3.2 分析方法
   15.3.3 应用
  思考题
 第16章 其他仪器分析法
  16.1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
   16.1.1 概述
   16.1.2 近红外光谱的产生机理和特点
   16.1.3 近红外光谱的主要仪器类型
   16.1.4 近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6.1.5 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方式的特点
  16.2 化学发光分析法
   16.2.1 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16.2.2 化学发光的测量仪器
   16.2.3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主要类型
   16.2.4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
  16.3 示差折光分析法
   16.3.1 折射率原理
   16.3.2 示差折光仪
   16.3.3 应用
  16.4 X射线粉末衍射法
   16.4.1 基本原理
   16.4.2 X射线粉末衍射法应用
  16.5 差热分析法
   16.5.1 差热分析原理
   16.5.2 仪器结构
   16.5.3 影响差热分析的主要因素
   16.5.4 差热分析法的应用
  16.6 表面分析法
   16.6.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16.6.2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16.7 流动注射分析法
   16.7.1 流动注射分析的基本原理
   16.7.2 流动注射分析仪器
   16.7.3 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思考题
 第17章 分析化学信息资源与利用
  17.1 分析化学常用书刊
   17.1.1 分析化学图书
   17.1.2 分析化学专业期刊
   17.1.3 文摘
  17.2 分析化学信息网络资源
   17.2.1 信息网络
   17.2.2 数据库
   17.2.3 分析化学相关学术团体
   17.2.4 网络资源的安全与维护
  思考题
 附录一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四 国际制(SI)单位与CGS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
 附录五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附录六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
 附录七 配位滴定有关常数
 附录八 标准电极电位表(25℃)
 附录九 标准缓冲溶液于0~95℃]的pH
 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