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2版) / 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定价:¥34.00
                            								作者: 苏新民等
出版时间:2017-08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9787560597812
 - 171473
 - 49184177-1
 - 2017-08
 - R248
 - 医学
 - 高职
 
                            内容简介
                        
                        
                                  《中医护理学(第2版)/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依据教育部有关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文件精神和《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医护理学》,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学基本知识及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运用中医护理的理论与技术为患者服务。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发病、病机,防治与护理原则,中医护理基本内容,辨证施护,中医常用疗法及护理操作技术等。  《中医护理学(第2版)/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有以下特点:  (1)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符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  (2)体现“三基”“五性”和“三特定”原则。  (3)突出中医护理特色,理论够用,内容实用。  (4)根据岗位需要设计教材内容,力求与临床实践、执业资格考试无缝对接。  (5)为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可读性,在每章前设学习目标,正文插入知识链接,在章后设计目标检测。  《中医护理学(第2版)/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要供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中医、针灸等专业学生在校或毕业后自学和参考之用。                            
                            
                        
                            目录
                        
                        
                                绪论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三、中医护理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四、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二章气、血、津液第一节  气一、气的基本概念二、气的生成三、气的运动四、气的功能五、气的分类第二节  血一、血的基本概念二、血的生成三、血的运行四、血的功能第三节  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三、津液的功能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三、血与津液的关系第三章  藏象第一节  五脏一、心二、肺三、脾四、肝五、肾第二节  六腑-、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第三节  奇恒之腑一、脑二、女子胞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的概念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  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第三节  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的概念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第五章  病因、发病、病机第一节  病因一、六淫二、疠气三、七情内伤四、饮食劳逸五、病理产物性病因六、外伤、虫兽伤七、其他病因第二节  发病一、正邪与发病二、影响发病的因素三、发病的基本类型第三节  病机一、邪正盛衰二、阴阳失调三、气血失常四、津液代谢失常第六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第一节  预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第二节  治疗与护理原则一、正治与反治二、治标与治本三、扶正祛邪四、调整阴阳五、三因制宜第七章  中医护理基本内容第一节  中医护理诊断一、望诊二、闻诊三、问诊四、切诊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一、顺应自然,平衡阴阳二、优化环境,促进康复三、起居有常,活动适度第三节  情志护理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第四节  饮食护理一、饮食护理的重要性二、食物的分类和功效三、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四、五脏病证的饮食宜忌第五节  恢复期护理一、防止因外邪复发二、防止因食复发三、防止过劳复发四、防止因情复发第六节  康复护理一、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二、康复护理的方法第七节  用药护理一、中药汤剂的煎煮二、中药的一般服法三、常用中药煎服及护理四、常用中药中毒的解救原则及护理第八章  辨证施护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一、表里证的辨证施护二、寒热证的辨证施护三、虚实证的辨证施护四、阴阳证的辨证施护第二节  气血津液病辨证施护一、气病辨证施护二、血病辨证施护三、津液病辨证施护四、气血同病辨证施护第三节  脏腑辨证施护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施护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施护三、脾与胃病的辨证施护四、肝与胆病的辨证施护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施护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一、卫分证辨证施护二、气分证辨证施护三、营分证辨证施护四、血分证辨证施护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第九章  中医常用疗法与护理操作技术第一节  腧穴一、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作用三、腧穴的定位法第二节  针刺法一、毫针刺法二、电针三、皮肤针四、皮内针五、水针六、耳针七、三棱针第三节  灸法一、适应证二、术前准备三、操作方法四、注意事项及护理第四节  推拿法一、适应证二、常用推拿手法三、注意事项及护理第五节  拔罐法一、适应证二、火罐种类三、投火和拔罐方法四、操作方法五、注意事项及护理第六节  刮痧法一、刮痧的概念二、适应证三、操作方法四、注意事项及护理第七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一、适应证二、操作方法三、注意事项及护理第八节  中药保留灌肠一、适应证二、操作方法三、注意事项及护理第九节  敷贴疗法一、适应证二、操作方法三、注意事项及护理第十节  熏洗法一、适应证二、操作方法三、注意事项及护理第十一节  换药法一、适应证二、操作方法三、注意事项及护理附录一  常用腧穴附录二  常用中药简介附录三  常用方剂参考文献                            
                            
                        
                        
                        
                    











